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北工程40年 構築綠色長城 造福中華民族——「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聚焦三北工程40年

三北工程40年 構築綠色長城 造福中華民族——「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聚焦三北工程40年

中國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10月24日下午,大型電視訪談節目「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三北篇)在京舉行。由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著名林學家沈國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屆中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集團董事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文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山西省大寧縣委書記王金龍,全國治沙英雄、全國勞動模範石光銀,中國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文化藝術中心著名表演藝術家、周恩來總理扮演者、綠色中國形象大使劉勁等8位領導專家組成的嘉賓團隊,與本期節目主講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長張煒和擔任現場主持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主持人劉棟棟就「三北工程40年構築綠色長城 造福中華民族」的主題,暢談三北工程40年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的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

本次「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三北篇)電視訪談節目是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三北」中一個重要環節,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辦公室、綠色中國雜誌社承辦,廣東農豐寶生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協辦。這是一場有關宣傳紀念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的對話,也是一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的深刻探討,對我國大部分區域的生態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與長遠大計出發,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下,決定建設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體系工程,中國生態建設開啟了歷史新紀元。

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三北工程區各族幹部群眾戮力奮戰,戰天鬥地,三北大地山河巨變,綠蔭遍地,演奏了由黃變綠的綠色交響曲,譜寫了人與自然重修舊好、和諧共生的動人篇章。

中國科學院對三北工程建設40年綜合評價結果顯示:40年工程建設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區域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發揮出日益顯著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顯著增加森林資源總量。40年三北工程森林面積累計增加21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5.29%;經濟林面積累計增加約236萬公頃,至2017年,三北工程區經濟林面積約406萬公頃。總蓄積增加超12億立方米,至2017年三北工程區林木總蓄積約33億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約30億立方米。

防沙治沙成就矚目。2000年後呈現出「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好轉」態勢;防風固沙林面積增加顯著,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呼倫貝爾沙地、河套平原等重點治理區域沙化土地治理成效顯著。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侵蝕強度減弱;工程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約67%三北工程區水土保持林面積40年增加約69%,防護林對水土流失減少的貢獻率達61%;其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林面積增加約97%,對水土流失減少貢獻率高達67%。

農田防護作用突出。農田防護林面積持續增長,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40年累計增產量約為4.23億噸。

三北工程建設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總價值由1978年4830億元/年提高到2017年23447億元/年,增加3.85倍。生態系統累計固碳達23.1億噸,相當於1980~2015年全國工業CO2排放總量的5.23%,展現了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依靠特色林果業、森林旅遊等實現了穩定脫貧;40年乾鮮果品年產量增長了30倍,目前年總產值達1200億元;三北地區共建森林公園8572處、濕地公園324個、沙漠(石漠)公園90個,接待遊客3.8億人次,旅遊直接收入達480億元。吸納農村勞力3.13億人,約1500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改善了少數民族居住區生態環境、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

本次「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三北篇)共分為「綠色長城 造福中華」、「綠色工程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 共建共享」三個話題,與會嘉賓從三北工程的立足點、長遠性、戰略性、全局的高度闡述了其重大意義;從三北工程的科學性、遵循自然規律的角度探討了生態修復和科技創新的關係;從三北工程發展綠色產業,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帶動百姓脫貧致富等肯定了其遵循自然規律生態富民的實踐探索。

訪談現場,各位嘉賓對三北工程40年來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家認為,40年來三北工程在為改善祖國半壁河山面貌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探索和積累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征程中治理生態脆弱區的寶貴經驗。一是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消除制約工程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工程建設增添了不竭的動力源泉;二是堅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辦大事,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三北工程建設;三是堅持以人民為本,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讓人民群眾成為生態建設的主體,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建設成果;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宜林則林、宜草則草,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工程建設。

在談到三北工程的社會效益時,大家認為,人民力量凝聚的「三北」精神,為實現美麗中國匯聚了精神財富。三北人民長期飽受生態惡化之苦,充滿著對改善生存環境的強烈期望,他們把這種期望化為建設綠色家園的強大動力,積極投身三北工程,在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用40年堅持不懈的頑強拼搏和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曲改善生態、感天動地的綠色壯歌,湧現了一大批以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等為代表的英雄模範,培育了一大批陝西延安、內蒙古通遼、山西右玉、黑龍江齊齊哈爾、新疆阿克蘇柯柯牙等先進典型,形成了「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鍥而不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人為本、造福人類」的「三北」精神,成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對話,各位嘉賓仍意猶未盡。最後大家一致表示,三北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需要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接下來三北工程還要為實現預定目標繼續向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努力使生態美、百姓福的美麗中國目標儘早實現。

(編輯:嚴玉潔 潘一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第三次會議在京舉行 雙方將推動海上務實合作
美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中方:三思而後行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