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遊記:風雨武侯祠

遊記:風雨武侯祠

文/唐興愛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遊記:風雨武侯祠


今年國慶節,我們一家去成都旅遊,女兒是本次旅遊的總策劃,「攻略"結果是下午去趟武侯祠,因為那時候人相對少一些。果不其然,我們去的時候,涼風習習,秋雨綿綿,但武侯祠里依然人聲鼎沸,有人說,到了成都,不游武侯祠是一種終身遺憾。眼前的武侯祠,門臉並不雄偉,氣勢也並不壯觀,倒是綠樹蔥籠,雜花映目,煞是好看。這大概就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蜀相》詩中的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所指的地方罷。

我站在題匾「漢昭烈廟」的門口,還是充滿幾多困惑,街是「武侯街」,道是「通祠路",門應該是「武侯祠"才對。但聽過講解才知道,這裡是君臣合廟的全國唯一,也是君臣合作的千古典範。相傳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來此祭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廢除武侯祠,只在劉備殿旁附帶供奉諸葛亮。不想當地老百姓反而把整個廟宇稱為武侯祠,香火更加旺盛。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乾脆改建為君臣合廟,合廟改名稱為「昭烈廟」。迎面第二門上的「明良千古"的大概說的也是這個原因吧。我想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並不是人們忘了君臣之綱,忘了一代明君劉備,武侯再偉大,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沒有劉備的完全信任,諸葛亮也不會成為「第一良相",其實人們說到武侯便自然忘不了三顧茅廬的劉備;說到劉備又必然要聯繫到魚水君臣的武侯,劉備與諸葛是分不開的。這裡既是一處宣揚忠恕道德的教育基地,又是一處借古證今令人感懷的地方 。

冒著越來越大的雨,沿著中軸線,我們邁過二門,進入雄偉宏大的"劉備殿",映入眼帘的是「業紹高光」四個燙金大字,意思是劉備的功績超過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徹了,整個劉備殿似乎就是上朝的模樣,昭烈帝天威煌煌居中而坐,左右偏殿是「義薄雲天"的關羽和「誠貫金石"的張飛,其餘文武大臣分列兩旁,武將不怒自威英氣逼人,文將精神抖擻儒雅有度,看著這些塑像,想起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想起鼓角爭鳴的戰場,站在蕭蕭秋雨中,不免噓唏嗟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看到岳飛書寫的前後出師表,腦中立刻湧現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金句,自己忠心耿耿為國,壯志渴飲匈奴血,想想「壯志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此情此景,禁不住淚如雨下,揮毫潑墨驚風雨,一腔激情吐豪情,時而鈍若銼刀,時而輕若游龍,寫下了這名揚天下的碑刻,高貴的文字和高貴的品格融為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撼效果,面對遒勁有力的石刻碑,我思緒萬千,感慨與遺憾,敬仰與沉思,隨著陣陣秋風而飄蕩在歷史的煙雨中。

遊記:風雨武侯祠


時值傍晚,南國的天像少女的心一樣善變,南國的雨像詩一樣纏綿悱惻,走進諸葛亮殿,遊客漸少,幽靜肅穆,院內多了一層薄涼,古木森森,芳草葳蕤,這裡是整個武侯祠光輝凝聚的焦點,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及其子、孫三代的塑像。諸葛亮殿門口的「名垂宇宙」匾額,是康熙的十七子果親王允禮所寫,是讚譽諸葛亮名滿天下的意思。諸葛亮殿,又叫「靜遠堂」,源自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書信《誡子書》中的一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因而後人取「靜」、「遠」這兩個字來命名他的殿或者祠廟。諸葛亮居於正中,羽扇綸巾,神態自若,彷彿胸中藏有雄兵百萬、妙計千條。最終因積勞成疾,鞠躬盡瘁,五十四歲病逝五丈原;兒子諸葛瞻三十七歲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孫子諸葛尚一十九歲為國捐軀,英勇就義,一門忠烈,忠誠不渝,堅貞不屈,難怪我們在遊覽都江堰時,楊導遊指著諸葛亮的塑像說:都江堰十二功勛人物,是成都人民的心中的英雄,也是成都人民的驕傲。只有諸葛亮的腳部被磨得閃閃發光,那是因為他是深受成都人民愛戴的「智慧神",是歷史長河中具有崇高威望的「聖人",人們只是摸腳祈福罷了。那場浩劫,曾經瘋狂地破壞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卻片瓦未損,保存完好,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成都素有「天府之國」之稱,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初入蜀地,我沒有經歷「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艱險,我只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和妙然天成的美麗,更看到了厚重文化的積澱和對歷史文明的尊重,杜甫飄泊成都只住了四年,但成都為其保留下了近三百畝的「杜甫草堂";諸葛亮鞠躬盡瘁敢當公僕,成都人民就給予他至高無上的榮耀和尊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我不得不由衷折服古人的智慧,敬仰那些文學前賢,他們用不朽的文字,用自己的生花之筆,用一幅幅對聯,一首首詩詞,把武侯的一生記敘和概括得全面而到位,我比較喜歡的一幅對聯是:「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齣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 我也非常喜歡諸葛亮門前那副千古流傳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雖然它已時隔多年,但它對於我們現代人同樣適用。因為它正表現了「攻心為上」這一計策。對武侯的那種敬仰是油然而生的,對武侯忠貞不二的品格是肅然起敬的,對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永恆的。抬頭仰望屋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八個字不僅包含茫茫人生的深邃哲理,還揭示了漫漫人世間的真理,需要後輩無窮遐想、無盡深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此時的武侯祠多了幾份森嚴,多了幾份靜謐,雨似乎沒有停下的意思,一如我們沒有停下的腳步。走到了「三義殿",一群遊客圍成一圈,在聽著約十歲左右的女孩在講解,透過人群,我看到女孩的母親為孩子撐著傘,自已則在雨中淋著,女孩聲音圓潤,口齒清晰,對「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對「喜神方"的講解抑揚頓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敘之有序。而母親似乎忘記了冰涼的秋雨,時而微微點頭,時而給女孩以鼓勵的目光,這種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又一次讓我敬佩不已。在女孩的講解下,我們還參觀了「惠陵",這是劉備與兩位夫人的合葬墓,用小女孩的話說,從來沒有一位帝王像劉備這樣「薄葬",繞著陵轉一圈只用一分多鐘,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想想一代雄主,良相而未成就大業,得人和而未得天下,一生「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墓葬因「薄"而從未受盜賊驚擾。如今,長眠於這樣一個風景秀麗安祥幽靜之地,也算是人生的圓滿吧。

風一程,雨一程,武侯祠的風,吹散了一個時代的風雲際會,造就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銘記了那一場場刀光劍影,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武侯祠的雨,淋濕一個遊子的刻骨銘心的記憶,造就「三世忠貞"的一門英烈,記住了待旦天明淚落如雨墨痕同濺的岳將軍。儘管在歷史的天空中,總要一夜風雲散,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而今天的這場雨,落在我澎湃的心裡,讓我的心靈既受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洗禮,又讓我產生了「一簑煙雨任平生"的淡泊,讓我更加明白,不管生命中有多少坎坷和風雨,只要用心生活,用愛耕耘,勇於面對,砥礪前行,總會有所收穫。

遊記:風雨武侯祠


(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岳母,我心中的豐碑
故事:換設備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