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專訪 | 原研哉,家的另一種可能

專訪 | 原研哉,家的另一種可能

原標題:專訪 | 原研哉,家的另一種可能


籌備五年之久的首屆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 —— 未來生活大展」 開展至今,在專業觀眾之外也收穫了大量購票參觀的非專業觀眾,有人甚至來過不止一次。這片「理想生活的試驗場」背後,是年逾七十的日本極簡主義設計師原研哉,在與界面的對話當中,他也將長久以來對中、日社會發展與人居文化的觀察與思考進行了一次完整地闡釋。



攝影/孫曉旭


自上個月底 「HOUSE VISION 未來家生活大展」開幕至今,鳥巢南側廣場上白色帷幔圍起的 10 個小房子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之中成為新興的熱門打卡地標。項目總發起人,原研哉先生也幾乎每天都在展場內四處溜達,收集觀者對於這片「理想生活試驗場」的體驗和反饋。

「 原本的話呢,感覺國慶節應該來的人會更多一些,但沒想到現在中國這邊一到長假期,大家都喜歡去國外旅行,或者乾脆就待在家裡好好休息。所以來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儘管長年往返於中日之間,也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細緻的觀察、調研,國人在生活方式方面的急劇變化還是讓原研哉有些意外。



發端於日本 HOUSE VISION 自2012年左右便同時啟動了第二屆東京展和首屆北京展覽的籌備,但僅僅五年之間,國內的經濟形態已然經歷了不止一輪更迭。「 五年前,我們在談合作企業的時候,房地產其實佔了大多數,因為那時是他們主導著中國的經濟。但現在已經變成以阿里巴巴為為主的電商平台、以滴滴為主的共享經濟形態的企業主導了。所以我們的合作對象也更替了許多次。」 自然,最終實現的 10 座 1 :1 的"未來家"也幾乎指向了當下關注度最高的幾個問題 —— 環境保護、人工智慧與共享居住等。


採訪當天,原研哉在常年出現在公眾面前僅有的兩種顏色——黑、白之間選擇了前者,作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極簡主義設計師,他在面向未來的居住探索方面卻秉持著完全開放的姿態,將自己比喻為棒球比賽里的「捕手」,只負責把控場地,但將「投手」的發揮空間完全交還給他們。「希望這個展能夠在中國的人居探索歷史中留下一個位置,當人們過了許多年之後可以想起,啊,我原來在那個展上看過什麼東西,那這樣的話,目的就算達到了。」原研哉說。


界 面


x


原研哉



??? 上一屆在日本的大展主題為「CO-DIVIDUAL 分而合/離而聚」,本次中國展覽選擇了 「新重力(NEW GRAVITY)」作為主題,能否講講這背後分別出於怎樣對居住問題的思考和觀察?


原研哉:

實際上在2016年的時候選擇 「CO-DIVIDUAL 分而合/離而聚」 這個主題是跟日本當時的大背景相關聯的。因為日本社會整個家庭形態和成員組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獨居群體成為了數量最大的一個群體,兩個人生活的是其次,再其次才是三口之家。可以說日本整個社會已經分割到了不能再分割的程度了,非常細化,這就給通信等社會生活帶來了很多問題。「CO-DIVIDUAL 分而合/離而聚」也是基於這樣的現狀之下做出的一種回應。


說回到中國,現在中國社會無論在技術、經濟還是生活方式方面也正在發生非常巨大的變化,電商的爆發、共享經濟的盛行和外賣的發達等等現象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對於能源的合理規劃和利用也是政府投入的重點,這些種種從技術到服務的變化,大到完全足以和傳統的社會重力相制衡,甚至有可能顛覆它。所以在HOUSE VISION未來家的中國首展當中,我們就借用了物理學的這個概念,命名為「新重力」,意在關注中國在新的大環境之下如何去面對未來。也是因此,這次中國展與日本很大的不同,就是能源企業的參與,比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以及通信移動技術公司企業的參與。



??? 日本社會現在面臨的居住現狀和問題是怎樣的,和中國又有哪些差異呢?其實現在包括經濟學家,還有社會學專家似乎有一個普遍的認知是說中國在社會發展路徑上和曾經的日本很類似,由此必然引發類似的居住問題,您對此怎麼看?


原研哉:


確實是這樣,今天的中國呢,實際上從包括技術才內的許多層面來講發展都非常迅速。也有很多人開始出國旅遊、留學等等,其實今天中國的變化遠遠是比歐美快的。換句話來說,中國的未來已經來到了我們眼前,所以很多方面的發展我認為會超過以往的預想的。但從另一面來說,包括單身人群的劇增,老齡化的進程的方面,也許也會比日本更多、更快。


??? 本次參與展覽的作品風格都非常鮮明,且設置角度大多都針對某一個社會問題,例如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對能源的合理利用,獨居人群所需要的社交生活等,這是在策展前期給到的要求,還是建築師、設計師們的主觀選擇?


原研哉:


這次的十個展館,其實在最初並沒有清晰的確定具備社會關懷或是問題解決者的高度要求,是以一個相對開放的態度讓企業和設計師自己找到契合點的。但最終這些作品不約而同地關注到當下的社會問題,也說明每個人的生活和作為最小社會單位的家庭、居所所具備的,和整個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關係。


也因此,這個展覽不是針對設計師或者設計專業、建築專業的人來看,其實我們更希望有很多的普通大眾民眾來看參觀。讓他們不再覺得社會議題和自己距離很遠,更讓他們感覺到「喔,原來還可以這樣居住,原來家庭空間還有這麼多的可能性。」 能夠意識到這些問題,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家居方式,這個展的目的就基本上達到了。


??? 這次的參展作品裡能夠看到許多相對前沿的概念,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模塊化居住和共享居住等等。您認為他們在未來真正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還是說更偏向於通過作品引發人們的思考和靈感?


原研哉:


實際上這個通過展覽,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意識覺醒。就像剛才提到的,希望讓人們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居住。


這次的十個展館,除了火星艙(OPEN建築,李虎設計作品)之外,其他的應該說在稍遠一點的未來都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之所以以 1:1的比例去展現,讓大家進入空間裡面體驗,也是想真正把中國人習慣的、集合型的住宅模式完全打開、打破,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邀請你進來,看看我們的居住還有什麼別的可能。


實際上改變一個環境或者改變一個社會,最開始的話是要有一種慾望和訴求的教育。如同一種文化的重新衍生,需要從土壤本身的培育開始。當大環境的氛圍被培養出來,慢慢地整體社會的水準才能夠不斷的提升。



??? 您如何看待科技智能和情感在家居空間當中的關係體現?


原研哉:


今天的技術,包括說所謂的智能化等等,到底會引領人類往哪個方向去發展?是不是真正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實際上現在誰都不敢斷言。

但是我們願意試著做一些嘗試,例如這次楊明潔老師的作品,還有mad馬岩松對於能源和新技術的運用,去試著找到一種可以融合的途徑,將人和人聯繫起來,達成某種新的交流。如果能夠帶來新的啟示,那麼這個項目的目的就達到了。


??? 能否描述一下您理想中、中國十年之後的家居空間的樣子?


原研哉:


我覺得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是發生在農村,或者說發生在中國的城市與鄉村的關係變化之下的。


之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我從上海驅車去到黃山腳下的古村落,看到這些村莊在努力地把好的東西留下來,而不是簡單地翻建。我就想到,如果高鐵建成之後,從上海過去只要一個小時,那應該會給這些村落帶來新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引進新的技術,重新讓這個農村地方能夠煥發出活力,也許會給我們很多民眾,包括城市裡面居住的民眾帶來新的一些居住可能性。 並不是說像現在一樣,把農村的城鄉結合部拆除掉,蓋起高樓大廈,提供一些同質化的服務這麼簡單粗暴的做法。



??? 那麼HOUSE VISION 在未來是否也會考慮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或者選擇鄉村居住空間作為主題呢?


原研哉:


是的,這一次的展覽選擇了北京,彙集了很多在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辦展的資源和經驗,未來除了在上海等城市展開之外,我們也在考慮把展覽辦到其他城市去。因為中國非常大,它的一線城市跟二三線,包括農村的居住形態問題差異是非常大的。


現在也有很多人在關心下一屆的主體,包括落腳的城市。但因為這個展覽不同於以往的活動,沒有贊助商,所有的設計師、企業都需要我一家一家去接觸。確定之後的布展、落地也是非常耗費人力物力的一個過程。但我想未來家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命題,而家居空間作為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課題,如果能解決中國農村長期存在的被割裂和隔閡的個體意識,將會是一個更大的突破。

??


撰稿人:李燁


圖片來源:HOUSE VISION、孫曉旭拍攝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uality酷樂志 的精彩文章:

未來我們將如何居住?原研哉攜手10位建築師在鳥巢下繪製了一張「未來家」預想圖
Céline真的變成Celine了, 再遇到這幾款包就趕快拿下吧

TAG:Quality酷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