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該文為張其亮(龍田抱一)原創
現代發達的印刷技術,使過去皇親貴族達官貴人才能見到的經典名帖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但各式各樣的高清字帖也使不少學書人眼花繚亂。有的蜻蜓點水,不停地換帖臨,名曰「遍臨百帖」;有的對一張字帖日臨幾十遍,仍然不見提高。這種不加思考、不善分析的臨帖實際是「抄帖」。因此效果不會多好。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雲:「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學之,便可名世。」這話到現在也不過時。經典碑帖中的信息,那些大家都通過自己的筆「告訴」你了,就看你能不能讀懂。你看,米芾通過《苕溪詩》這三行,告訴你這麼多書法「技巧」。
圖1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米芾告訴我們筆畫變化手段:
「亻」——單立人旁。
這三行共有五個字包含「亻」如圖2、圖3。五個同樣的偏旁,老米寫的「各各不同」(米芾語)。
「仕」字的「亻」旁寫的非常大膽,有些異類:丿寫的粗壯,丨改為丶且底部與丿齊;
「倦」字「亻」寫的輕快,飄逸。丨筆改為豎鉤;
圖3中住字的「亻」丿寫的常規,而丨則改為丶;
「集」字的「亻」丿寫的厚重,丨改為豎點,或者稱之為「長點」;
「他」字的「亻」則是一筆完成,難度係數最高。
我們來看四個「乚」字的處理(圖4)
三行字中有四個字末筆是「乚」。請看老米的手段:
「流」字寫的出鋒含蓄、厚重,提按分明;
「境」字寫的空靈,出鋒尖;
「親」字用的常規寫法,豎彎鉤完整;
「他」字處理的奔放,直接寫了一個大弧,但圓中帶方含蓄收筆。
三個「小」(或「木」,下同)字的處理。
非常巧,在這三行中,有三個帶「小」的字正好相鄰。處理不好就會雷同。
第一個「疎」字中的「小」寫的最舒展, 左丿右反捺。
下邊的「集字」豎鉤寫的短粗,左右兩點緊湊,露鋒;
右邊的「涼」字中的「小」寫得敦厚,右邊藏鋒收筆寫成瓜子點。
最後,我們再看老米對結字的處理
老米告訴我們,他的結字手法很多用了誇張手法,造成鬆緊疏密對比強烈。
如(圖6)所顯示:「境」字左邊窄橫、短豎、筆畫粗,右邊松,寫得舒放;
「親」字左邊上松下緊,右邊寫的上大下小,似大頭孩兒,有趣味兒;
疎字跟境字一樣左右對比強烈;
「集」字寫的厚重,上大下小。頭重腳輕;
而下面的「他」字則寫的很放,尤其是末筆拉長,似托底。上下連起來看保持了平衡。
怎麼樣,老米告訴我們的手法不少吧?
其實裡面還有很多信息,就看你能不能讀懂。
讀懂之後再臨,就可以舉一反三。
趙孟頫的話真是經典啊。
別再傻傻
的抄
帖了。呵呵。
張其亮創作作品:李商隱《無題》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