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愛乾淨的民族——在互聯網時代,這似乎毋庸置疑。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日本隊賽後打掃更衣室的佳話傳遍世界。不僅如此,場邊的日本球迷還留下了輸球後邊哭邊收拾垃圾的背影。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比起世界盃球場的表現,日本人在自己的祖國更是顯得有「潔癖」。

第一次去日本的中國遊客,往往會對日本都市景觀的潔凈驚嘆不已:街道纖塵不染,垃圾箱整整齊齊,路面上的車輛乾淨得閃閃發亮,就連泥頭車也乾淨得能反光。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就連泥頭車也能反光

日本為什麼會這麼乾淨?

很多人給出過各自的回答。環保觀念、國民教育、東京奧運會、季風氣候、行政管理手段都被一再提及,甚至有人認為「潔癖」是日本人的民族性。

不過不管怎麼分析,有一點必須澄清:日本的乾淨絕非自古以來,日本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愛乾淨」的。

而這一切的起點,其實都要從1970年代在日本鬧得舉國沸騰的「垃圾戰爭」說起。

「醜陋的日本人」

1985 年,台灣作家柏楊出版了他最富盛名也最具爭議的著作《醜陋的中國人》。他在書中激烈抨擊中國人的「臟、亂、吵」等「劣根性」,餘波至今不息。

但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鮮有人知的是,柏楊這本書的立意,其實是來源於當時日本人的自我批評。

早在 1970 年,日本教育學家高橋敷教授就撰寫了《醜陋的日本人》一書,曆數日本人「亂丟垃圾、隨地小便、從不排隊和『在動物園亂喂長頸鹿』」等不文明行為。這種邊罵邊反省的文風,由此才在東亞擴散開去。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高橋敷著《醜陋的日本人》

這本書所描述的內容,絕對會讓當代中國人倍感親切。畢竟,當年「醜陋」的日本和今天不文明的中國,有著極為類似的社會背景。

1955 年起,日本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雖然歷史進程賦予了日本絕佳的發展機遇,但多數日本人的行為習慣仍然停留在過去。

當時的日本,也是垃圾隨處亂扔,污物隨便投棄。經濟體量和垃圾體量同步爆炸,把日本城市變成了無數「骯髒都市」,都市景觀與今天完全是兩個畫風: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51 年的銀座。街頭隨意棄置的煙頭之多,以至於路邊有人專門撿行人丟棄的煙頭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62 年的市民會館(劇場),觀眾離去後留下遍地垃圾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同年,國鐵(JR 前身)東京站附近花壇里的垃圾琳琅滿目。此時距東京奧運會只有兩年時間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67 年,流過大阪市住宅區的千間川成為「垃圾堆」。此河四年後被大阪市政府填埋

除了亂扔垃圾,粗放發展還帶來了環境公害。

因為工廠的亂排亂放,大氣污染一直從日本西海岸的工業城市蔓延至本州太平洋區域,首都東京「伸手不見五指」,空氣中能聞到硫化物刺鼻的味道。

1960 年,三重縣四日市發生了「四日哮喘事件」。但多數人仍未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小學校歌里還將冒煙的工廠稱作「日本的希望之光」。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68 年,「日本的希望之光」導致東京灣上空濃霧環繞,環境堪比今日北京

城市環境的「髒亂差」和大規模公害事件的頻發,最終激起了一小撮日本人的羞恥心。

1964 年的東京奧運會被很多人視為日本乾淨起來的起點。當時的主政者認為,奧運會是戰後復興的日本首次向外國展示自己的窗口。除了興建一系列公共設施,東京都還展開了大規模的「首都美化運動」,提倡「垃圾入簍」「統一收集」。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整治運動的很大一項成果是推廣了新型垃圾箱。垃圾被放在路邊的有蓋垃圾箱里,垃圾車會定期前來收集

頻發的公害問題更加刺痛日本人的神經。1970 年的第 64 回臨時國會被稱為「公害國會」,集中提出了 14 項和環境公害有關的法案。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公害國會」現場

然而,改變大眾的觀念並沒有這麼簡單。

不管是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新通過的法規,還是面對外國友人的羞恥心,都無法讓多數普通人把保護公共衛生環境當成自己家的事。

這種觀念真正深入人心,要得益於一場持續八年、聲勢浩大的「垃圾戰爭」。

東京「垃圾內戰」

1970 年代,東京是日本垃圾問題最嚴峻的城市之一。

這座高速發展中的城市,正經歷著「垃圾圍城」: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開始大量進入普通人的家庭消費;而人口的大規模湧入更擴大了消費的量級,紙、塑料、玻璃瓶、食品廢棄物等生活垃圾塞滿了整個東京。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星期日的銀座人山人海,大家都來「買買買」

據統計,1971 年東京 23 區的日均垃圾生產量約 14 萬噸,比起七年前增長了 76.78%。而且,增加的多數是不可燃垃圾,城市垃圾中只有大約三成可以通過焚燒處理。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東京 23 區垃圾量的變化,從 1955 年(昭和 30 年)開始激增

現有的垃圾處理設施根本不足以消化這麼多廢棄物。當時的主管部門東京都清掃局大手一揮,決定大張旗鼓的開始新的垃圾處理計劃。

1956 年,都政府通過了《清掃工場建設十年計劃》,打算在各個區里建設新的垃圾處理場。可燃垃圾直接在處理場中焚燒,而那些不能焚燒的,就被統一運到南部填海處理。

然而,這個雄心滿滿的計劃在開建過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1966 年,都政府選定杉並區的高井戶地區修建垃圾處理站,然而當地居民並不樂意。他們公開質疑,政府從未公布過選址理由,也沒有和當地居民商量過。憑什麼就這麼把垃圾處理站建在我家門口?

居民的激烈抗議,迫使政府中止了處理場建設計劃。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杉並區居民走上街頭,反對政府的垃圾處理場建設計劃

不過,正當杉並區居民額手稱慶之時,東京另一側的江東區卻徹底心理失衡,按捺不住暴走的決心。

這得從江東區在垃圾處理問題中的特殊地位說起。

江東區南部面朝東京灣,幾個世紀前就是舊城江戶的垃圾填埋地,一直被當作東京「最後的垃圾桶」。1957 年,東京都在江東區的夢之島修建了第14號填埋場,那時都政府向江東區承諾,會盡最大努力防止垃圾帶來的危害。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東京都 23 區最新的垃圾處理場分布圖,可以看到杉並區和江東區的位置

然而,這句承諾變成了空頭支票。

江東區埋下了東京都的七成廢棄物,大部分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生垃圾」。每天有 5000 台以上的垃圾車駛入區內,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亂流、惡臭撲鼻,居民怨聲載道。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57 年,夢之島第 14 號填埋場的開始

江東區不是沒有抗議過。面對不滿,東京都政府再次鄭重許諾:會在 1970 年結束夢之島的垃圾填埋工作。

然而話音未落,昭和 40 年的夏天,江東區爆發了可怕的蠅災。埋藏大量垃圾的夢之島,因為「營養」豐富又沒有天敵,成了蒼蠅繁衍生息的沃土。這個夏天,密密麻麻的蒼蠅乘著南風飛過大海,飛到了南邊的住宅區。

蒼蠅多到什麼程度呢?有居民回憶,掛一件洗乾淨的衣服出去,不到兩個小時上面就會歇滿黑壓壓的蒼蠅;蒼蠅還會黏在食品包裝袋上。

居民進餐前,必須提前一到兩個小時關閉房門,用殺蟲劑殺掉房間內的蒼蠅,給做好的飯菜第一時間罩上網罩,迅速進食,力爭搶在蒼蠅大量鑽入房間前結束用餐。吃飯時還得邊吃邊扇扇子,來驅趕漏網之魚。?

密密麻麻的蒼蠅讓江東區居民苦不堪言,也激起了對疫病的恐慌。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65 年夏天,江東區南砂汀小學的學生們,在課後紛紛掏出蒼蠅拍打蒼蠅

最終,東京都政府用一把大火實現了和平:7 月 16 日,他們派出消防廳、警視廳、海上安保部、陸自火焰放射器班等部門總共 300 餘人,焚燒了蠅災的發源地——夢之島的生垃圾山。

這被調侃為日本的「焦土作戰」。

蒼蠅噩夢結束後,江東區居民依然生活在垃圾的困擾中。當時的江東男子,最怕聽見外地妻子的抱怨:「我怎麼跟著你嫁來這個鬼地方!」

可想而知,他們看到杉並人因為阻止了垃圾處理廠的建造而洋洋得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再加上,他們發現政府承諾的「1970 年停止垃圾填埋」根本不可能實現,多年來埋藏在心底的憤怒一下子爆發出來。

1971 年,經區議會決議,江東父老開始了第一次雄起。他們把所有垃圾車攔在本區入口,詢問「是否同意在貴區建設垃圾處理場」。如果垃圾車所屬地區的區議會沒有明確表示同意,就禁止該區的垃圾車駛入。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被攔下的垃圾車排起了長隊

一場關於垃圾的自衛反擊戰,就此開幕。

江東 vs. 杉並

江東攔車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時年 67 歲的東京都知事(即東京地方行政長官)美濃部亮吉便登上電視台,嚴正宣布這是一場「無論如何也不能輸的戰爭」,表明東京都政府的決心。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美濃部知事在議會上的發言。他是日本民主憲法先驅美濃部達吉之子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對垃圾」的戰爭變成了區與都、區與區之間的「內戰」,比想像中更加難打。

關於怎麼處理杉並人的抗議,東京都政府其實早有想法。

1968 年,東京都就決定依據《土地收用法》強行徵收高井戶地區的土地來建立垃圾處理場,這一方案還在審議流程中。江東攔車事件後,都政府順勢在杉並區組織了「都區懇談會」,希望與杉並區達成和解。

政府徵用土地,在日本是相當激進的做法。土地私有化是支持日本戰後經濟政治的基礎,政府如果利用公權力來徵收原本私有的土地,很容易引起政治恐慌。

加上當時,和征地相關的「成田機場反對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社會各界對「征地」話題都相當敏感。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因為成田機場的征地事件,警民打成一團

不過,杉並反對派們並不懼怕東京都的強硬手段。他們給「都區懇談會」各種挑刺,宣布會談結果無效,且宣傳東京都故意抹黑杉並人,以激起憤慨,團結己方勢力。

1972 年底,東京都為了應對季節性垃圾而在杉並區設立了一個臨時垃圾收集所,杉並人立刻奮起反抗,甚至直接襲擊政府人員。

杉並人的剛硬態度,刺痛了江東人本已敏感的神經。

在他們看來,不想建垃圾處理場,就是要把垃圾都扔到江東區。我們忍了那麼多年,憑什麼還要為你們處理垃圾?

六天後,江東區區議長親自帶領議會展開反擊。與上次不同,這次的「阻擊」針對杉並區:他們在各個主要路口都設立了檢查站,盤查每一輛垃圾車的證件,來自杉並區的垃圾車全部被阻止進入。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杉並垃圾滾回去!」

杉並區立即遭了災,由於沒法填埋、臨時收集站也剛剛在反對聲浪下撤掉了,多餘的垃圾只能大量滯積在區里。

江東人則因此開了竅。1973 年 5 月,杉並區又發生了一起針對垃圾處理場的反對活動,江東區第二天就宣布,再次對杉並垃圾展開「阻擊」。

這次,就連環衛工人都不願意再幫助任性的杉並人。東京都環衛工會宣布,工人們拒絕收集杉並區的垃圾。

無法可想的杉並區居民,只能把垃圾扔在大馬路上。五月日漸炎熱的天氣,使垃圾堆很快開始散發惡臭。為了防止疫病蔓延,區政府只能出動消毒車,給路上的垃圾噴洒消毒液。杉並區的慘狀,通過電視和報紙傳遍了全日本。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被垃圾包圍的杉並區,和給垃圾消毒的杉並區工作人員

此時,距離第一次反對運動已經過去了七年。這場漫長的拉鋸戰,讓東京都政府和杉並區居民們都疲憊不堪。

1974 年,都政府和杉並反對派終於全面和解,區民同意在杉並區建設垃圾處理場,但規劃和施工都必須尊重居民團體的意見。

這場沸沸揚揚,通過電視和報紙傳遍全國的「東京垃圾戰爭」終於落幕。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1982 年,杉並清掃工場開始試運營

垃圾戰爭的遺產

東京垃圾戰爭造了一個新詞:「杉並エゴ(ego,意為自我)」,用來批評杉並區這種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的做法。

不過,即使反抗最終失敗,杉並區居民依然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家鄉。他們成立了專門組織來監督垃圾處理場建設,不僅根據住民的意見修改了設計方案,還修建了一條專門用於垃圾運送的道路,把垃圾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垃圾處理場建好後,這個組織留存下來,代表本地住民對其他公共事務發聲。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杉並清掃工場內景

江東區居民則獲得了真正的「夢之島」。杉並清掃工場開始建設的同一年,夢之島公園開園。現在的夢之島綠樹成蔭,擁有東京都內數一數二的綠地面積,成為東京的「海上綠島」和著名旅遊景觀,不復當年「惡魔島」的景象。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現在的夢之島公園綠樹成蔭

這場垃圾戰爭,也給東京都政府、各區居民和全國圍觀群眾上了一課:在城市環境問題上,大政府事無巨細的頂層設計不一定有效,相反常常費力不討好,社會基層的認可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2000 年「都區制度改革」之際,東京都把主要的垃圾處理工作推給了地方各區,無法回收和處理的垃圾殘骸,最後再交由都政府組織填埋。

如果處理不了本區的垃圾,可以通過付費交易交給其他區處理:按照 2008 年的規定,每年接受約 270 萬噸垃圾的江東區,一年大概能收到 2 億日元以上的處理費,區與區之間的矛盾由此化解。

為了減輕垃圾處理的壓力,區政府在區民身上打起了主意。各區都開始鼓勵區民「減少垃圾消耗」和「垃圾回收再利用」。畢竟,本區處理不掉的垃圾,送出去是要花錢的。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3R理念「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和循環再造(Recycle)」深入人心

日本嚴苛到接近變態的垃圾分類制度就是產物之一。

為了方便回收,日本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類標準,有些地方甚至要區分 20 多種不同類型的垃圾。

數十年來,日本居民嚴格的執行著這些細緻到難懂的分類準則,還熱情主動教身邊的外國人學會垃圾分類。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普通居民樓內垃圾回收一景,可燃垃圾、玻璃瓶、易拉罐和紙箱被分明別類的擺放,紙箱都被拆開擺放的整整齊齊

日本居民真的願意這樣勞心勞財的參與環保嗎?

為了強化管理,有些地方規定了巨額罰款,「不法投棄」可能被處以 2000 到 10000 日元的罰金;但也有很多地方沒有具體的處罰措施,主要靠鄰里相互監督和居民自覺。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日劇《打工仔買房記》中,壞鄰居陷害男主角媽媽的辦法就是弄亂她分類好了的垃圾

不同於中國特色的「朝陽群眾」,日本和西方國家的此類鄰里監督有著非常正當的理由:處理垃圾和維護居住環境都是社區居民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人不注意環境,不僅損害自己的生活品質,還要花更多錢找別人來收拾。

中國遊客經常會疑惑「為什麼日本街邊很少垃圾桶,路上還是沒垃圾」,這是因為大部分日本人都會選擇把垃圾帶回家,好好分類再丟棄。

而為什麼不在路邊設更多垃圾桶呢?「因為我們沒付錢啊!」

日本人的愛乾淨習慣竟是從一場「戰爭」中得來

▍一個日本路人女性的回答

如果運用日本人這套「清潔都市」的邏輯,那麼「中國為什麼不那麼乾淨」也是一個很好解釋的問題。

這和人的素質高低並無直接聯繫,畢竟,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城市一年在維護公共環境上花了多少錢,這筆錢又由每個人承擔了多少,這筆開支與每個人的行為又有什麼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老男孩 的精彩文章:

中國軍人最真實照片 他們的父母看見會心疼
中國特有的步兵戰車

TAG:黑白老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