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劉若英寫過一本書,叫《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愛是一個人的本能,與最原初的需求,我們戀愛、結婚、生子,構築一個溫暖的家。然而,孤獨也是一個人的本能。就算我們擁有家,我們也仍想獨處,反觀自己的生命。

所以,在家居的空間里,為每個家庭成員都保留一些獨處的空間,是有必要的。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在中國式的家庭里,往往不缺親密感,而是界限感。

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最近的一篇推文《活得不痛快的母親,女兒用幸福為你陪綁》里便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女士,生孩子後,她媽媽從老家來照顧她。從有記憶起,媽媽就不是一個快樂的人,從小她就習慣了要小心翼翼變著法子哄媽媽開心。然而,在往後的相處中,雖然已經足夠小心,還是處處不合拍。

而打小她就是個習慣討好媽媽的孩子,媽媽看不慣的人和事,她自然也要附和一下。

時間一久,她習慣了凡事站在媽媽的角度,用媽媽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老公(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果然越看越不順眼:這個男人怎麼這麼多毛病,過去我怎麼沒發現呢?

日積月累,當家庭關係崩塌的時候,她才發現,她媽媽簡直就是來重新規劃、改造、顛覆她的生活的。

這便是沒有界限感的家庭關係。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和習慣,去改變另外一個人,去建立一種讓自己舒服的規則。

而這樣的下意識會侵占到家裡的每一個叫角落,包括家居空間。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宜家最新發布的《家居生活報告》就提出一個問題,協調個人和他人的空間,可謂是家庭內部的終極矛盾。所有家庭矛盾中,有17%源自侵犯他人空間。有意思的是,有42%的人表示爭取個人空間非常困難。此外,大約有五分之二(40%)的人曾在未經過同住人員同意的情況下扔過他們的物品。

特意拿「家庭內部侵犯他人空間」的問題採訪了一下身邊的朋友。一個朋友回答:什麼叫做侵犯他人空間,根本就沒有他人空間好嗎?

是的,我們常常理所當然地覺得,都是自家人了,還要什麼個人空間呢?真是矯情(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很多家長會抱怨,我家小孩怎麼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到房間里不出來了,不像話!我家那位,一回家就到書房裡玩電腦遊戲,不像話……

然而,事實上,當你越想把所有人都黏合在一起,最後可能是一團亂麻似的糾纏。

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再親密的關係,都有彼此看不順眼的時候。往往,為了維持一個屋檐下的和諧,要麼互相忍耐,要麼彼此獨立。

而我認為,忍耐並不是好的方法。一方長期忍耐,非常容易產生付出感,「我已經忍了你很久了」,這個想法比發脾氣還危險,事實上對方甚至不知道你一直在犧牲。

相對來說,彼此獨立是更好的。

為家,為家人開闢屬於彼此的獨處空間,也並不是太難。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給孩子留一個房間,他可以鎖門,你必須敲門;給自己留一扇面窗的位置,一個靠椅,看書或者發獃,不去打擾他;他喜歡昏天黑地打一天遊戲,就給他一個遊戲區吧,就這麼一天,不按時吃飯和睡覺,有那麼要緊嗎?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其實,真的不需要多大的空間,甚至,一點點改變都可以。

比如,在一個合適的地方,鋪上一個柔軟的地毯,放上兩個抱枕也能營造一個私人空間。

最好的家,是要有界限感的

只要你想,只要你願意。

退開一尺的距離,你仍然是你,我永遠都在(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派

題圖 | 視覺中國

責編 | 梁棟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