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 參選華人多分化了華人票?華人票到底有多少,誰該滾蛋?
每 天 送 你 一 份 生 活 菜 單
給 寂 寞 的 靈 魂 畫 一 個
閃
亮
的
妝
她鄉華聞 · HERLAND
她鄉華聞(微信ID:chicvancouver)編輯
歸根結底,選票才是硬道理。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BC省城市選舉,大約有66位參戰華人,最後全省約有15位華裔突圍成功,入選市議員和學委。
而在大溫戰區,則只有12位華人當選。相比於2014年卑詩市選,全省59位(大溫地區共有49位華裔參選),結果18位華人當選的成績,2018年華人參政實戰效果明顯不佳。尤其是在溫哥華、列治文、本拿比等華人聚居的三大戰區,華人最終戰績退步明顯
,如列治文上屆有6名華裔入駐市政府,而今年只有3位,其中只有區澤光保住議員席位;本拿比王白進成功連任,另有2名華人入選學委,與上屆2位市議員3位學委相比,失去2個席位;溫哥華,華人則全線崩潰,上屆尚有總共2個議員1個學委1個公園局委員共4人入選,這次則只有2位學委,市議會沒有華人。消息一出,有人大呼意外,將此次選舉失利歸為「華人從政亂象」,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之一,是說
眾多華人參選,華人各投所好,分化了華人票倉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也不盡然,這其實是個簡單的數學題。
市選是整個城市不分區的選舉,所以,不存在選區選民這種說法。對一個城市,族裔票倉是較為固定的。這是基礎。在投票時,只有市長是選一個人,是單選,的確存在分流票的問題。但在列治文市,這是理論問題,不是實際問題——馬保定只有一個對手,那就是他自己,再給10年,華人也還是陪跑;在溫哥華,沈觀健的落選,華人票被分流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沈觀健的因素不能複製到第一代移民參政者身上,他本人作為華人後代,在加國社區內耕耘較久,背後更有主流黨團的支持。如果他所在的黨團在選前不分裂,那結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如果我們先丟掉華人當市長的妄想,回到議員和學術委員的層面,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在華人有機會入選的市議員和學委上,攤薄問題根本不存在,因為那是多選題。
一個人可以選多個市議員和學委,不像選前有人說選了他就沒有我,選了我不選他就等於給了我兩票。比如劉海得的8000多票,應當相當一部分是華人的,這些人一定也同時投了別人。這裡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合理利用華人票。但這個問題對目前的華人參政氛圍和策略水平而言,還為時過早,不說也罷——整個票倉還沒完全動起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誰也不服誰,誰都覺得只有自己才能合縱連橫,不明白步步為營日日為功地擴展自己人脈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華人票」就是道微積分題,好聽不好用,對某人心有野念的人來說,更是天書,說多了還嚇壞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那華人票到底有多少呢。這個目前還沒有任何數據。雖然筆者叫風滿山,但只能是在山裡隨處飄蕩的風,站不到山頭,所以只能靠猜。以華人人口超過51%的列治文為例,單選題方面投給郭紅等三位華人市長候選人的票加起來總共不到5000票。再把劉海的8000票,刨掉黨團給他的票,打一半折扣,華人票才4000多,投給張永紅等其他候選人也不超過7000票,去掉重複的,滿打滿算,參與投票的華人票也就是6000左右,這就是現實。就算集中到某個人,也只能是6000票。但如果這6000票都投向每個華人候選人,則每個候選人都有6000票打底——雖然這不足以讓候選人獲勝。
6000票說明一個基本情況,超過51%的華人人口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沒入籍,沒有投票權。
有投票權的不一定都去投了票,想想據說每次選舉華人不超過10%的投票率,這回就算20%吧,那麼華人票的基本規模不到3萬票;如果算多了,打掉三分之二,華人也有一萬票。如果華人這一萬票都參與選舉,大多數華人候選人都得到這一萬票,在市議員只要一萬多票就能當選的城市選舉中,那是一種什麼局面,大家可想而知。一萬票的威力是誰都不容易忽視的,每個有遠見的政治人物都會跑來向華人問好,真正聽華人訴求了。
本拿比的華人票有多少,不好說。筆者有次與王白進聊,他們本拿比有24萬人,華人約佔35%左右,約七八萬人左右的樣子。除掉沒有投票權的孩子,大約有不到3萬左右的華人處於投票年齡段。但實際上,從他這幾次選舉的情況看,本拿比投票的華人雖然越來越多,也就四五千左右的樣子。這麼多人為什麼才這麼點票?他歸結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很多華人沒入籍,二是入籍的考慮到回國因素不投票,擔心投過票後,入籍的事實就會被人知道。
至於溫哥華,族裔成份更為複雜,就暫且不論了。
總體上,華人票倉,實則非常薄弱。
有人還擔心,華人投華人,那麼會形成「鐵票」,反而導致華人代表不重視華人訴求的問題。這在歷史上的確有過,就在2017年前,列治文華人是BC自由黨的鐵票區,結果呢,華人利益長期不受重視。但「鐵票」與不被重視之間,是否是必然的關係,還有待觀察。在BC省自由黨看來,他們也不是沒有不重視華人,又是歷史道歉,又是促進中醫等等,雖然都是畫餅充餓的行動,甚至是空中樓閣的承諾,但考慮到歷史上對華人的歧視傳統,這些許諾在他們看來,已經是很大的動作了。關鍵是,在他們身邊的所謂「華人代表」也出來大加讚揚,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但實則離華裔的現實訴求相去甚遠。
讓政黨注重族群的現實訴求,是一個漫長的相互博弈的過程,鐵票與否其實很難解釋這中間的問題,否則你很難理解政團的擁躉為什麼那麼忠誠了——除了理念,這些「鐵票」擁躉的現實利益被政黨作為長期重要政策的依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裡也順口說一下,有人因此批評這些為某些政黨歌功頌德的華人代表出賣族群利益。我覺得批評歸批評,該理解還得理解。其一,以前的文章中我說過,他真的不是你選上去的,是黨給他們職位,他才有了薪俸;其二,黨帶他玩,就是讓他擔任黨的利益的忠實代表者。比如國會議員譚耕搞那個皮不疼的春節法案,整個就是個「花瓶議題」,沒有任何實質價值,人家主流也樂得在沒有花什麼代價的情況下鼓掌通過,為多元文化添加色彩,但你能指望一個靠黨拉進國會的少數族裔議員,一進去就想在核心議題上做文章,也非常不現實。我們的華人社會,有專門的智庫機構研究過哪些核心議題嗎?為議員們提供過什麼樣的武器了嗎?沒有!替議員單打獨鬥,他沒有時間搞調研,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做背景,沒有諳熟加拿大政體及法律的團隊做支撐,他哪有可能提出什麼核心議案。最關鍵的是,他沒有核心票倉,就算有什麼核心議案,背後沒有後盾,跟別人合不了縱聯不了橫,給他個原子彈也是白瞎。
所以,歸根結底,選票才是硬道理。
投得多了,分不分化其實就不是問題了——因為你的票倉很龐大,想代表你訴求的人也就會更多。到那時候,就是依據選綱和人物能力進行正常投票了。那麼,真正有志於問政的華人,從這次市選選票情況看,應當吸取什麼教訓呢?
我覺得僅就票倉而言,最現實的一點就是,
如果這次的落選者還想從政的話,必須先從培養自己的票倉開始——鼓勵更多的華人入籍
;引導更多的入籍者投票;加強與其他族群的聯繫交流;尋找一個靠譜的主流政營。至於那些淺嘗輒止,只想玩一票,渾水摸魚想撞大運的,估計也明白了,選民並不傻,不好忽悠。那你該滾蛋滾蛋,下次千萬別出來。
她鄉華聞出品|
轉載申請授權
作者:風滿山
編輯:柏顏
平台:她鄉華聞
微信ID:chicvancouver
:
:
招聘
:
:
「有她的地方,就是家」
商務合作:
ads@herlandmag.ca
歡迎投稿:
editor@herlandmag.ca
778.654.8488
:
:
:
:
@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
【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心痛 | 有一種可惡,叫騙祖國
※思考 | 申小雨案二次開庭:我們不會忘記!我們要去投票
TAG:她鄉華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