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谷歌一下,妻子出軌:讓你過好一生的除了能力,還有常識

谷歌一下,妻子出軌:讓你過好一生的除了能力,還有常識







每日

8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摶物館




出軌,在婚姻之中,真的是一種常態嗎


來源

|

國館



id:

guoguan5000




微博上昨天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


 


一位英國男子準備用谷歌街景地圖規劃他的駕車路線,在街景中,發現一個細節。路邊一個長凳上,躺著一名男子,男子把躺在一名女子膝蓋上,女子用手撫摸男子的頭。


 


他非常震驚:「這和我老婆穿的衣服一模一樣啊。」


 


於是放大查看,沒錯,就是他妻子。


 


妻子最終還是承認了,2013年,在秘魯首都利馬,她有了外遇,並且出軌。


 


很多網友調侃:「谷歌一下,妻子出軌。」


 


另一種說法更讓人寒心,「很多時候,你以為他對你忠誠,很可能只是你沒有看到另一面的真相。」


 










02






這讓我想起人民大學潘綏銘教授的一組研究數據:


 


2000年,男性出軌率是

11.8%

,到了

2015

年,達到

34.8%

,翻了

3

倍。女性出軌率同樣達到了

13.3%

,翻了

3

倍。


 


我們大約每3個丈夫和每

7.5

個妻子中,就有一個曾經出軌。


 


換句話說,出軌已經慢慢變成了常態。


 



 


這組數據一出來,很多人罵。


 


罵是正常的,畢竟這組數據,破壞了人們對於婚姻的幻想,對於白頭偕老執念的期待。


 


但我依然想說,儘管你不願意承認,這是一個現實。


 


如果再有點勇氣,不自欺欺人,你會發現,出軌是常態,這是個常識。


 


常識,大多數人都知道,但常常令人覺得沮喪,人們有時候,寧願自我蒙蔽,催眠,也不願意承認。生活過得一塌糊塗。


 


幻想是無濟於事的,不願意承認,並不代表不存在。


 


我無意於再說出軌,說了很多,我想談談常識,談談那些令人們覺得難受、沮喪,但是現實的知識。


 


排斥它們,不會讓你的生活更好;接受它們,你會進一步思考,把日子過得更踏實。


 










03






 關於人性的常識 




儘管人們極其不願意承認,背叛,的的確確在婚姻中,會是常態。


 


如果那位英國男子不是恰巧要用到谷歌地圖,並且切換街景模式,在極其小的概率下,發現妻子和一名男子曖昧的畫面,他可能一輩子都發現不了他妻子曾經出軌。


 


《延禧攻略》中,大臣那爾布治理河道有功,只是因為面對天災人禍,無能為力,以至於民怨四起。


 


太后建議殺掉那爾布平民憤,可是皇帝說,那爾布有功無過,為什麼要殺?


 


太后說,你不殺,民眾就會怨恨你,所以,你必須殺。


 


太后對皇帝說:「大多數人,只看到自己看到的,聽到自己聽到的,理解自己能理解的。」


 


人們只看到那爾布賑災無力,沒看到賑災糧都被貪官貪了。所以,怨恨都給了那爾布,那爾布必死。


 


這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未必是真實的。


 


一位男子對妻子噓寒問暖,體貼周到,在公眾面前,形象也非常好。人們覺得他是個好男人,對妻兒,盡心盡責,令人感動。


 


但在看不到的地方,他和三四個女人糾纏不清,甚至和其中一個女人保持長達7年的婚外情。


 


你應該猜得到我說的是誰,吳秀波。


 


我用他的例子,並不是為了指責,出軌,自然會有相應代價。


 


我想說的是,不要以為自己所聽所看,便是真相,多一層思考,基於人性的思考,很多時候,才足夠真實。


 


一個瑞典研究團隊,檢測了500對與伴侶同居

5

年以上的成年男性中

AVPR1a

基因,發現,攜帶這種基因變異副本的男性,對婚姻忠誠度較低。


 


賓漢頓大學的研究發現了人類有一個叫DRD4基因,是多巴胺受體基因,與人類濫情程度有關。擁有這種基因的人,更容易出軌,更追求刺激性體驗。


 


我之所以說,人性中,出軌,是常態,不是基於經驗,是基於生理學研究。


 


白頭偕老值得讚美、懷念,但是相愛一生,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奢侈品。


 


與其被捆綁在一起,背著對方,偷偷摸摸出軌,不如正大光明離婚,享受單身的自由。出軌可恥,但離婚並不可恥呀。


 


你應該要接納這個常識:每個人都存在出軌的可能性,每段婚姻都存在破裂的可能性。


 


所以,不要在一段婚姻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一切。婚姻中最忌諱失去自我,因為一旦破裂,你失去了不只是伴侶,可能還有全部身家。


 


同樣的,面對一旦婚姻,不要期待過重,轟轟烈烈不如平淡,多少婚姻就是被過重的愛情壓垮;當婚姻破裂,唏噓之後,坦然接受就好。


 



 







04






關於健康的常識






李開復曾經談到過一種「全食物養生法」,號稱可以清除癌細胞。


 


這個理論的發明者,是台灣一個女士,陳月卿。


 


「把蔬菜、水果、堅果,或者五穀、豆類、菇菌類,以適當的比例混合,加上好水,打成全食物精力湯」。


 


據說這麼吃可以「餓死癌細胞」。


 


這顯然是極其荒謬的,李開復後來也意識到了。


 


如果如此輕易,就可以治癒癌症,那還要現代醫學幹嘛,那每年這麼多因癌症死亡的患者,豈不是都可以痊癒。


 


還有一些其它言論:


 


例如多吃紅薯或者大蒜可以抗癌,多食用植物油可以抗癌。


 


都是謬談,是人類在面臨疾病和死亡恐懼之後,對常識背叛,從而生出來一種違背常識的知識。


 


這種知識,並不能解決問題,充其量,安慰人心。


 


真正的常識是:


 


美國癌症協會的防癌指南明確表示: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各類維生素補充劑,和礦物質補充丸劑、橄欖油、菜子油、大蒜、綠茶等有防癌作用。


 


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任何食物,具有抗癌防癌效果。


 


虎嗅網之前報道過,4名中國富豪不遠萬里飛到烏克蘭首都基輔,注射胚胎幹細胞,每一針

59.8

萬元。


 


這種胚胎幹細胞,號稱具有返老還童的功效,打一針,連皮膚都回到年輕時候。


 


中科院院士周琪說,這種所謂的「療效」和「打雞血喝童子尿」沒什麼區別。


 


這一針,真正起效果的,恐怕並不是人們的皮膚,是對恐懼衰老、死亡的安慰。


 


但不好意思,衰老和死亡,都是人類,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與結局,至少現在,無法避免。


 


這也是常識:


 


不存在能令你永遠健康的食品藥品,不存在能對抗歲月和死亡的醫療手段,與其耗盡心血去保命,不如做點真正有用的,保持一日三餐規律,適量運動,睡眠充足,你的生活,立刻就會有起色不少。


 



 







05






關於親子關係的常識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那些你最不願意他們離開你的人,為何都以最殘忍的方式離開了你。」


 


很多人發帖,主要內容,都和親子有關。


 


有一個故事記憶特別深刻。


 


一位母親說:「我晚來得子,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我

60

歲退休了,依然找了一份工作,所有工資用來給他生活,我總是想給他最好的,甚至把我自己的生命給他,都可以。我愛他,我不想他離開我。」


 


為了這份愛,這位母親敲掉了孩子高考後去省外讀大學的願望,甚至其它城市也不行,就選在了本市,還好本市有一所還很不錯的大學。


 


上了大學後,她隔三差五去學校看望孩子,帶去零食衣物,再在寢室里把孩子的衣物全洗了,從內褲襪子到外套。


 


全然不顧孩子反對,也不在意其他人眼光。


 


工作也是她定的,考公務員,就在家裡考公務員,穩定、還能呆在身邊。


 


孩子提出:「這麼大了,我想搬出去住。」


 


她瞬間竭嘶底里:「不行!絕對不行!」


 


孩子這一次很強硬:「我一定要搬出去住。」


 


軟磨硬泡之下,她妥協了,搬出去住可以,在同一個小區找了房子,鑰匙她有,隨時可以進去查看。


 


有一次,孩子帶了女朋友回家,在家過夜,兩個人正窩在沙發上看恐怖電影。突然,門口響了,他媽媽直接打開門進來,看到孩子摟著另一個女人,坐在沙發上。


 


這位母親當場發飆了:「你有了女朋友為什麼不告訴我?!」


 


兒子也當場發飆了:「你憑什麼時時刻刻不經過我同意,就可以進我家門?!」


 


這是最嚴重的一次爭吵,兒子直接把工作辭了,簡單收拾行李,斷了聯繫,不知道去哪兒了。已經10年了,這位媽媽,依然沒有找到她的孩子


 


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


 


「你最愛的人,最不想他離開你的人,以最絕情,最殘忍的方式,離開了你。」


 


像這種媽媽,中國有太多,例如朱雨辰的母親,煲湯洗衣服,什麼都要干涉,交女朋友也要干涉。她們以為這是愛,其實是最大的傷害。


 


孩子成年之後,一個你難以接受但必須接受的事實是:你的孩子,終歸要離開你。


 


無論你以何種方式死纏爛打,強力連結,他依然會離開。你越是想留,最終離開得越絕情,越殘忍。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親子之愛,是為了分離。


 


儘管這個常識難以接受,但你必須承認,承認了,才能體面退場,不至於一地雞毛。


 










06






關於財富的常識:


絕大部分人只能過小日子


 


連岳的一個讀者寫信給他:「連叔,我手上有

30

萬閑錢。我非常認可您的理財理念,同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能不能把閑錢交給您打理,一切費用收取,按照行業標準來。我相信我的資產交給您打理,會幫助我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連岳拒絕了。


 


拒絕之後,連岳寫了一封信:「不談財務自由,才是一個人該有的財務常識。」


 


按照連岳的說法,財務自由,具體來說,吃一頓飯花掉1000塊,絲毫沒有感覺,絲毫沒有覺得自己消費力有所下降,也不會對自己之後未來生活有什麼影響,就算是財務自由了。


 


可是這樣的經濟實力,註定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擁有。


 


擁有的方式,也未必你想像中的白手起家,也可能是運氣好,踩對了行業,衝上風口,或者乾脆就是繼承得來。


 


所以連岳說:「工薪階層,不要去追求所謂的財務自由。」


 


絕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階層,絕大部分人,都只能過小日子,不能過隨手就能吃吃喝喝買買的率性日子。


 


這就是說,可能你奮鬥一生,請幾個朋友吃飯,也得量入為出,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


 


這現實,儘管殘忍,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常識。


 


不過這樣的常識,並不可怕,日子雖然小,但過好了,生活一樣可以幸福,人一樣可以樂觀。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有穩定收入,在工作城市買一套房子,管好自己的財務支出,每個月可以給妻子孩子一點額外的驚喜,每年可以帶他們去兩個國家,或者,兩個城市。


 


做好自己的工作,讓老闆放心,讓下屬放心;保持鍛煉,讓自己健康,讓家人放心;不亂來,守住慾望。


 


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貴、改變世界,這樣的日子,小,但一樣令人羨慕。


 










07






常識,是這樣一種東西:


 


它簡單易懂,為大眾熟知,卻常常也你的慾望相悖。


 


例如,常識告訴你,一夜暴富的可能幾乎為零,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夜暴富;


 


常識還告訴你,你終究會老去,皮膚慢慢變得慘淡,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一直年輕,於是瘋狂買化妝品,整容,去街邊美容院,才會出現大量被騙、被整、被坑的例子。


 


接受常識,需要勇氣,面對現實的勇氣。


 


常識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壓制你內心幻想,壓制你的衝動,讓你回歸現實,心平氣和,然後接受一些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卻必須接受的現實。


 


你會開始懂得孩子成長之後,必然離去,然後規劃自己的晚年,好好過,晚年一樣精彩;


 


你會開始摒棄瘋狂投資的想法,好好工作,慢慢積累財富;


 


你會開始放棄朋友圈那些養生宣言,只需要保持一日三餐、適當運動、充足睡眠,你不折騰身體,身體就不會折騰你。


 


這些,都是常識賦予的力量。


 


查理芒格說:「好的人生,不需要特別複雜的理論,只需要以一些簡單可操作好的觀念作為引導。」


 


能真正讓你過好這一生的,不是能力,而是常識。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孫儷鄧超提名金馬獎、趙麗穎結婚:不般配的婚姻,能幸福嗎?


上海一男子強闖課堂告白:你自說自話的樣子,真丑


誰說負心皆是讀書人?










要不要  

  和  

分享到票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原諒。
全世界為什麼要過中國的國慶節?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