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結束:問責6219人 「敷衍」成高頻詞
有的省份「重要進展」,有的省份「積極進展」,有的省份「顯著進展」,有的省份「一定進展」……在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成績單」中,生態環境部對10省進行了4個檔次的評價。
日前,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工作結束。相較於10省交出7.1億罰款、問責6219人的「成績單」,督查組在反饋意見中分檔評價、不同用詞的「評語「被大眾關注。那麼,這些「評語」有何差別,說明了什麼?
4個檔位評價治理效果
縱觀這10份「成績單」,督察組對於各省份環境治理的進展評價共有4個檔位。分別是:顯著進展、重要進展、積極進展、和一定進展。
其中,河北、廣東、江蘇取得「顯著進展」; 內蒙古、寧夏、河南取得「重要進展」; 江西、廣西、雲南省則取得「積極進展」; 只有黑龍江取得「一定進展」。
通過梳理各地反饋意見,不難看出這些評價在一些具體的數據上能夠直觀的得到體現。
比如,取得「顯著進展」的河北省在領導重視程度上名列前茅。自2016年以來,河北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分別達32次和22次,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683件。同樣取得「顯著進展」的江蘇、廣東兩省都成績不俗。江蘇省累計召開省委常委會21次、省政府常務會24次、省政府專題會11次,研究部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廣東省先後出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10個改革文件,污染防治三年攻堅戰等5個工作方案,南粵水更清實施計劃等18個政策文件。
取得「重要進展」的河南省,問責人數是所有省份最多的,達到了1053人。此外,河南省2017年PM2.5濃度同比降幅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排名第二,扭轉了多年來持續上升的被動局面。內蒙古在強化大青山生態治理修復,取得顯著生態效果,2016到2017年完成農業退灌還水12萬畝,節水改造3萬畝,建設圍網圍欄40公里。寧夏大力推進生態空間管控,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12個縣區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國土面積56.9%。
而取得「積極進展」的雲南, 2017年,全省納入國家考核斷面的地表水水質優於Ⅲ類比率達75%,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長江等六大水系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2017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98.2%;森林覆蓋率59.7%,位居全國前列。江西針對25個城市新區(工業園區),建成污水管網740公里;投資近50億元開展48個縣(市)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先後80餘次深入現場調研,督導壓實整改責任,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唯一一個取得「一定進展」的黑龍江在督察整改工作總體比較被動。反饋意見明確指出,雖然成立省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但研究部署工作虛多實少,2017年僅召開過一次會議,且沒有形成會議紀要或記錄;「回頭看」進駐期間,省內提供的整改進展情況自相矛盾,彙報材料提出完成整改任務38項,但任務清單只明列完成整改30項;經督察組核實,實際僅完成19項、基本完成7項。
敷衍整改成高頻詞
界面新聞梳理髮現,10省的反饋意見都出現了「敷衍」一詞。而在社會普遍關注的弄虛作假方面,反饋意見中提到的共性問題之多,措辭之嚴,備受關注。
比如,河北並未提及假裝整改,雲南則「問題明顯」,江西「時有發生」,江蘇、河南「仍有發生」,廣東則「問題突出」,寧夏則是「更為嚴重」。表面整改方面,雲南「問題明顯」;廣東「問題突出」;河南「比較多見」;河北、江西、廣西有的地方和部門表面整改問題「較為突出」;江蘇「比較突出」; 寧夏整改不嚴不實「問題突出」。督查組也指出內蒙古存在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情況,特別點名黑龍江一些地方整改弄虛作假甚至頂風違法。
黑龍江的反饋意見指出,針對農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在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建設問題,督察組要求嚴肅查處,實施問責。但農墾總局未認真調查,僅憑八五三農場提供的保護區管理局項目初步設計批複和墾區環境保護局環評批複文件,即判定該移交問題不實,直接導致八五三農場頂風違法。
還有一些地方「假整改」讓人啼笑皆非。在河南,「有些幹部認為,「督察一陣風、躲過就輕鬆」,沒有必要較真碰硬,導致部分問題「以停代改」。「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在河南省的反饋中如是稱。在督查組進駐洛陽市汝陽縣後,該縣水利部門憑空編造2016—2017年巡查記錄、行政處罰案卷,並由河道管理人員偽造簽名手印。
而位於廣東省清遠市為完成海仔大排坑黑臭整治任務,以便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在既沒有截污也沒有清淤情況下,臨時調水稀釋,便上報治污工程已完成,並聲稱取得了「清澈見底、魚類成群」的整治成效。
針對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假整改情況,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婧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必須改變運動式、風暴式環保監管和執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的「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在監管主體上要發揮各類主體的積極作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的環境監督管理格局。
嚴禁「一刀切」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一刀切」問題日漸暴露出來。
生態環境部官網指出,此次「回頭看」發現的問題將按照問題性質和嚴重程度進行梳理分類,逐一明列地方在督察整改中存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以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和「一刀切」等情況,並同步移交66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
比如,「回頭看」受理雲南的群眾舉報中,有202件與2016年督察受理舉報重複,經調查多數沒有查處整改到位。德宏州瑞麗市2016年在查辦違法開採砂石舉報案件時,以「一刀切」方式關停所有砂石場,後又違規批准部分未取得合法手續的砂石場恢復生產;此次「回頭看」時,再次採取「一刀切」臨時關停措施,影響惡劣。
「凡此種種『一刀切』行為,本質上都是生態環保領域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懶政、惰政、怠政、庸政的表現,是對環保執法工作的『高級黑』,其根源在於一些地方沒有正確認識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生態環境部表示,針對督察整改制訂了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對發現的相關問題堅決查處問責。針對督察整改制訂了禁止環境保護「一刀切」工作意見,嚴禁「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
2018年9月1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意見》強調,要堅決落實《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關於印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在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中禁止「一刀切」,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解決一刀切的辦法是各地區要根據其自然資源和環境稟賦,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准入清單』」為核心的環境管控體系,實施差異化的環境管控和准入機制。」吳婧表示。
※整體強勢難掩主力分歧 4家券商位列資金凈流出榜前十
※索要贖金40天後綁匪仍失聯 中國男子在美遭綁架案陷僵局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