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滅了羅馬,所以漢朝比羅馬帝國更強?這裡存在一個歷史誤區
漢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竇憲被大漢朝廷任命為車騎將軍,率大漢軍隊出征,抗擊北匈奴。竇憲雖然獲罪朝廷,但在軍事上卻有著最強的大腦。他指揮漢軍連戰連捷,很快就把匈奴軍隊趕出了國土。然而這廝並沒有得勝而還,卻發了一把飈,繼續打擊匈奴。
大概是出於禮貌,竇憲率漢軍對北匈奴人做了一次回訪。他指揮漢軍深入匈奴國境,端了匈奴人的老窩,最終在稽落山徹底擊敗了匈奴人,把他們趕出了草原。
這些匈奴人被竇憲趕出草原後,以無家可歸,南方是大漢,打死他們也不敢去了。東方和北方是大海,他們還不想被淹死。最後只能向西方逃竄,一直逃到頓河、多瑙河流域,並在南俄羅斯大草原上定居下來。
等他們恢復元氣後,再也不敢回東方了。只能把滿腔的怒火撒向西方的羅馬帝國,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他們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下,在羅馬帝國領土上大殺四方,包圍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東羅馬帝國臣服。他們又於公元452年打擊西羅馬帝國,並攻陷西羅馬首都拉文那,使西羅馬名存實亡。
因此,有不少讀者會推出這樣一個結論:漢朝打敗了匈奴,匈奴打敗了羅馬帝國,所以漢朝的軍事實力強於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是歐洲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千百年來,歐洲各國的權力遊戲基本圍繞地中海展開,而地中海在那個時候成了帝國的內湖。那麼,歐洲最闊的時候也讓我們中國人的手下敗將給吊起來打。
那麼,這樣的結論對不對呢?
不得不說,這是一道千古謎題。根本原因不在於漢朝和羅馬帝國沒有實際交鋒過,而是擊敗羅馬帝國的匈奴人可能不是我們認為的「匈奴人」!
事實上,漢朝打敗的是匈奴人,打敗羅馬帝國的是匈人。
匈人在征服了阿蘭國(另一說是匈人同阿蘭國形成軍事聯盟)後不久,就開始向西邊的歐洲擴張。匈人大軍於公元374年向位於黑海北部的東哥特人領地發動進攻,並很快就將東哥特人征服。
位於德涅斯特河以西的西哥特人看到匈人來勢洶洶,就立即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做好布防,防止匈人騎兵突入。可沒想到這次匈人繞過了德涅斯特河,從後方向西哥特軍隊發起攻擊,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在匈人的打擊下,西哥特人出於生存壓力,被迫舉兵入侵此時已非常衰弱的羅馬帝國。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帝國的根基發生了動搖。
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目前研究成果傾向於二者關聯不大。根據最新的考古論證,匈人系蒙古人種、匈奴人系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血;匈人名字發音為突厥語族、少部分為波斯語系,匈奴人名字發音更接近葉尼塞語系。
關於匈人的起源,如今在考古上依然多有爭議,但是從目前所發現的匈人無論是宗教儀式、風俗、政治結構、藝術方面與匈奴人都有著較大的差異。
與之相對的,匈人更多的帶有一些南俄以及中亞北部游牧民族的文化,因此可能匈人也是出身於這些地區,然後一路西遷到達歐洲。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匈奴人也曾經是一個強盛的游牧民族,並且他們對中亞影響極大,使得不少游牧民族狐假虎威的也使用匈奴的稱呼,因此匈人在讀音上類似於匈奴倒也並不奇怪。
從蒙古高原西遷的民族有個特點,就是在遷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混血,比如突厥,發源於蒙古阿爾泰山,是典型的黃種人。在唐代後突厥西遷,沿途和當地居民大量混血,導致現在的突厥人幾乎已經沒了黃種人特點,更類似於白人。
歐洲本地人視這群從外貌長相,到風俗習慣都與他們有明顯區別的民族為惡魔,稱呼他們的首領阿提拉為「上帝之鞭」。
但匈人消失的就像他們來時一樣的突然,當阿提拉在迎娶一名日耳曼新娘時突然暴死,此後不久,他所建立的匈人帝國就分崩離析。殘餘的匈人部分融入了當地人群中,部分退回了東歐草原他們來的地方。慢慢的,這個民族就此消失。
※它是梁山中武力值最高的派系,卻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稀里糊塗當上皇帝卻政績卓著,他被譽為千古仁君!
TAG:刀墓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