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心積慮擊敗中俄海軍!美國海軍復活冷戰潛艇射出第7支箭
近日,美國海軍有關部門宣布已開始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準備工作。暫定代號為SSN(X)的下一代潛艇將從2034年開始挪用原本留給「弗吉尼亞」級第8批次的預算,並預計第一艘在2044年,也就是「弗吉尼亞」級第7批次的最後一艘完工後開始服役。
有意思的是,國會預算辦公室在近日公布的海軍2019年造艦計劃分析報告中卻宣稱,SSN(X)不會延用「弗吉尼亞」級的大型垂直發射管,以換取更多的魚雷,報告認為SSN(X)的概念較類似被「弗吉尼亞」級取代的「海狼」級。也就是說原來被認為代表「冷戰思維」、不合時宜的「海狼」又要「回魂」了。那麼這個轉變的背後藏著什麼信息呢?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冷戰結束後,「海狼」級潛艇頗有獨孤求敗的意思
按照冷戰時期的規劃,美國原本是要建造「海狼」級潛艇來接替「洛杉磯」級潛艇而成為21世紀的標準潛艇,因此其計劃代號就叫SSN-21。「海狼」級的任務設定主要是獵殺前蘇聯的彈道潛艇,由於蘇聯海軍在上世紀70年代發覺他們的潛艇一進入大西洋就只能等著被獵殺,幾無生存性可言。
因此,從667BDR型「德爾塔」3級潛艇開始,蘇聯潛艇就退縮到主要軍港,即摩爾曼斯克外的巴倫支海巡航,利用射程提升的彈道導彈從遠距離威懾美國本土。由於巴倫支海有蘇聯海空軍兵力的團團保護,美國海空反潛兵力很難闖入,於是「海狼」級就必須擔負「刺客」任務,孤身深入北極海域獵殺彈道潛艇與保護它們的多用途潛艇。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海狼」級有幾大特色:
1,先進聲納與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分散式作戰管理系統;
2,比早期版「洛杉磯」級潛艇安靜70倍,比後期版「洛杉磯」級潛艇安靜10倍;
3,靜音狀態的戰術巡航速度達到25節,這表示它可在水下快速地進行大範圍搜索與獵殺,而不被敵軍發現;
4,魚雷發射管從4具增為8具,使其可同時攻擊更多目標;其魚雷管也從標準的533毫米加大為660毫米版本,這使Mk48魚雷可以安靜地游出而不泄漏潛艇的行蹤;
5,採用強度增加20%的HY-100鋼板打造,使潛深大幅增加,更能追獵潛深超過美國的蘇聯潛艇。
美國核潛艇為了在艇艏安裝巨大的球形或共形聲納,魚雷管只能從「艇脖」斜插而難以安裝太多根。因此「洛杉磯」級與「弗吉尼亞」級(下)都只裝有4具魚雷管,但「為獵殺而生」的「海狼」級(上)則硬是在兩側都插了4具而達到總數8具
蘇聯解體後,「海狼」級的高端性能顯得有點浪費,而冒險採用「黑科技」也讓成本水漲船高,於是美國決定開發較廉價的「弗吉尼亞」級作為替代。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恢復了HY-80鋼材,這使潛深恢復到「洛杉磯」級水平,但成本也得到控制。
不過,由於美國在冷戰後的威脅來自更多中小型國家,因此「弗吉尼亞」級順勢強化其淺海性能,以支持美軍進行沿岸作戰。在第3批次後採用的大型垂直發射管,除了以「1坑7彈」方式發射巡航導彈外,也能在未來整合水下載具,甚至是彈道導彈,因此在第5批次決定在艇舯插入一節含有4根大型垂直管的艇身,使艦隊的總火力提升2倍以上,能夠接替改裝為巡航導彈潛艇的「俄亥俄」級,執行水下火力艦任務。
國會報告的圖片顯示「哥侖比亞」級潛艇將從2017年開始建造,使彈道導彈核潛艇逐漸由目前的14艘過渡為12艘的規模;下圖顯示SSN(X)將從2039年開始建造,逐步使攻擊型核潛艇上升到66艘水平
但根據美國國會報告,SSN(X)將放棄大型垂直導彈管,使魚雷庫增加25枚載彈量,很可能走到「海狼」級的回頭路——「為獵殺而生的水下刺客」。
因此,美國為了保持水下優勢,勢必要用上「哥倫比亞」級的新一代靜音技術,搭配在「弗吉尼亞」級持續更新的聲納技術來開發下一代潛艇,而裝滿魚雷庫代表其很可能也恢復「海狼」級的八根魚雷管,以全力追求水下獵殺能力,將巡航導彈打擊任務委交給第5批次後的「弗吉尼亞」級。不過,海軍也考慮在12艘「哥倫比亞」級彈道潛艇生產完成後,改生產巡航導彈版本來接替傳統打擊任務。
「弗吉尼亞」級預計從明年開始,在第三批次開始安裝的前2具大型垂直發管外,再於後方增設4具大型發射管而成為第5批次,這將增加28枚「戰斧」導彈的打擊火力
除了走回水下獵殺的老路外,美國海軍宣稱SSN(X)將會擁抱無人水下載具的新技術。由於水下聲納陣列、拖曳陣列...等水下偵測技術的普及,潛艇再安靜也難逃被偵測的命運,需要用無人載具來擴大其任務範圍而不用自己踏入險境。
然而,水下無人載具的進度一直比無人機來得緩慢,主要原因是水下通訊困難,尤其是潛艇對水下載具之間更是難以聯絡。不過,除了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外,美國研究的多種水下通信技術可能會有所突破。另外,美國負責水下作戰的官員也宣稱正在發展300多公里射程的超遠程魚雷,讓潛艇可以躲在反潛護衛圈之外標定並攻擊目標。從二戰開始,潛艇部隊就是美國海軍的「不對稱武器」,SSN(X)顯然會延續這個傳統,成為未來艦隊的主要矛頭。
目前,我國在核潛艇領域與美俄還有差距,但小步快走進步非常快
總而言之,SSN(X)可說是美國為了能在戰爭中同時擊敗中俄海軍射出的「第7支箭」,是加強海戰能力的重要一環,與此前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一脈相承。
此前,美國已採取以下措施加強反艦戰力:
1,給「標準」6型防空導彈增加反艦模式;
2,配備空射型LRASM導彈到B-1B與F-18E/F上;
3,為LCS採購超地平線反艦導彈;
4,給核潛部隊恢復配發反艦導彈;
以及以下的中長期計劃:
5,發展具遠程防空與反艦能力的FFG(X);
6,研發下一代「宙斯盾」艦。
美國潛艇部隊從從二戰開始就是海軍的「不對稱武器」,對水上/水下敵人都具有顛覆性的破壞能力,SSN(X)顯然會延續這個傳統,成為未來艦隊的主要矛頭。對此,我們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對於我們未來的095或者更遠將來的097型攻擊型核潛艇,SSN(X)的一些研發理念或許也值得我們思考。


※蘇35航電非最先進卻被馴化的好,好用程度或讓解放軍意外
※052C驅逐艦原來比美伯克級更長,可噸位咋就小了3000噸?
TAG:貞觀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