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該如何走好下一個十年
春拍的餘溫尚存,新一輪秋拍的戰鼓又敲響了。香港會展中心位於維多利亞港南岸的灣仔碼頭旁,透過巨大的落地玻璃可以一覽海天一色的景緻,只是今天到場的人對9月的維港早已非常熟悉了,他們在意的只有正在舉行的香港蘇富比(微博)晚拍。
隨著拍賣官一聲落錘,趙無極的《1985年6月至10月》以5.1億港元的「天價」成交,創下亞洲油畫世界拍賣紀錄,也成為香港拍賣史上最高成交畫作。而此時,香港佳士得也正在為11月23日至28日的秋拍做著最後的準備。
佳士得「十億之夜」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這看似熱鬧紅火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涌動。
一方面,頗有「江湖地位」的國際拍賣行在經歷幾年的調整期後,呈現出了復甦的趨勢。今年的春拍,香港佳士得「十億之夜」在行業內引起不小的波瀾,如此高調有悖佳士得一貫穩健的風格。
在4月份的春拍中,香港蘇富比也有著不俗的成績,總成交額36.4億港元,是香港蘇富比歷史上第二高的成績,還創造了20個世界拍賣紀錄。然而另一方面,流拍現象嚴重。春拍中香港蘇富比官窯瓷器專場流拍近30%,中國藝術珍品專場流拍率則高達50%。
相比之下,中國本土的拍賣行情況則頗為嚴峻。
以北京今年春拍為例,包括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北京榮寶、中貿聖佳、北京誠軒、北京東正、北京華辰、北京銀座十家拍賣行,拍品較往年有所減少,十家中僅有2家成交額增加,其餘減少幅度較大。十家拍賣行的總成交額為85.1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春拍同比減少了8.74%,較秋拍環比減少24.94%。
數據來自人民網
雖然可以看到此次春拍湧現出一批新藏家,但成交額卻不盡如人意,形勢不容樂觀。
畫廊:光環退卻,仍需培育
如果說拍賣行是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那麼畫廊則應該是藝術品市場的主陣地,即一級市場。在西方建立起的體系中,畫廊通常為一級市場,即直接從藝術家手中取得作品以展覽的形式介紹給藏家,而收藏家若想賣出藏品,作品就會再度進入市場,形成二次流通,進入二級市場。而拍賣行就是典型的二級市場。
事實上,本應該作為主戰場的畫廊,在中國卻處境尷尬。在中國二級市場拍賣行先於一級市場畫廊發展起來。這一現象,實則是為中國藝術品行業增加了不確定性。
與中國其他行業有著相似的經歷,中國的藝術品行業,有著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相較西方藝術市場幾百年的歷史,從一級市場的成熟到產生二級市場,中國大陸直到90時代初期,都沒有形成真正的藝術品市場。當時拍賣行兼顧起了一級市場培育的功能,由於沒有成熟的畫廊代理機制,拍賣行只能直接向藝術家徵集作品。至此,也奠定了如今中國藝術品一二級市場糾纏的局面。
798藝術區,圖片來自網路
雖然中國的畫廊行業有著光鮮的表象,在2000年後也經歷過井噴期。據雅昌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共計4399家畫廊,其中近三成在北京。但實際上,從起步之初,中國的畫廊行業就有著種種問題。
北京798藝術區曾經就是這一現象的代表,近百家畫廊聚集於此,形成藝術高地,仿若自帶光環。記憶中2006年的798藝術區還是一個「如同烏托邦般」的存在。
好景不長,2008年的金融危機成了一個分水嶺,798逐漸變成了一個「文創園區」,畫廊倒閉,藝術家撤離,都明確了798藝術區的沒落。從中可以管窺到,目前中國畫廊仍面臨發展不健全,與市場脫節嚴重的局面,套利心太重,缺乏長期的經營與培育。
面對城市更新,古玩城該何去何從
除了有畫廊、拍賣行,相較於西方藝術市場,古玩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獨有的風景。不似「藝術品」如此有距離感,「古玩」更像是家中擺件,尋常物品。
古玩城也遠沒有畫廊那樣有疏遠感與陌生感。玉器、瓷器、蜜蠟,在藝術品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也不會受大影響,有時甚至成為收藏的熱門。然而,大約3、4年前開始,古玩城不再門庭若市,而是從冷清到逐漸消失。拆遷,成了許多古玩城的「宿命」。
上海最大的古玩市場在豫園,多寶樓、藏寶樓、華寶樓,從名字就透露著親切。然而隨著文物政策的放開,古玩市場卻亂象橫生,最終招致整改與拆遷。
一位不具名的古玩商表示,最開始的時候,國內有許多舊貨市場,喜歡郵票、錢幣、瓷器的人周末會聚在一起,這形成了古玩的自由市場。後來由這批人,這個市場又逐漸形成了古玩城,一個更為有序的市場。而如今古玩城也逐漸式微。
古玩城今後會慢慢面臨淘汰。那麼下一步又在哪裡?他表示:「最近我接觸了一個新的產品,叫做寶庫匯,我覺得寶庫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寶庫匯,一個新的開始
據筆者的了解,寶庫匯是由寶庫文化推出的一個全新產品。目前還處於預售階段,但已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寶庫匯的營銷負責人周銘表示:「目前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會員,其中不乏業內行家及頂尖藝術家。」
寶庫匯一隅 圖片由寶庫文化提供
該負責人介紹道:「寶庫匯這個平台最大的優勢在於在整合了線上與線下的藝術品展示、交易、存儲的各個場景。在中華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37、38層和B5,寶庫匯會員能免費參觀上海觀復博物館對中國傳統文化尋根溯源;能參加寶庫藝術中心定期舉辦的各類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與學術機構、藝術家零距離交流;能在寶庫匠心館觀賞中國工藝大師們的原創當代藝術品;還能將藝術品存儲在專業的第三方保管庫寶庫1號。如此豐富的文化場景在一棟建築中完美呈現,這對於我們會員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寶庫藝術中心定期舉辦活動,圖中為寶庫《聖途》唐卡展,
圖片由寶庫文化提供
寶庫匯的定位為會員藝術品的一站式流通服務平台。依託於寶庫文化多年運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寶庫匯將為會員提供藝術品線上線下融合的交易場景與交易模式。
區別於傳統線上線下割裂的藝術品銷售方式,這個首個位於上海中心的寶庫會員藝術品展示中心將藉助上海中心每年逾2,000,000人流為其展廳導流,更將藉助庫拍APP為其打造專屬的交易小程序。據庫拍的負責人韓穎透露,庫拍自2016年9月上線,短短1年就累計拍出1萬件拍品,交易額突破1億人民幣,註冊用戶超百萬。
藝術品電商傳統的「商品陳列式」銷售也將成為過去式。專業的藝術媒體新浪收藏將助力寶庫匯藝術品的銷售。新浪收藏作為新浪旗下的文化藝術領域的權威媒體,提供書畫、瓷雜、玉器、紅木等各類收藏資訊,擁有超過400萬粉絲,頁面瀏覽量更是達到日均300萬。
新浪收藏將為每一位『寶庫匯』會員開設專屬頻道,會員將依託新浪收藏的渠道力量,實現傳播裂變,增強會員品牌影響力。
藝術品展示與交易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環節就是存儲。依託寶庫項目自身的優勢,寶庫匯會員還將享受到具有專業藝術品存儲標準的「寶庫1號」為其提供保管箱服務,使藝術品得到周全呵護。
寶庫1號 圖片由寶庫1號提供
可以預見寶庫匯這個平台將為藝術品行業吹來一股新鮮的強風。
創新模式,未來可期
筆者認為相較傳統的模式,寶庫匯的優勢除了依託寶庫文化已有的資源外,其最大的亮點在於線上線下場景聯動的O2O創新交易模式。
正如上文所言中國的文化藝術品行業從方方面面都面臨著行業升級調整的陣痛。許多機構都嘗試改變,國家也明確提出了政策。國家提出「鼓勵民間收藏,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
上海的文創50條中也明確指出,鼓勵藝術品業態創新,重點培育在線藝術品展示、交易、拍賣、定製等新業態。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中》中亦指出:2017年度國家拍賣會場次在20場以上的11家企業基本都從事網路拍賣活動。網路拍賣逐年增多,不斷促進市場活躍,並向大眾市場滲透。
由此可見,無論是政策的方向還是市場的反饋都顯示出寶庫匯這一產品,符合中國目前的藝術品市場規則,有其可行性,促進文化消費。希望寶庫匯的未來能如一位創始成員期望的那樣:「為藝術品行業帶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
中國藝術品市場該如何走好下一個十年?或許寶庫匯能給出一個答案。
※黃秋園的山石畫法全解,收藏!
※這位川美保安火了!50歲的他為了畫畫當保安,這才是為夢想奮鬥的當代「掃地僧」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