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炒股也被套,徹底擊破發財夢想
原標題:蔣介石炒股也被套,徹底擊破發財夢想
1920年7月1日,上海的《申報》出現了一則小啟事: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五四號經紀人陳果夫。鄙人代客買賣證券、棉花,如承委託,竭誠歡迎。」
這則啟事背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讀者知道有「陳果夫」這個54號證券經紀人,而是他為什麼能成為證券經紀人——就在這一天,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宣告開幕。
這個「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之所以能夠開張,背後的推力其實主要來自孫中山。
一直在西方遊歷的孫中山,大概在1916年的時候就瞄準了一個籌措革命經費的渠道:金融股票交易。
在這一年,他聽從了日本友人的建議,聯合一批人給當時北洋政府的農商部遞交了一份申請書,申請在上海成立一個「證券物品交易所」,主要經營證券、花紗、金銀、雜糧、皮毛等,總資本為500萬元(其中250萬元為日本合作方無息貸款)。
這家證券交易所成立過程頗費功夫,因為當時作為「冒險家的樂園」,上海早已被多股勢力盯上。在經歷了四年的周折之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終於在1920年2月1日正式創立,並在5個月後開張營業。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時,理事長是和孫中山關係一直相當親密的大買辦虞洽卿,17名常務理事多為江浙滬一帶的金融業人士。
整個交易所共分為10萬股(向日商抵押7萬股,對華商抵押3萬股),總共有572戶股東。其中,有一個擁有400股的股東,叫做「友愛公司」。
這家「友愛公司」總經理,是陳果夫。
而公司最大的股東,是蔣介石。
那一年的蔣介石,才33歲。
作為上個世紀的「85後」,小蔣在那段時間過得不太如意。
儘管在20歲出頭的年紀就受到了孫中山的賞識,但蔣介石當時跟的大哥,其實是滬軍都督陳其美。陳其美在1916年被人暗殺,蔣介石由此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
雖然在1918年蔣介石獲得了擔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的機會,並在半年後升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但那個時候孫中山周邊親近的都是粵軍人馬,作為江浙人的蔣介石感到自己處處受到排擠。
一氣之下,蔣介石索性就回了上海。
恰好就在這段時間,「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籌備工作進入到了關鍵階段,所以蔣介石乾脆就帶著陳立夫、陳果夫兄弟,以及自己的鐵杆好友戴季陶,跟隨著當時孫中山的大金主張靜江一起,開始為籌辦交易所而奔忙。
所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能最終順利開張,背後確實有虞洽卿和一批同盟會弟兄的共同努力。
蔣介石到底會不會做生意?
至少從記載來看,他的生意頭腦一般。
所以,他的代理人是自己大哥陳其美的侄子陳果夫。陳果夫當年曾問蔣介石借了1000兩銀子做生意,結果在幾個星期里賺到了600兩銀子,讓蔣介石大感佩服,所以願意讓陳果夫出任總經理,成為「操盤手」。
不過,在這批人里,除了張靜江家財萬貫之外,蔣介石也好,戴季陶也好,都不算是有錢人。
所以後來也有人懷疑,蔣介石他們當初用來炒股的經費,其中有孫中山給的革命經費。但考慮到孫中山的革命經費中有不少本來就是張靜江資助的,而至少孫中山的初衷畢竟也是為了增加更多的革命經費。
所以,既然是孫中山支持,那麼並不熟悉金融的蔣介石,也就義無反顧地開始「為革命炒股」了。
初入股海,著實把蔣介石嚇了一跳。
當初在《申報》上登廣告的五十四號經紀人陳果夫,此時已和蔣介石他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茂新公司」,他們的經紀牌號叫「茂新號」。
當時蔣介石他們買的股,主要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發行的「本所股」,也就是自己交易所也作為股票上市。在交易所剛開張的那幾天,蔣介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上面。在他的日記中,留下的記錄都是:
「7月5日。今日為組織茂新公司及買賣股票事,頗費經營躊躇也,晚間不能安眠。」
「7月6日。晚在寓商量茂新公司組織法。」
「7月7日。到茂新及冶誠處。」
交易所開張第一天,蔣介石就虧損了1700元。這1700元虧得他心驚肉跳,因為「茂新公司」的總股本也就3000多元。
爾後,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直線上漲,從30元一路上漲到了42元,但是蔣介石的「茂新號」因為前面虧損導致資金緊張,全程不敢跟進。直到漲到了42元,公司里的朱守梅卻出手了——大量買進。
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慌張,生怕要高位進場,替人「站崗」,他當時在日記中寫道:
「上交股票漲至四十二元,甚是驚憂。即往茂新訪守梅,乃悉前托代買股票,均四十二元價購入。初營商業者之不可靠如此,可嘆!已而果夫趨至,凄咽含淚而訴,情殊可憫,乃知其膽量甚薄也。」
結果,蔣介石的擔心果然發生了——股價掉頭向下,一路下跌,「茂新號」的虧損額增加到了7000多元。
這下蔣介石可惱火了,當時他人還在福建,於是在日記中寫:
「接果夫電,悉上交股票慘落,虧本至七千餘元,乃知商業不易營。然大半為果夫、守梅所害。星相家謂我五六月間運氣不好,果應其言,亦甚奇也。」
怪完合作夥伴後,又怪星相,怪完星相後,再怪合作夥伴:
「接果夫信,知其膽小多疑,不能主持營業也。」
蔣介石原來是受孫中山、廖仲愷和胡漢民勸說去的福建,希望他能協助陳炯明和許崇智處理軍務。但他到了那裡發現陳炯明和許崇智有很多矛盾,再加上自己在上海的股票生意又是一塌糊塗,無心戀戰,於是在8月5日又返回了上海。
說來也怪,蔣介石一回到上海,股價又掉頭向上了。
陳果夫還是有點經營頭腦的。
蔣介石他們42元的股票憋住沒拋,在幾個月里就漲到了50元,等到12月底的時候,居然漲到了120元。
當然,賺錢的背後,還有整個「電梯」在向上運行的根本原因——當時的證券交易所一開,投機之風大盛,原本就無路可去的熱錢一下子就都用湧進了股市。
在這段時間裡,蔣介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做股票上。他當時的妻子陳潔如回憶,那段時間的蔣介石不斷學習各種金融書籍,天天往股票交易所跑,「介石像一頭老鷹似的盯住市場的走勢。」
在交易所的股票漲到160元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點害怕了,紛紛開始拋售。但這時候,蔣介石他們的「茂新號」卻膽子大得很,不光不拋,還不斷買入。到了第二年年底的時候,股票居然漲到了200多元。
按照陳果夫的回憶,「茂新號」當時提傭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
「茂新的股本,由一萬加至一萬五千元,慢慢的又增到三萬元。每天開支不到三十元,而每天生意,在最差的時候,傭金收入總在三十元以上,最好則有二千元。生意的興隆可想而知。」
那時候的蔣介石也開始有錢了,在「茂新號」的基礎上,不斷參股新的公司,有案可查的就有恆泰、利源、新豐和鼎新這另外四家。至於他們總共獲利多少,實在難以統計,但前後總共應該有數百萬元。
有了錢後的蔣介石,腰桿也開始硬了起來。
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接到了上海,讓他上了最貴的貴族學校。自己花錢的手腳也大了起來。
1920年年底,蔣介石自己算了一筆賬,全年開銷居然達到了近8000元——1918年,毛澤東在北大擔任圖書管理員的薪酬是每個月8元。
蔣介石自己也在年底的總結日記里寫道:
「奢侈無度,游墮日增,而品學一無進步,所謂勤、廉、謙、謹四者,毫不注意實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藥矣!」
但另一方面,蔣介石卻並不討厭這種生活,並且由於在股票市場上呼風喚雨,對南方的革命工作也不太關心了。
1921年,戴季陶苦勸蔣介石返回廣東繼續革命,而蔣介石的回答是:
「促我出去做事,是促我之壽命!」
如果這樣一直發展下去,蔣介石選擇的道路恐怕是要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不過,股市很快就給了他無情的一擊。
從1921年8月開始,上海的交易所行業其實已經出現拐點了。
在暴利時代,上海的各種交易所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最多時居然有140多家交易所。但「擊鼓傳花」總有鼓聲停的那一天。
1921年11月,上海有38家交易所歇業。12月,每天開始有交易所倒閉。1922年2月,上海法租界工部局發布《交易所取締規則》,規定了嚴格的管理和懲罰條例,市場進一步降溫,倒閉潮和破產潮一下子暴增,很多股票都成了廢紙。
而當初的百萬富翁都開始淪落街頭,當初擔任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監事的蔣介石同鄉周駿彥欠債20萬,甚至跳過兩次黃浦江。
蔣介石的「茂新號」等一干公司自然也沒能幸免於難,在1922年年初的「股災」中,蔣介石的公司不僅輸光了老本,還欠下了60多萬元的債款。
那個時候的蔣介石也是內外交困,欠了一屁股債,再加上母親正好去世,辦喪事又急需錢,最終連兒子蔣經國的15元校服費都交不出。
痛定思痛,蔣介石還是覺得自己認人不淑:
「昨夜,交易所事未了,夢寐顛倒。天下事之難,莫難於共事不得其人也。直至後夜三時,其事方得解決。」
怪誰呢?除了怪自己太信任張靜江,到頭來又拿陳果夫來出氣:
「果夫之為人,利己忘義,太不行也。痛斥之。」
但是,蔣介石欠下的錢怎麼辦呢?
當時的他,一方面給上海的黑幫大佬黃金榮遞了門生帖,找了一個靠山。
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內線,獲得了一些內部情報,然後耍了一些手段去要挾交易所的理事長虞洽卿,最後經過一番博弈,當初也算是同一個戰壕里戰友的虞洽卿雖然惱怒異常(說「蔣介石不但搞垮了交易所,還要搗蛋!」),最終還是答應給蔣介石6萬元,但條件是他必須離開上海。
也恰恰就在此時,股市雖然低迷,但革命又有了新的形勢——廣東的陳炯明炮轟總統府,直接和孫中山撕破了臉,孫中山再三要求蔣介石前往廣東。
蔣介石由此徹底放棄金融夢想,義無反顧地離開上海,前往廣東「陪駕」去了。
一段新的人生就此展開。
※毛主席逝世,他是被安排守靈的唯一國軍將領
※項羽分封天下雖然動了腦筋,可惜不懂地理,反而葬送了大好局面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