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本文字數3791字,請耐心閱讀。謝謝。

上文「1841年向美求援:受英國欺負大哥來救!50年後山姆回復:我來了」,我們講述了1895年美國開始插手委內瑞拉和英國之間的外交爭奪。

本篇繼續承接上文講述這一歷史事件背後的更大背景。美國向英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最晚於1895年12月2日給出答覆。

對此,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並沒有立刻回復,於兩個月後的11月26日作出答覆。

(1)英國對美國最後通牒地答覆,美國很生氣

在答覆中,英國主要說了三點:一軟二硬,代表著英國總體上並沒有臣服美國的要求:

第一:門羅主義是你們美國的不是國際法,管不著我們和委內瑞拉的矛盾;

第二:那片地區長期屬於英國國王;

第三:英屬蓋亞那已經做好了一切戰爭準備。

對於英國的外交答覆,美國惱怒異常,總統克利夫蘭向國會發表演說:門羅主義永遠不會過時,它是維護美國的和平、安全、自有制度極為重要的保障。英國必須要接受仲裁解決它和委內瑞拉的矛盾。同時,美國將對此事進行獨立調查,調查作出判斷後,我們會採用一切方法幫助委內瑞拉抵抗英國地侵略。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格羅弗·克利夫蘭(1885—1889年,1893—1897年,兩次任總統)

美國國內對英宣戰的情緒陡升。23個州的州長寫信給克利夫蘭要求對英作戰。特別是1901年擔任美國總統,時任美國紐約州市警察局局長的西奧多·羅斯福更是起勁地鼓吹對應作戰。老羅斯福1897年任海軍部副部長,1900年任州長,1901年任副總統,1901年9月因總統麥金萊遇刺身亡改任總統。

(2)德國異軍突起,英國要求政府向美國服軟

面對「對英作戰」呼聲達到頂點,美國將海軍的2/3實力都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區。其態勢非常強硬。

而這時,德國和英國之間的矛盾迅速飛升。

1896年1月3日,德國皇帝祝賀南非的布爾人打敗英國人。氣急敗壞的英國,命令海軍以德國為假想敵開始軍事演習。而法國、沙俄等國對英國的「圍毆」也開始了。

英國之前的「強硬態度」立刻軟化了。

1月4日,殖民大臣張伯倫(著名的「綏靖政策」首相張伯倫的父親)呼籲和美國妥協,並於25日發表公開演講:英國不貪圖美洲一英寸土地,和美國打仗是一種罪過,那是「兄弟之間的相互仇殺!」

1300多名作家、社會賢達人士以及下院的354名議員,要求美英不要發生戰爭。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約瑟夫·張伯倫(1895—1903年任殖民大臣,其子阿瑟·尼維爾·張伯倫)

(3)英國發動經濟戰,美國經濟面臨崩潰形勢

而這時,美國國內的環境也發生變化。因為,英國的商人和投資紛紛拋售美國國債,美國股市大跌,黃金儲量頓減。

面對經濟下跌,紐約商會、輿論界開始批評前總統老羅斯福等對英戰爭的支持者和總統、國務卿是「(在)嚴重的犯罪」,紐約、波士頓、費城、芝加哥、華盛頓等先後在商界、和平團體、宗教界地率領下表示反對英美髮生戰爭。之前曾有23個州支持對英作戰,如今,以馬薩諸塞州為代表的另外一些州也開始表態反對。

最終,兩國都迅速軟化態度。

1896年1月11日,英國同意美國地主張:門羅主義屬於國家法,英美可以對領土進行磋商,各爭議方組建「邊界委員會或仲裁法庭」。美英之間正在進行幕後交易時,委內瑞拉聽到了消息,經過強烈抗議後,美英各派兩人、委內瑞拉派一人(但不能是委內瑞拉人,後來選擇一名俄羅斯人)參加仲裁委員會。

1897年1月11日,爭議地區交給沖裁庭裁決;

1899年10月3日,作出正式裁決。發現黃金和石油的奧里諾科河口地區為委內瑞拉領土,委內瑞拉再拿其他領土交給蓋亞那。

(4)1896年,美英在拉美形成「崛起力量與主導力量平衡階段」

美國和英國之間自1896年妥協以後,其本質上就代表美國力量已經崛起。特別是1898年的「美西戰爭」更是代表美國從地區大國走向了世界大國。代表著美國繼德國之後成為新的世界性帝國。英國和美國在拉美形成了平衡勢力。

美國自1847年侵佔墨西哥一半領土并吞並後,其勢力就已經進入北美的拉美國家和加勒比海地區。

那麼,因為其資本主義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給和產品推銷地區,美國向南美進一步擴展。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威廉二世(德意志帝國皇帝1888年6月—1918年11月)

但因為其國力尚難以與英國對抗,所以,採用的方式是經濟競爭。所以,從1822年1894年,無論委內瑞拉如何請求,美國都沒有伸張。

但到了1894年,美國和英國的實力對比有了一點變化,即美國實力雖然仍不及英國。但英國畢竟屬於全世界強國,美國則是地區性強國,從相對區域看美國實力已經具備和英國抗衡的實力。

(5)美國成為世界性列強是什麼時候

英國向美國妥協根本原因不在於雙方在拉美處於平衡力量,更是在英國的「老窩兒」有被顛覆危險。當時的英國仍在秉持著「勢力均衡政策」,通過「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兩場戰爭,從亞洲、歐洲兩方面,英國已經打敗了俄羅斯。

然而,在英國的大本營歐洲,德國勢力快速崛起,其與英國間的距離大幅度縮小。正是因為美英德三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英國為了保住歐洲,面對「同文同種」的美國,只好「兩害相較取其輕」將對委內瑞拉地控制權初步交給了美國。

從1830年代,委內瑞拉向美國求援到1894年美國決定支持委內瑞拉,是美國國力積攢階段,也就是「大國對某一地區的主導權轉移是一個漫長過程,它分為『崛起國崛起階段』、『崛起國和主導國實力持平階段』、『崛起國轉變為主導國階段』」。

對應的1894年到1900年,美國和英國之間就構成了「持平階段」,美國憑藉「地利」和「鬥爭集中」的優勢,戰勝了強大的英國。英國因為距離遠且世界對手較多,造成能力分散、勢力布局輕重考慮等多方面原因逐漸退卻。

1860年代,是英國實力的巔峰,例如其生鐵產量佔世界的53%,煤、褐煤世界的佔50%。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相當於世界工業生產潛力的40%到45%。然而,1870年到1900年,卻是美國得「崛起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三十年里增長三倍多。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然而,經濟上總量世界第一併不代表在所有方面第一。雖然美國在1890年,其工業產值上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但世界金融中心仍然是倫敦。即使在今天,英國早已經風光不在,但是其倫敦仍在世界金融版圖上仍然強大。

在一些具體細分,英國在1890年仍佔據主導地位。例如世界貿易英國佔18.5%、美國佔9.7%;1900年英國佔17.5%、美國佔10.2%。而且,英國的軍事實力更強於美軍不少,特別是海軍更是遠遠超過美國(數據見第7小標題)。

因此,1895年後,當兩國面對可能的戰爭時,在雙方的內部都有強大的反對勢力。這正是,「新老殖民帝國在經濟上的妥協期」,也就是「崛起國與主導國之間力量尚有平衡的時期」。

1897年,兩國互相妥協時,美國有了更大的信心。1898年,美國一飛衝天,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列強」,從而繼德國之後崛起。

(6)美國崛起的標誌時間

美國國力「質的飛躍」是1898年的「美西戰爭」,作為世界三大新興帝國主義國家。德國屬於一建國即擁有帝國主義性質,德國是三大國最先興起的;日本則是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後。美國屬於中間位置。

「美西戰爭」是新興帝國主義強國打敗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典型標誌,雖然西班牙早已經沒落,但在世界的影響力仍然巨大。美國打敗西班牙,也是首次衝出「美洲地區」向全世界進發的標誌。

同樣,1895年危機也只是「平衡下的英國妥協」,但這次妥協之後,英國並沒有心甘,而是拉著其他強國向委內瑞拉發動入侵。然而,這時的美國已經在軍事上具備了「相對優勢」。在美國的阻止下,歐洲三國退卻,美國正式主導了委內瑞拉地發展。由此,美國的勢力再次向南發展。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然而,美國的南向政策是漫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自身國力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實力。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國家實力被大幅度削弱。「拉美國家才全部成為美國真正的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附庸國」。

也即自1847年開始到1950年代,美國勢力從北到南逐漸替代英國勢力。到了1950年代,美國成為拉美的絕對「主宰」,直到卡斯特羅出現。

古巴的卡斯特羅作為三百年西班牙殖民統治、一百年的英國經濟殖民、一百年的美國經濟殖民痛苦下成長起來的偉人。開始成為拉美新的左翼領袖,當卡斯特羅老矣的時候,委內瑞拉的查韋斯成為新的領袖,由此,拉美左派勢力在21世紀再次崛起。

正如許多國家剛剛擺脫殖民統治、戰爭威脅後都會經受較長時間的經濟低迷一樣(我國也是如此),對於委內瑞拉來說,自從2003年該國徹底離開「美國經濟殖民軌跡」後,經濟問題一直存在。

方向是對的,具體做法有偏頗之地。主要就在於:拉美並沒有一個國家能逃離美國的「中心旋渦」影響。

(7)附錄:英美德三國勢力數字對比

最後,我們看看三國在軍事上的一些對比數據。

1880年,鋼鐵產量英國為787萬噸,美國為390萬噸,德國為247萬噸;到了1890年英國為803萬噸,美國為935萬噸,德國為410萬噸;到了1900年英國為498萬噸,美國為1035萬噸,德國為646萬噸。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1880年,軍事人員數量英國為25萬人,美國為4萬人,德國為43萬人;到了1890年英國28萬人,美國為4萬人,德國為51萬人;到了1900年英國為49萬人,美國為13萬人,德國為60萬人。

1880年,總人口數量英國為3462萬人,美國為5026萬人,德國為4116萬人;到了1890年英國為3749萬人,美國為6306萬人,德國為4924萬人;到了1900年英國為3922萬人,美國為7609萬人,德國為5200萬人。

1880年,海軍噸位英國為65萬噸,美國為17萬噸,德國為9萬噸,美國約佔英國的26%,德國約佔英國的14%;到了1890年英國為68萬噸,美國為24萬噸,德國為19萬噸,美國約佔英國的37%,德國約佔英國的28%;到了1900年英國為107萬噸,美國為33萬噸,德國為29萬噸,美國約佔英國的31%,德國約佔英國的27%。

下文看點:

1895年到1899年,委內瑞拉第一次危機解決是英國初步向美國轉交「主導權」的事件。但歐洲特別是英國並沒有死心,聯合德國、義大利在1903年入侵委內瑞拉。這時的美國已經對委內瑞拉日益重視,所以毫不猶豫地提出抗議。最終,英國等三國再次妥協。由此,委內瑞拉的「主導權」轉入美國。

下文,我們將分三部分進行說明:

1895年為黃金和石油,英美要大打一架,德國卻半路殺出

第一:1903年事件簡說。

第二:英國作為當時「世界秩序」的主導者,為何在拉美進行殖民、經濟殖民失敗了。

第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為何三國發展會比較好?

1841年向美求援:受英國欺負大哥來救!50年後山姆回復:我來了 系列第三篇,內附一玻利瓦爾夢碎:拉美貧困與動亂根源於西班牙三百年殖民地;二拉美委內瑞拉的軍閥當國時代:外債、內亂、貧窮與咖啡豆

美沙65年關係簡史:誰說兩國不會真的交惡

美國獨大讓世界更安全了嗎?「中美國」概念該拋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為克里米亞進攻拜占庭,突厥將大公頭骨做成酒杯
強國波蘭瑞典被彼得大帝擊潰,克里米亞終入俄羅斯手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