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周的衰微主要還是因為領土太大,隊伍不好帶了

東周的衰微主要還是因為領土太大,隊伍不好帶了

原標題:東周的衰微主要還是因為領土太大,隊伍不好帶了


中國歷史上曾有四個王朝被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周、漢、晉與宋,執政皇族沒有變更,但是統治重心與綜合國力卻發生了轉變,在法統上延續著王朝的走勢。上述四朝中,東周王室衰微最為明顯,東遷之後,威命不行,王綱解紐,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暗淡無光。筆者認為,平王東遷是西周末年政治鬥爭的延續,諸侯直接干預周王室的王位傳承,是平王與諸侯謀逆分利的產物。

一、兩周之際的內亂

《竹書紀年》和《清華簡系年》推翻了《史記》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記載,同時揭露了《史記》並沒有記錄的關鍵事件「二王並立」,大體勾勒出了兩周之際王室激烈的權力鬥爭,王室衰微,諸侯崛起。


根據《竹》、《清》記載,幽王繼位後,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姬宜臼逃到西申國,在申、許等侯的支持下自立為天王,周朝一時擁有兩位天子,周幽王親率軍隊攻打申,申的盟友繒聯合犬戎攻打首都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平王有通敵、弒父的罪名,被諸侯所鄙棄。


幽王死後,關中諸侯對周平王的合法性表示質疑,擁立了幽王的弟弟姬余臣,虢公翰「立王子余臣於攜」,「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申侯、曾侯及許文公等東方諸侯在申國擁立宜臼,為周平王。虢公翰是虢國國君,在周王室是卿士,有學者認為他的父親就是幽王重用的虢石父,「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虢公翰代表著周幽王舊部關中貴族勢力,申曾許代表申姜諸侯的勢力,反映了中央與地方的激烈矛盾。周攜王即位二十一年,被晉文侯所殺,二王並立的局面結束。「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作為諸侯之首的魯國,是周公旦長子的封國,掌天子之禮,兼有王朝宗正、史官、祭祀等身份,魯國不承認周平王的合法性,從不朝拜,甚至連平王之死也不去奔喪,周平王及後裔被多數諸侯認為是篡位者。

二、姬姓諸侯謀逆與平王東遷

姜姓諸侯擁立平王,勾結犬戎殺死周幽王是兩周之際第一次變亂;諸姬姓諸侯國誅殺周攜王則是第二次變亂,奠定了諸侯崛起、王室衰微的局面。


根據《史記》記載,幽王死於驪山,「平王立,東遷於雒邑,辟戎寇」,「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周平王是為了躲避犬戎,遷都洛邑。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周幽王死後虢公就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在兩周時期,一共有五個虢國,虢公翰所在的國家是西虢,根據相關資料分析,位於今天河北省三門峽市和山西平陸縣一帶,大體位於今山西、陝西、河南交接的一帶。東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虢公翰剛剛在此擁立了周攜王,周平王東遷是不可能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虢公翰擁立攜王所統轄區域為鄚,統治核心區域位於今河北省保定、滄州地區一帶,但是該區域距離鎬京太遠,且位於邊境地區,不符合邏輯。虢公立余臣於虢更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在周幽王去世後,周攜王立於虢,謀逆的周平王立於西申,以攜王為正統。平王要想東進,必須消滅西虢,而虢是被晉獻公消滅,從而說明了《史記》相關資料的不準確,周平王東遷是在周攜王被殺之後的事情,此時距離周幽王被殺已經過去了二十一年。


周攜王被同為姬姓的晉文侯所殺,周平王從謀逆者轉變為正統,其實質不過是周王室與諸侯的博弈。諸侯周攜王陣營相繼倒戈至平王陣營,很大程度是利益在作祟。平王東遷後,將秦國升為諸侯,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皆賜予秦,成為秦帝國崛起之基石;晉國、鄭國趁機開疆拓土,成為大國,「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直接干預周王室的內政,王室反而成為了附屬。衛侯被封為公,成為諸侯國中爵位最高的國君。虢公曾與周平王立場對立,其後裔政治上逐步倒向了平王,平王晚年曾重用虢公忌父,期望分割鄭莊公的權力,周桓王時期,虢公再次成為卿士,追隨王室屢次干擾晉國內政,烜赫一時。可以說,攜王之死與平王東遷是晉、鄭為首的姬姓諸侯一手策劃,通過將繼位不正的平王扶正,藉機擴充自己的利益。


周平王勾結犬戎,害死了自己的父親與弟弟;為了一己私慾,放棄了祖宗隆興之地,置於諸侯的庇護之下,周攜王做不到,被晉侯所害。周平王東遷,背著弒父的罪名,天下諸侯自然不願意歸順,東周王室的衰落並非實力下降造成的,而是政權的非法性,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的威信從此掃地,禮樂崩潰,王道式微。一以貫之,周平王由於非法繼位,直接或間接害死兩位兩位合法周王而稱王,出賣疆土換取王位,鑒定了王室衰微的格局。

三、東周王室衰微之緣由

上文對兩周之際的史實予以梳理,平王繼位非法,王室衰微不可避免,筆者認為東周王室衰微大體有四個原因,繼位非法性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法統上,繼位非法


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得不到諸侯的尊重,作為諸侯之首的魯國不承認周平王的合法性,因此諸侯無視天子,東周王朝因此名存實亡。周平王兩次出賣主權,如此行徑遭人鄙視。詳細內容,上文已經敘述,不再贅述。


第二,道統上,宗法制的瓦解


周朝以宗法製為紐帶,周天子既是國君,又是族長。當平王勾結犬戎殺死幽王,諸姬姓諸侯為一己私慾謀殺攜王時,周朝的宗法體制在事實上已經被踐踏。獲益的諸侯違背道義擁立逆王,非獲益的諸侯不承認天子的合法性,平王在道統與法統上都遭受了質疑與反對,由於得位不正,周王喪失了宗法地位,受制於鄭、晉等國,諸姬姓諸侯不以天子為尊。東周時期,王室先後發生了子克之亂、子頹之亂、子帶之亂和子朝之亂,與秩序井然的西周有天壤之別,有了平王篡位的前奏,其後世子孫先後效法,每一次變亂周王室都被需要請諸侯國援助,賜以豐厚的土地,周而復始,土地日漸減少。

第三,分割西岐之地,戰略優勢喪失


東周衰微的一個原因是將西岐之地盡數賞賜給秦國,東遷洛邑。周王室遷至洛邑,位於中國之中心,雖然遠離犬戎,但是四戰之地,發展空間徹底被遏制,被諸侯國所控制。縱觀春秋戰國約五百年的時間裡,最強的秦、晉、楚、齊位於中國四方邊境,顯赫一時的鄭國、魏國位於中原,受到各國的夾擊,難以保持霸業的延續。同時,西岐之地以崤山、函谷關為依據,沃野千里,易守難攻,軍事作用甚是關鍵。在戰國時期,秦、齊二國相繼稱帝,引起中原各國的恐慌,做成聯軍攻打二國,秦國地勢高,五國聯合失敗而歸;齊國地勢低洼,無險可守,幾乎滅國。秦國能夠統一全國,地域優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當周平王東遷至洛邑伊始,為王室衰微埋下伏筆,面對相互蠶食版圖激增的諸侯國,喪失擴張能力的周王室只有被消滅的命運。


第四,分封制的惡果


平王東遷,大片故土喪失,東周王朝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土地,只相當於中等諸侯國。周王延續著分封體制,賞賜功臣,最後分封殆盡。周桓公時期,為感激鄭國的擁立之功,將黃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溫地賜給鄭國。子頹之亂後,周惠王在鄭、虢的幫助下複位,將酒泉賜給虢國,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國。子帶之亂,晉文公平定了內亂,向周襄王「請隧」(要求在死後也享受天子規格的葬禮),但被婉言拒絕,而將陽樊、溫、原和攢茅四邑賜給晉作為報答。此前,秦、晉擅自佔據了周王室控制的伊川。周考王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周桓公。自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是寄居於此周公國。

在西周篇中,已經講述了分封制的惡果,分封制以恩惠換忠誠,其惡果是王室的領土日漸減少,諸侯坐大,挑戰王室。每次周王室遭遇變故,天子都要請求諸侯出兵,進而分封,最終無地可封,自我毀滅。


寫在最後


本文對兩周之際的政治事件進行梳理與分析,筆者認為平王東遷是平王與諸多姬姓諸侯分贓的產物,平王以犧牲祖宗基業為代價,換取名義上的法統地位;諸侯藉此獲得領土與地位,開啟了春秋爭霸時期。


平王東遷是西周末年分封制與宗法制弊端暴露的產物,宗法的疏遠、分封的延續都降低了周王室的統治力,中央與地方、天子與貴族矛盾日益激化,周幽王之死打破了權力的平衡。通常情況下,諸姬姓諸侯應該支持周攜王維護正統,最終攜王被晉侯所害,綱常紊亂,當宗法制崩潰後,春秋戰國進入到了新舊秩序轉型的時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日本浮世繪中的外國人,圖5出現南京人,圖8日本女子異國戀
封建社會專制日益嚴重,他寫出了振聾發聵的著作,卻無人重視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