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文/遐慕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的的華夏歷史中,曾有無數文人大家在歷史的星河裡發光發亮。在我國古代,自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一先例後,幾乎歷代都沿用這一制度來選拔朝廷所需要的人才。雖然科舉制度發展到最後已經固化,失去了它的公正性。但是,在它仍「正值壯年」之際,也是為了朝廷選拔了不少人才。

照理說,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太平盛世,都偏重於重文人而輕武將,而科舉制度選拔出的人才本應該更受追捧的。而就有這樣一個文人,考官想盡辦法,不讓他中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談談,這傳說中的清朝科舉第一人—趙翼。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趙翼其人,文筆奇然,天賦極高,寫過不少「經典之作」,這裡小編就為各位就具體說了。他的文學水平高到什麼程度呢?就打個比方來說,許多人舉行掰手腕比賽,他一個手讓其他人兩個手,還不換場,一直是擂主這樣類型的。

其實科舉制度在清朝時,它的弊端就比較明顯了。當時,百姓中都傳言著,好名次都是軍機處,是不是有內幕啊?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任何謠言都不是無跡可尋的。當時科舉制度的考官們都是軍機處的大臣,你說軍機處的人去考不就像是兒子去父親的公司面試,哪有公平可言。於是,這次軍機處為了平復風波,就刻意不讓軍機處的人當狀元。但是呢,這次奪冠的熱門人物,趙翼,就是軍機處的人。趙毅這個人,可不是什麼好斂光華的人,文人的驕傲可不允許自己低頭。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正秉持著「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去做」的小孩子想法,為了不讓考官認出自己的文章(考官們對這一大才子的文章可以說是非常熟悉)趙翼在最後的考核中,一改自己的文風和筆法。

就像是你硬逼著讓一個左撇子用右手一樣,趙翼這一次用了自己不擅長的文風,在規定的時間,用自己不擅長的筆法寫完了一篇文章。毫無疑問的是,他這一次還是第一。

考官們在判卷時,一絲不苟的「搜尋」著趙翼的文章。最後再評名次的時候,看見第一名不是印象中趙翼的文章,遂大喜,把東西呈給了皇帝。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以為趙翼肯定就是中狀元,得皇帝賞識從此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可是呢,戲劇的是,乾隆以南方老是出狀元,這次就不給南方了,這樣讓人發笑的理由,斷了趙翼的「狀元夢」(這裡提一下,趙翼就是南方人)。

清朝科舉第一人:狀元信手拈來,考官處處為難,偏不讓他拿狀元

對於狀元的人選,乾隆選擇了處於第三名的陝西人—王傑,當然了,理由是,我朝還沒出過一個陝西的狀元,所以這次狀元就給陝西人了。可以說是十分的不講「道理」了,誰讓他是皇帝呢。

但王傑這個人,十分正值,不畏強權,不阿諛奉承,可以說是一個極好的官了。就拿一個例子來講,王傑的四個兒子都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理由是為了避嫌。他有一個兒子呢,不服氣,離開家回到陝西考,還沒進考場就被王傑派人拉回來了。兒子問他我在老家考,你不監考我不就行了嗎?哦,當地監考的還是王傑的門生,從此科舉夢斷啊。

再說我們倒霉的大才子趙翼,雖然沒在官場上一鳴驚人,但在文壇上,建樹頗高。所以說,人才無論到哪裡都是會發光的。不必在意一時的不得意,你若有才華終究還會有人發現你這顆蒙塵的碧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的三國 的精彩文章:

日本侵佔的3件國寶,第1件是日本的恥辱,第2件價值用錢難以估量

TAG:夢的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