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氣焰囂張的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士兵,為何最後被清朝滅了?
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康熙才十九歲。在吳三桂的眼中,康熙就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因此,吳三桂在造反的初期是非常自信的。而且吳三桂的戰績也不錯,剛開戰,雲南、四川、貴州、湖南都被吳三桂佔領了。這樣看,吳三桂很快就會將清朝的江山奪取。吳三桂在歷史上的名譽並不是很好,當明朝總兵的時候,放清軍入關。投降清朝後,吳三桂有開始絞殺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反清的力量,而且對明朝皇族也是大肆絞殺。
吳三桂優柔寡斷,心存與清廷劃江而治的幻想,不再採取積極進攻的態勢。戰爭初期,吳三桂取得主動權,但隨著戰爭的深入,吳三桂沒有按照原定戰略計劃,進取中原。而是畫地自牢,停止進攻,企求與清王朝劃江而治,客觀上為清軍提供了喘息機會,使其加強了長江沿岸的防禦力量,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清軍傾斜。
吳三桂在雲南,曾經親自用弓弦勒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皇帝,這個行為本身就可以看出吳三桂根本沒有想過有朝一日造反的問題,可謂滿清忠實的老狗。吳三桂也以為,有明朝沐英家族的先例,自己家族在雲南保持一種特殊地位清廷還是會允許的。
吳三桂造反後,因為清廷卸磨殺驢的行為引起了諸多有一定獨立性的漢奸將領們寒心,紛紛起兵相應吳三桂,一時間聲勢浩大。但這些人和尚可喜耿精忠兩藩一樣,和吳三桂只是一種聯盟關係,而不是奉吳三桂為主。這就給了滿清朝廷非常大的分化瓦解的政治空間。
康熙認為吳三桂是引發三藩之亂的禍首,必須集中力量攻擊吳三桂,先滅掉吳,其餘的就會不攻自破,不打自散,於是他確定了重點打擊吳三桂軍的策略。此時,吳三桂也犯了戰略錯誤,他兵進湖廣後,不知是因為財政困難還是其他原因,沒有再接再厲,乘勢鼓勇向前打過長江去,而是在湖南一帶猶豫、徘徊、觀望了很長時間,乃至貽誤了大好戰機。
曾經氣焰囂張的吳三桂在康熙的周密部署和清軍的連續打擊下,頓成強弩之末,見大勢已去,還想拚命掙扎,於是急急忙忙在衡州(今衡陽)上演了一出登基稱帝的鬧劇。
吳三桂絕不是中原百姓心的救世主,不論他的降清還是反清都是他的政治投機,希望通過這種投機來延續他的政治生命,但有一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的,儘早要還的,這種事,放眼全世界歷史往來,多了去了。
吳三桂生前因為自己的威信和與一些藩王的交情,還能從中得到一點支持,但是在吳三桂死後,由於後繼者無力,其勢力最終被清給滅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這麼評價戰神霍去病?真相很意外
※如何人評價「寧夏王」馬鴻逵?你認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TAG:娛樂影視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