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家庭環境培育健全人格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人格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經常、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教育。積極的家庭環境,是一種快樂自由、溫馨和睦、充滿愛和包容、洋溢著活力的家庭氛圍。在這種環境中,家庭成員關係和諧、相互關愛、互相尊重、快樂溫馨、民主寬容、理解支持、態度積極、平等溝通。研究表明,積極的家庭環境能優化孩子的心理環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積極家庭教育是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實踐和應用,倡導品格與學業並重的教育理念,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影響,主張父母創設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積極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具有樂觀、感恩、善良、堅毅等更多積極心理品質。大量的實踐表明,積極家庭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掌握幸福技能、學業技能和心理技能,從而有力地促進孩子最優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發展和生存所依賴的首個具體環境,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具有先入為主的基礎作用,能有效刺激、作用、塑造孩子的各種心理行為,並制約和限定後續的其他影響。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更需要積極家庭環境的熏陶和塑造。孩子身上帶有家庭的烙印,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在不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性格、為人處世、人際交往、道德、信念、價值觀、習慣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環境是孩子心理成長和人格發展的基本前提與重要條件,影響和熏陶著孩子心理行為的發生、發展、變化、成長與成熟的過程。生活環境與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交互作用、互為共生的關係。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天性和心理成長規律,創設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寬容、快樂、自由的積極家庭環境,使孩子與環境達到更好的心理融合,創造屬於自己的心理環境。
在充滿爭吵、打罵、指責、挑剔、吼叫、抱怨、嫉妒、計較、仇恨等負能量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每天體驗、吸收、內化這些消極氣氛和負面能量,心理環境會被嚴重污染,心理成長和人格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污染,甚至認為是正常的。從小被消極負能量包圍的孩子,長大以後即使離開了那種環境,進入學校、家庭或社會,也會不自覺地開啟消極模式,持有悲觀心態,不斷抱怨,推卸責任,與人不和,消極對待周圍的人、事、物,體驗不到人生的快樂,甚至以自我為中心,成為負能量事件和環境的製造者。
積極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內心呈現出和諧、自由、輕鬆、愉悅、快樂、幸福的狀態。一個健康、快樂、優秀、自信、樂觀、積極、幸福、有毅力、有主見的孩子,其所在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一定是充滿關愛、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信任、包容、支持和書香氣息。相反,一個自卑、懦弱、懶惰、自私、唯唯諾諾、不懂是非、脾氣暴躁、沒有上進心、不善良的孩子,其背後的原生家庭,一定充斥著獨斷、專制、責罵、打擊、溺愛、暴力、不平等、不自由、不尊重等消極氛圍。
家庭的形式千差萬別,完整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分居家庭、離婚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家庭、犯罪家庭、困境家庭等不同類型的家庭會對孩子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在完整、和諧、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表現出良好的自尊、自愛、自控和自我效能感,會受同伴歡迎,會具有良好的自我評價,會表現出樂觀熱情、身心健康、較少憂慮。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會變得更加複雜和多元化,怎樣建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如何有效發揮家庭環境的積極教育功能,是需要每一位家長直面、學習和深入思考的現實教育問題。
孩子的心理成長與家庭環境交互作用,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根據孩子的不同天資制定不同的目標,激發孩子成長的內在動力,使孩子在快樂自由、溫馨和睦、充滿愛和包容、洋溢著書香氛圍的家庭環境中,真切地感受、體驗、吸收家庭的正能量,主動建構、創造和優化自我良好的心理環境,發展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25日第9版
※朱永新:8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養」,如何讓父母帶好你的娃?
※四種親子依戀關係養出四種孩子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