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HIFI耳機品牌遠比我們看到的要牛的多,包括AKG
如果談及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影響,肯定是改善了信息不對稱,用孫老師的話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但這僅僅只限於國內,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買同一款商品的差價是越來越小了,但國內與國外依然是有差價的。
而且不僅僅有差價,還有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比如說耳機品牌,並不是每個大廠都會進軍國內,又或者進軍國內卻又因為水土不服(主要還是營銷推廣)一直被低估。
所以我想說的是世界很大,其實我們都知道一點。本文就說說幾個被國內用戶低估的耳機大廠。
1、天龍DENON
作為日本大廠,天龍的中文名太過於中國化,以至於很多第一次聽說的人會把它視為國產品牌,僅僅這一錯覺就低估了它。
誕生於1910年的天龍歷史悠久,在1951年成為日本第一家銷售LP(黑膠)唱片的音響公司,直到1972年推出首張數字錄音的黑膠唱片,也是在那幾年,天龍還製造出世界首款可實用的PCM錄音機。
除了音響,天龍還做功放、也做解碼器,當然也做耳機,但是最負盛名的還是屬於其音響。在天龍還沒正式進軍內地時,天龍的音響就已經積累不少粉絲。相比較天龍音響,天龍的耳機就沒這麼幸運了。
雖然早在1966年天龍就發布了首款耳機,但耳機好像一直不是其重點產品線,期間留下至今還有美譽的AH-D950和AH-D7000後斷片了幾年,後來才又重新回歸,於是有了D5000、D7000等經典。
目前的天龍和美國的馬蘭士一直綁在一起讓人捉摸不透, 以為是被上海電音收購,其實收購它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國貝恩資本,這家還收購了馬蘭士、麥景圖,看到這各位也不必像三星收購哈曼那樣世俗。實際上資本博弈本身就是各種資源的整合,很多人不知道天龍早些年還和安橋合併過(具體情況不明,想必誰也不會說實話)。
目前天龍在售的耳機並不多,大耳的從入門級的MM200到最近發布的頂級旗艦D9200寥寥幾款,除了MM200每一款都堪稱經典。
熟悉天龍耳機的都知道天龍的聲音和索尼、鐵三角這些日系大不相同,它的聲音更偏歐系,溫潤、大氣、自然,比起森海拜亞它又沒那麼難伺候。比如今年的直推旗艦D5200,雖然擁有四千多的身價,但它是便攜播放器甚至手機都能直推的大耳。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是什麼概念,比如說你想買一款可直推可出街,聲音中性的且雜食的頭戴HIFI耳機,翻遍整個網路也都沒有D5200合適,封閉式設計、精緻的木碗、大氣的佩戴以及便攜可直推的驅動和溫潤的聲音造就它集大成之作。
只是比較遺憾的是哪怕天龍有D7000、D7200、D950這些經典壓陣,售價4680元的D5200還是被人低估,更別談天龍AHC720/820這些很不錯的入耳式耳塞了。
2、極致耳機
極致耳機在國內被低估我覺得是正常的,其英文名為Ultrasone,應該沒幾個人拼的出來。中文名為極致,我覺得這個和Creative一樣翻譯的有點太飄了,具體啥原因也不得而知。
除了名字之外,極致的出生時間也比較短,上世紀90年代由一群專業錄音工程師合夥組建的,歷史底蘊太淺(但是其產品系列和型號卻很多,技術出身就是瘋狂)。
第三個被低估的原因,個人覺得就是營銷了,從技術員出身的創始人們到整個營銷市場的組建都影響了極致在國內的市場。很多人對營銷不以為然,但事實上HIFI本屬於小眾市場,越是小眾市場,營銷越是重要。
為什麼AKG被哈曼收購後,三星又可以輕易收購哈曼呢?
這些HIFI大品牌在我們HIFI燒友里是很大牌很大牌,但實際上在資本市場是微不足道的。再次強調收購、合併、兼并之類的資本運作對HIFI並非是壞事,從大局上來看,HIFI市場如果能有手機市場的一半那也會造就前所未有的盛況,如果一個行業沒錢了,你認為還有多少品牌商會去研發新技術,有多少經銷商參與進來?
言歸正傳,極致進入國內的時間不算短,個人看了下零幾年就有宣傳,但一直沒火起來,顯然是產品線出了問題。
極致耳機有HFI(注意不是HIFI),Proline,DJ,Signature,ED好幾個系列,不過真要了解它還得了解他的核心技術。極致自創開發了S-Logic plus技術,它的特點在於發聲單元並非直接朝向耳模,而是在耳罩內形成特殊的角度,讓聲音投射在外耳上,同時在耳罩里形成天然的「舞台空間」,所以它的振膜也是很有講究,基本上就普通50mm尼龍振膜,40mm鍍金振膜,40mm鍍鈦振膜三個系列,聲音風格也因此大不相同。
但說到底,極致仍是地道的德國品牌,大體上還是遵循德系調音宗旨。這款Signature Pro有點像天龍的D5200,同樣是封閉式設計,同樣可直推,三頻分布比較均勻,大致中性的聲音風格讓它可適應多種音樂風格。不過更遺憾的是它的售價也來到了5899元,注意它並不是新款,看看網上的銷量,只能說這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款耳機,更是別低估的一品牌。
3、KOSS高斯
看到高斯二字,有些少有是會搞混的,因為還有一個高斯音響,不過其英文單詞是GAUSS。高斯耳機的英文單詞則是KOSS,為了方便敘述下文就直接說KOSS了,其實看到這也也能發現都是不出名的!
儘管如此,我還是吧KOSS耳機放到本單里了,這家耳機有點悲哀,百科資料顯示它成立於1953年,是美國最大的耳機製造商,耳機銷量在美國排第一(估計是之前的編輯沒更新)。不過這是一條有意思的信息,如此有歷史,而且還是在HIFI耳機羸弱的美國,為何就沒做出成績來?
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也許他在美國目前的銷量依然很好,但是在國內它實在太過小眾,最要命的是它家的耳機真的很便宜。
在幾年前有一款KOSS PP曾火過一陣,全名KOSS PortaPro,能讓人用簡稱的耳機都是有名氣的(陌生人妻、小四等等)。這款耳機的特點除了外觀奇特,最主要是動次打次的聲音風格,羞先人哈,動次打次都能火,我肯定是跑到HIFI圈外了。
但我還是要說的是,動次打次可是初燒最喜歡的,KOSS的耳機又很便宜,在國內為何就火不起來?
個人看法,第一原因還是分銷渠道,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產品。現在去看一下KOSS的耳機,幾乎都是500元內的,若是看評價還很不錯,但這個價位已經足以讓一個國內HIFI燒友視若無睹了,國內HIFI燒友就是這麼奇葩!
4、AKG
沒錯,你沒看錯,AKG也是被低估的……
自從AKG被哈曼收購後,AKG就被國內某些人「痛扁」,尤其當哈曼又被棒子三星收購後,一時間AKG奧地利研發組集體走人的消息吹遍整個大江南北,玉門關外都知道了。
關於資本組合之類的話咱就不多說了,前文已經說過,我的看法是AKG目前只是處在里一個特殊的節點,如果熬過這一個截點,未來還說不準會怎樣。
即使不說這些沒發生的事情,縱觀AKG目前的歷史成就,包括目前在售的耳機,你真覺得國產耳機有超過AKG的嗎?
目前很多人看到的是AKG在耳塞方面的新品無所建樹,這兩天陸續發布了N40、N30、N35以及N5005,在這些耳機里只有N5005掀起了一些浪花,因為它可以視為AKG神塞K3003的升級版。
除了這個原因,AKG對N5005的推廣也是很重視的,N40、N35、N30就沒那麼幸運了,隨便一款主流的國產HIFI品牌推廣都比他們兇猛的多,再加上渠道的問題,AKG的幾款塞子可以說是被低估的。
但是AKG仍然本榜單上的重要原因並不是這些,評判一HIFI品牌有個很重要的標準是看它的歷史底蘊,那麼AKG的大耳呢,很多人只知道有大手辦K701,還不知道目前在售的還有Q701、K702、K612、K712等等經典款。
即使實在2015年上市的售價僅489元的K240R也延續了K240系列精髓,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它的聲音依然是有水準的,缺點則是有炒現飯之嫌,而這一點也成為不少老燒口誅筆伐的借口。
但對於沒有聽過AKG這些經典耳機就唱衰AKG的做法,個人覺得是很不合理的,太強烈的個人主觀看法是和玩耳機背道相馳的,音樂帶給我們的是享受是平和是博愛,而不是仇恨、偏激、勢力、庸俗這些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