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個層?
愛是有三個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我們也會在某些時空的條件下在這三個階段來回穿梭.
在某程度上,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擁有這三個階段的愛的特點,但卻根據每個人的特質,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
第一個階段的愛:是無差別之愛,俗稱有奶便是娘之愛
有些人會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甜點」,而無法真正進入到愛的「正餐」,那是因為,對TA來說,進入到正餐階段,是一種難以逾越的鴻溝,因為過去的傷害的陰影還在潛意識層面影響著自己。
所以你可能只是看到一個花花公子在歡場上流連花叢的逍遙自在,但卻不一定知道當TA回到住處,形單影孤的凄涼,也不不會知道,每當TA進入到一段感情的深處的時候那種莫名的恐慌感。因為Ta們的愛都是「碎片化」的,Ta們必須靠收集「身體」,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在一個嬰兒剛剛出生的時候,TA是不認生的,也就是說,對TA來說,任
何人的「抱持」都是可以的,直到6到8個月開始,孩子開始認生了,也就是可以區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了,在陌生人身邊,TA會感覺到不安全。
同樣,一個浪蕩子的愛情就是尋求「不特定」的懷抱,實際上,TA在感情的發展階段,還停留在原始的「有奶便是娘」的階段,TA的情感無法深化到唯一性這部分,因為這對TA來說是不安全的,孩子是需要有一個從「隨意的抱持」階段發展到「vip式的抱持」的階段.
如果環境是不安全的,比如在早期,我無法確認這個媽媽到底對我是惡魔還是給予我愛的對象,那我就要發展多角關係,就好像狡兔三窟一樣,當我靠近你的時候,我隨時都在想著如何撤退。
第二個階段的愛:vip之愛
那麼「貞潔烈婦」式的愛情,也就是要「海枯石爛」的愛情,則正好相反,當兩個人處於「狂熱的絕戀」之中的時候,好像一切艱難險阻都成為讓兩個人更加瘋狂熱戀的催化劑。
只是如果我們完全沉浸在這份愛里,不肯出來,或者認為這個世界只存在這麼一個人值得我去愛,或者說當我和TA分手以後,我就很難再去找一個人去愛了,那麼我們就停留在愛的第二個階段。就好像一個孩子不肯去幼兒園一樣,在TA看來,幼兒園就是一個危險的世界,TA將要被遺棄,也會失去父母,Ta們不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Ta們認為父母應該永遠和Ta們在一起的。
這時候,我們已經從有奶就是娘的狀態中走出來了,我們對特定的人為我們提供的特定的服務產生強烈的依賴,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全部世界,比如我們的媽媽。我們會發現媽媽的愛和其TA人的愛是不一樣的,是對我最好的,我不能從其TA人那裡得到這份唯一的和獨特的愛。
很多人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世界裡,因為Ta們的世界觀是「外面的世界是危險的」,當我嘗試尋求自我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遭遇無可挽回的失敗,這是我不能承受的,所以我們要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懷抱里。這裡就不仔細地分析這個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
就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愛依然是「碎片化」的,那就是我們試圖美化父母的愛,也試圖限定自己,將自己栓在父母的唯一這塊碎片上,將世界分為家裡和家外,安全和危險。
其實這是不是依戀而是依賴,依賴和依戀的區別就在於:依賴者是不相信自己可以獨自生存的,TA所需要的獲取的資源都來自別人,對TA來說,愛就是「施」與「受」的關係,就是從你的手轉到我的手裡的過程,但我不會對你的需要有那麼多的興趣,要麼我對你的需要不聞不問,要麼我認為你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或者我認為你有什麼需要,我就給你什麼需要,如果你聲稱你不需要我給你提供的,那就是大逆不道。
這樣的關係不會有創造性。而依戀則是一個1+1>2的過程,是有創造性的,是滿足了雙方的需要以及兩個人共同創造出更新的一種彼此滿足的模式。
停留在這個階段的愛的人是深信自己無法創造資源的,必須要依靠伴侶才能活下去,所以當愛開始出現問題的時候,Ta們是可以放棄一切來挽救的,但者恰恰會讓Ta們最終失去愛,因為這個世界的平衡和能量的守恆是來自交換,而不是吞併的關係。
第三階段的愛是一種內化之愛
很多人說夫妻生活在一起,就會有「夫妻相」,這就是所謂的「耳濡目染」,一段好的關係是可以在人格層面互相浸染和滲透的。比如說一個宅男就會發現在和一個喜歡社交的妻子在一起多年後,變得有些愛上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覺,雖然TA也很喜歡「宅」的感覺,而妻子則也逐漸可以「深刻」一些,喜歡上一個發獃的生活,雖然另一方面TA依然可以在朋友中間很活躍。
這就是一種擴展,兩個人在真正意義上豐富了彼此,好像雙方都漸漸在安全d氛圍中可以探索自己的未知的以前無法展露的內在的部分,發現原來自己還可以「這樣活」。而這種長大是已經深化到自己的內心了,即使我們彼此分離,也不會更改。當兩個人可以進化到這樣的愛的時候,說明你可以真正和對方有了身心的融合。
※活得幸福的女人,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男人愛不愛你,這句話說得好准!
TAG:盧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