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逃犯偏偏愛看張學友的演唱會?

為什麼逃犯偏偏愛看張學友的演唱會?


年少不聽張學友


聽懂已是獄中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畢導(ID:bxt_thu)


作者簡介:處女座的理工男


用科學的眼光專註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娛樂圈裡經常會湧現出一些令人費解的問題。



比如周杰倫焚香究竟感動了誰?




王力宏在花田裡到底犯了什麼錯?



蔡琴那麼有錢肯定住的是高層樓房,那究竟是誰在敲打她的窗?




除了這些簡單的八卦談資外,還流傳著一道社會安全和娛樂追星完美結合的千古迷題——

為什麼張學友的演唱會上能抓住那麼多逃犯?




據統計,近半年來我國警方已在張學友演唱會上陸續抓捕了46名逃犯或犯罪嫌疑人。

而昨天的合肥站演唱會結束之後,合肥警方宣布又成功抓獲了9名逃犯!




目前在歌星抓逃榜上,張學友以55人的絕對優勢,力壓第二名周杰倫(2人)、第三名五月天(1人)。





圖/新聞截圖




據悉,在第8個逃犯落網時,《時尚芭莎》雜誌曾經力邀學友哥拍攝特別封面《時尚八殺》,但被學友哥拒絕。





我只能腦補一下了。圖/畢導



我國公安雖然對此現象十分摸不著頭腦,但已經初步學會利用這一規律優化警力配置,進而完成年度抓捕KPI。






圖/微博




學友哥也因此獲封「逃犯剋星」!




演唱會的門票經常售罄,畢竟這不僅僅是逃犯自首的最佳途徑,也是廣大普通人的無犯罪證明。




面對這個奇異的現象,有人將其列入玄學的範疇。



有詩云:

「國泰民安張學友,風調雨順蕭敬騰」

,就是在讚美我國歌手為祖國做出的貢獻。




當然,事實上能抓到逃犯還是得益於公安部門的辛勤工作和AI技術的進步




圖/媒體採訪截圖




然而這一切真的像學友哥說的這麼簡單嗎?如此驚人的規律難道真的是玄學嗎?當然不是!




中國歌手千千萬,為什麼偏偏是學友哥能抓逃犯?

逃犯們每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還要堅持去看演唱會,究竟踏馬是不上網還是不信邪?




最近我深度挖掘了學友哥演唱會背後的數據,接下來就為大家系統論述張學友演唱會抓逃犯這一現象背後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逃犯的年齡區間與學友哥走紅時間吻合




張學友於1984年出道,1993年發行了銷量破紀錄的專輯《吻別》,成為風靡全球的歌神。而

根據網上披露的數據,張學友演唱會上抓到的逃犯大多是三四十歲




反推一下可知:

學友哥演唱會上被抓的逃犯,在學友哥大紅大紫的90年代,恰好是15-25歲的青少年啊!





製圖/畢導




從心理學上講,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成形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人單純真摯,情感熱烈,極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




所謂一日愛豆,終身愛豆!80後最愛張學友,90後最愛周杰倫,00後最愛TFboys,都是一個道理。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逃犯都要來看張學友的演唱會了,年少時最喜歡的明星開演唱會,當然要去聽啊!只是時過境遷,再聽可能心態不同了吧。




同理可以推出,10年後的周杰倫演唱會、20年後的TFboys演唱會又將成為抓捕的重災區,警察叔叔可以提前給他們塞點份子錢了。



二、歌曲風格對逃犯行為的影響





我們聽的歌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

因此,歌手的曲風對粉絲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比如周杰倫《雙截棍》最火的時候,我爸揍我的拖鞋就換成了雙截棍。這就是典型的認識指導實踐的例子。




逃犯也是這樣。




假如一個逃犯平時喜歡聽林俊傑的歌,就可能一直苟著,等到一千年以後所有人都遺忘了他;




如果愛聽汪峰,可能會逃到老無所依的時候把自己埋在春天裡;




愛聽趙雷的話,應該會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避避風頭...




但一個常聽張學友的逃犯,心中就會縈繞著這麼一句話。





圖/張學友演唱會截圖




聽多了,自然就給人們的腦海中植入了「去聽演唱會」的念頭。




而換位思考一下,逃犯經常處於不知道往哪跑的焦慮之中,而張學友的歌卻總能給逃犯以全方位的安慰和指導







  • 剛剛犯罪逃跑時,如果感到寂寞無處傾訴,學友在你身邊。




這一刻你若然覺得孤單,忙碌中偏偏一切在兜彎。但願你會找到些空間,來歌聲里偷閑——《偷閑加油站》






  • 逃到中途,黑夜漫漫,學友與你共鳴。




長夜裡愈來愈冷清,回憶里愈來愈孤寂,是後悔慢慢侵蝕我的心,抹去了最後的淚滴——《偷心》






  • 生病了不敢去醫院治病,學友告訴你多喝熱水。




想喝水給我水,或者高燒可勉強減退——《有病呻吟》






  • 如果湧起了對友人的思念,不要擔心,學友還在你身邊,並鼓勵著你和友人相見。




學友的歌聲撫慰了逃犯的心靈,禮尚往來之中,逃犯也自然不會對學友的演唱會視而不見。




當有些人逃膩了、心累了、感覺不會愛了,耳邊響起學友的歌,腳下便踏上了看演唱會的自首路。





註:傳聞所有在演唱會上被抓的逃犯,在監獄中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人把這種因為張學友而結緣的人們統稱為「友緣人」。




三、張學友演唱會選址偏、場次多




許多觀眾可能會對我此前的理論提出質疑:和張學友同期的四大天王還有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等人,應該都是同一批粉絲,為啥他們的演唱會沒有捷報頻傳?




不是他們不優秀,這其實是選址的問題!




我們以郭富城大哥為例,對比近年來張學友的演唱會地址,就會發現張學友演唱會選取城市的特殊之處。





學友哥的城市實在太多了……大家感受一下贛州荊州等州就好。製圖/畢導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學友哥十分體恤民情,經常深入基層,在眾多二三線城市開演唱會。眾所周知,逃犯迫於生計,也多出沒於中小城市。





製圖/畢導




小城市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電子監控少,逃犯逃竄成本低,可以苟得比較久。




因此學友哥的演唱會選址就大大提高了抓到逃犯的概率。在此我號召張學友和郭富城一起開演唱會,這樣他們每場一定都能抓到5車犯人,這就是學富五車的概念。




此外,學友哥是世界巡迴演唱會場次的吉尼斯紀錄保持者!




他的演唱會場次早在1995年就創下世界記錄,1997年又打破自己的記錄,2018年再次打破自己的記錄。可以說是全世界開演唱會最多的人。




放眼整個華語樂壇,演唱會場次前10名張學友佔了4個。




從概率論的角度來講,張學友演唱會的粉絲基數遠大於其他歌手,那麼命中更多逃犯也就可以理解了。就好比只要我爸揮雙截棍的次數夠多,就一定能打到我。




四、逃犯心理學




張學友固然有其獨特之處,但在我心中,這群堅持去看張學友演唱會的逃犯更是不一般啊!




逃犯,是指在逃的犯人,英文譯作running man。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心理學上也極為複雜。面多張學友的演唱會,多呈現以下幾種心態:




逆反心理




犯罪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理論:犯人有時會為了追求成就感,反而回到犯罪現場等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地方。




在學友哥演唱會上被抓的逃犯可能也有這樣的逆反心理,見前人落網,想測試一下自己的實力,不禁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在學友的邊緣不斷試探。




虛榮心理




有的逃犯想要自首,但是不甘於籍籍無名,在普通的派出所門口結束流亡生涯。




他們大多有較強的虛榮心,歸案時希望能夠轟轟烈烈,像煙花般最後一次在人群中綻放。於是便選擇了張學友的演唱會(反正這和自首沒差別)。




盲從心理




逃犯和學友哥之間有非同尋常的羈絆,這一點張學友本人也知道

。他曾坦言,他的歌對某些特殊人群確實具有某些卓越的功效。





圖/張學友接受採訪節目截圖




因為歌唱的太過動人心弦,所以學友哥收穫了一批腦殘粉。




張學友臉上的刀疤一度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精神象徵。

更有甚者把張學友本人奉為大哥,去演唱會對他們來說就是朝聖啊!




這樣的盲從心理導致一波又一波的逃犯前赴後繼,紛紛在張學友的演唱會上成就自己。




五、對未來的展望




張學友演唱會已經成為現象級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社會各界都會出台相關政策,利用好演唱會帶來的能量和影響。




對於逃犯,他們內部可以制訂相應的考核機制。




這種考核機制別的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對張學友演唱會的依賴性太大。但好在,學友哥自己表示過:






圖/張學友接受採訪節目截圖




對於警方,未來可以和張學友進行深度合作。學友哥加大巡迴演唱會的力度,將業務開拓到我國更偏遠的城市,一天三場,一周輪休。真正實現全面抓捕,天下無賊。




對於娛樂圈,我們知道學友哥抓的逃犯多很大程度是因為人氣高。




未來娛樂圈可能出現「抓捕逃犯榜」,以一年內抓捕的逃犯數量衡量人氣。各家粉絲都沖在抓捕逃犯的第一線為idol沖數據、打榜,飯圈之間也相互攀比。





圖/微博




總之,在當今時代,張學友演唱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其演唱會本身。它不僅是警方維護社會和平的法寶,更是對逃犯欲罷不能的考驗。




一個在張學友演唱會上都抓不到逃犯的警察會被同行恥笑,而一個手握張學友演唱會票根的逃犯則會受到逃友的崇敬。總之,沒有經歷過張學友演唱會,不足以談人生。




最後,讓我們一起向學友哥致敬。





「警察叔叔,他在那裡」。圖/張學友演唱會截圖




圖蟲創意 x 正版圖片聯盟 x 中國新聞周刊


值班編輯:萬霽萱




▼ 


推薦閱讀





天價女主播栽了,鬥魚和虎牙一起掉坑裡了……





沙特記者遭殘忍肢解死亡後





人生崩塌,從離開大公司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滴滴的掙扎和救贖:網約車行業究竟何去何從
在慣性社會中,善意也需要「推一把」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