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一句話讓284個學生活活燒死:「孩子,我寧願你不聽話!」

一句話讓284個學生活活燒死:「孩子,我寧願你不聽話!」

我們害怕孩子受到傷害、

害怕孩子走彎路,

潛意識裡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灌輸給孩子,

想讓孩子「聽話」,

按大人設定的人生軌跡前進,

「聽話教育」的本質,

其實是我們在替孩子走路。

01

如果聽話會以生命為代價

我寧願你不聽話!

自從當了媽媽,漸漸發現一個現象,大部分父母多會以孩子「聽話」為傲。聽話,一度成了眾多父母,對孩子的最高讚賞。

有次偶然看到十年前《冷暖人生》記錄的一期節目,心卻被「聽話」二字深深刺痛。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多名能歌善舞的中小學生,在「友誼館」舉行文藝彙報演出。

匯演時,燈光過熱,引發大火。

舞台下的人見狀紛紛站起,這時卻突然有人站在領導席前面,拿著話筒說:「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

而就在這時,火勢迅速蔓延,所有燈光瞬間熄滅,一切都失去控制。很多人在恐懼的驅趕下,憑著本能瘋狂地沖向任何一個可能逃生的通道。

但不久,原本開著的捲簾門突然掉落下來,友誼館頓時變成了一個完全封閉類似磚窯的火葬場,一個充滿哀號和慘叫的死亡之館。

284名乖乖「聽話」的孩子們,就這麼錯過了逃生活命的機會,他們尚未展開的生命就這樣在大火中戛然而止。

一個失去孩子的家長在鏡頭前痛哭:「孩子太聽話了,那些不聽話的孩子都跑出來了。」

因為太聽話,這284名孩子們錯過了逃生的最佳機會,活下來的都是「不聽話」、拔腿就跑的孩子。

如今看了這個事件,仍覺十分心痛,更何況那些孩子的家長呢?想必會有父母感到懊悔萬分:「如果聽話會以生命為代價,孩子,我寧願你不聽話!」

02

過分的聽話教育

造就複製思想的木頭人

很多孩子在父母一次次強調「要聽話」後,變得只知道順從,不知道訴求;只知道應承,不知道批評和質疑;只知道唯命是從,不敢跨越所謂的「規矩」······

有一位媽媽因為工作忙,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鬧騰一點,於是不斷給他灌輸「聽媽媽的話」的意識。

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尿褲子了。

這個媽媽很奇怪:

「我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尿褲子呢?」

晚上回家一看,果然,兩條褲腿濕了一半。媽媽問孩子:

「寶貝,怎麼尿褲子了?」

孩子:

「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盛飯,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褲子了。」

媽媽:

「想尿尿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啊?」

孩子:

「可是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能亂下座位,要不飯就該灑桌子上了,灑桌子上就浪費糧食!媽媽你不是說過么,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的。」

孩子一臉虔誠,媽媽一時愣住了,針刺一般。讓孩子聽話,結果孩子要撒尿了也憋著,這位媽媽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這樣。

過分的聽話教育,你養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複製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木頭人。

03

令人揪心的現象

聽話教育變成了奴性教育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爭辯、頂嘴、不服從,都是不好的行為,代表著任性、破壞、不受控制。因此中國家長都羨慕別人家聽話的乖孩子。

可是,這樣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2015年,安徽多名小學生被逼著吃屎喝尿長達4年,同樣是因過分的「聽話教育」所致。

13歲的副班長小賜,從二年級開始就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通過這點權力,他向包括正班長在內的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同學吃屎喝尿。

所有的孩子沒一個敢反抗,諷刺的是他們的個頭都比小賜高大。

除了害怕小賜扭曲事實給老師打小報告外,更害怕被父母知道後遭到毒打。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學生說,剛開始他給父母看了身上的傷口,結果爸媽劈頭蓋臉就說:「你一定又不聽話了才被罰的,你活該,能不能懂事點?」

自此之後,孩子再沒提過。

當「聽話」成為親子教育中的唯一標準,必然會讓孩子失去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嚮往。更會讓親子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信任。

在不聽話就是罪過、不聽話就要被打罵、不聽話就會被貼上「差生」「壞」的標籤的環境之下,孩子漸漸形成了奴性人格或討好型人格。

這樣「聽話」的孩子,一定是乖孩子,卻未必是幸福快樂、擁有自我保護能力以及自我創造力的孩子。

04

希望孩子遇到危險時

學會保護自己

經常聽到媽媽們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可專家們告誡父母:「太聽話的孩子問題更大,因為他們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

創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麼去進行創造?

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造。

「培養乖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

但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挑選了100名具有強烈反抗傾向與100名沒有反抗傾向的2-5歲孩子,從兒童時期觀察追蹤到青年時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當然,我們並非在批判聽話的孩子一無是處。但以控制和支配為目的的「聽話教育」顯然是不對的。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

「無論在哪個世界,那些富有勇氣,獨立而善於思考,且不容易被挫折打敗的人,終歸會站在金字塔頂層。」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希望孩子可以明事理、辨是非,而不是盲目的聽從安排,遺失了自己的個性和思考。

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否定「聽話」,如果由著孩子的個性隨意發展,這樣的成長過程也暗藏隱患,比如人身安全方面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等。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但與此同時,也希望他在遇見危險時,能夠學會保護自己。

我們都明白,

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溫室,

終有一天,

他們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

放下要培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的執念吧,

我們只能為孩子引路,

卻不能代替他們走自己的路。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

你只需要聽自己的話。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

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

媽媽相信你所做的選擇,

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

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

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

會更加快樂,熱情,

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願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

寶典哥

內涵搞笑,請自覺投入你的節操!

關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分享朋友圈哦!

- 謝謝你,看到了最後 -

- 精品推薦,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微信號 -

實用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情緒成熟的人身上具有的5個特徵
「這3種跡象,暗示你的生活正慢慢變好。」

TAG:實用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