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戀成女性主動選擇,「單身社會」逐漸到來
(原標題:既享受單身,又對婚姻焦慮 「無奈的瀟洒」為何成主動選擇?)
年輕人何止不想結婚,有人連戀愛都不想談了」,點開被熱轉的文章鏈接,又一路「滑」到評論區,徐佳(化名)樂不可支。
「樂」在自己就是單身,對這一話題有充分的話語權,更「樂」在「原來『志同道合』的人那麼多。」
前不久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共有437.4萬對,我國的離婚率已逐漸攀升至2017年的3.2‰;而2017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
我國離婚率已連續多年持續上升,而結婚率則從2014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
論及個體,徐佳在面對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非常適合這一話題,她形容自己目前正處於「無奈的瀟洒」狀態——既享受單身,又對婚姻有些焦慮。
標籤弱化,社會更包容
家鄉在吉林,徐佳目前獨自工作生活在天津,目前還在北京某著名高校進修MBA。翻看徐佳的朋友圈,生活豐富多彩。她酷愛旅遊,一年足跡遍布多個國家。
就在前幾天,她窩在租住的公寓里,喝著可樂,發朋友圈記錄「美好時光」。那一刻,她坦承,確實享受單身狀態,可還有某個時刻,她也確實焦慮。
「據說30歲是個很『奇妙』的年齡。」 今年29歲的徐佳笑著道出的卻正是自己焦慮的原因。
「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婚,年齡越來越大,希望會不會越來越小?」但徐佳同時解釋,壓力並不是來自父母、朋友,是自己有些焦慮了。
北京的付強(化名)境況與徐佳相同。31歲依舊單身的他,並未成為身邊人口中的異類,父母也沒有無休止地催婚,彷彿大家目前達成一個「共識」——與其著急將就一個,萬一是錯的,還不如單身。
付強目前在北京某央企供職,自己在北京郊區買了房,在很多朋友眼中,已屬「安居樂業」的類型。儘管付強在事業上十分期待升職加薪,但目前最大的困擾還是婚戀問題。
在這一問題上,天津市婦聯2017年度的女性民生調查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指向:「有合適的人才會結婚,不好絕不能湊合」也成為調研訪談過程中時常聽到的一種論調。這些女性確實處於「沒找到愛情」的現實情境中,其中一部分女性也表達出焦慮的感受,但她們的焦慮更多地指向情感需求不能被滿足,而較少地指向戀愛行為或婚姻本身。
該項調查還指出,在文化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不戀不婚是一部分女性主動選擇而非被迫接受的一種生活方式。
與之相印證的是「晚婚」現象明顯。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之前,20~24歲辦理結婚登記的公民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自2012年開始,25~29歲辦理結婚登記的公民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3年開始,25~29歲辦理結婚登記的公民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
此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展開的另一項調查顯示,61.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傾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不結婚也能很幸福。
階段單身,渴望優質婚姻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再倒退幾年,我可能已經結婚了。」現在,徐佳開始「反思」自己的婚戀觀,認為有個「人生伴侶」很重要。
她同時分析目前自己的狀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越發達越容易單身」時常見諸報端,徐佳坦言,正因為高薪,她才有了更多選擇。
天津市婦聯的女性民生調查也顯示,良好的受教育水平和較高的經濟水平使得部分女性有意願也有能力暫時離開家庭生活,把精力投入到享受或發展性的事物之中。
徐佳注意到了「暫時」二字,對此表示極度認可,「我不屬於一輩子單身主義,對自己的婚姻非常期待。」徐佳補充說。
有媒體發表文章稱,「單身社會」正在到來,而且是全球化的現象:英國結婚人數已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3戶人就有1戶是單身;德國柏林獨身人口達到54%;日本30~34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女青年為32%;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則高達60%。16歲以上的美國人當中,約有50.2%的人是單身,即1.246億。而60年前的20世紀50年代,美國成年人的結婚率高達70%。
「是不是有點誇張?」付強對此質疑,儘管大家對單身不婚等越來越開放包容,但環顧四周,「單身的並不是很多啊」。
他甚至惋惜身邊的同學、朋友對婚姻的不珍惜。付強的一名師姐剛剛離婚,師姐和丈夫談了近十年戀愛,結婚不到兩年,突然決定要離婚,說兩人之間落差越來越大,「怎麼勸都不行,我不理解。」
一名男同事與付強年齡相仿,工作之餘二人時常聊聊天。同事各項條件優秀,身邊不乏相處對象,也有女孩子追求,但這名同事依然很「惆悵」地說:「也許有一天我隨便找個人就結婚了。」這讓付強也「很不理解」:到底找啥樣的?怎麼能隨便結婚呢?
「什麼是合適的人?」其實付強自己也說不清楚。同樣的,徐佳也說不清楚,但身邊人的婚戀確實在觸動著他們。「有時聽到朋友婚姻不幸福的原因,真是千奇百怪。」徐佳很期待自己的婚姻,但她最不能接受的是「到了年齡就結婚」。
「婚戀幸福是永遠的主旋律」
知名媒體人、作家阿萊研究家庭問題和女性問題多年。就當前社會的婚戀現象,她首先認為,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婚姻福利」越來越少了。「過去只有通過婚姻才能完成的生活方式,現在已經不需要通過婚姻了。」
她舉例說,年輕人想有一個單獨的空間,可以自己買房而不一定非得結婚才能從父母家搬出來。「對過去而言,婚姻是獲得成長的一種方式,但現在的年輕人已不需要借用婚姻就能實現獨立」。
其次,阿萊還認為:「『廉價愛』越來越容易獲得,而『認真愛』其實越來越難,甚至是『一票難求』,包括那些不想結婚的年輕人,其實內心也無比渴望愛情。」
她解釋說,社會信息越爆炸,人們內心反而越孤單,一些感情也更容易獲取,但這樣的感情總是走不到婚姻那一步。「所以我們會發現,儘管現在年輕人結識的方式很多,但很多人真正要結婚,最終還會歸結到相親上來,他/她需要一個鄭重的態度。所以談戀愛和婚姻,現在已經開始成為『兩拿著』的狀態。」
此外,阿萊還表示,目前大家對婚姻的看法有些「營養過剩」。「過去人們對婚姻沒有那麼大的恐懼,每個人都覺得這是一條必經之路。而現在人們對婚姻總是『過度解讀』,大家學了很多『別人的婚姻』,多數解讀還是負面信息,消化不好就『營養過剩』,從而恐懼婚姻。」
阿萊還認為,當前一部分人在生活成本上會核算一個達到率,投入多少,然後能獲取多少。「所以這樣的婚姻更多像『生意』,當事人會去看『合伙人』是誰,核算物質、精神各方面的投入和產出,包括孩子也會計算在內。」
她表示,這些都讓婚姻的形式跟從前大不相同,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也許「我的人生不需要婚姻也可以直接老去」。
「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過程。」據阿萊觀察,部分歐美髮達國家經歷過思想開放、晚婚晚育的歷程,然後開始回落傳統,其家庭觀念嚴肅而又鄭重,他們會覺得婚姻一定要有愛情,同時不會容忍婚外性行為等。
阿萊認為,目前所謂的「單身時代」再往前發展,也許會回落,傳統價值觀、幸福婚姻的意義依然是主旋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許我們最終會重新擁抱家庭。」阿萊說。
※美國加州逮捕8名Apple Store搶劫慣犯:還有9人被通緝
※售價280美元 Kobo最新電子閱讀器Forma發布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