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24歲領兵33歲成皇帝,在位僅6年時間,被百姓譽為千古明君

他24歲領兵33歲成皇帝,在位僅6年時間,被百姓譽為千古明君

原標題:他24歲領兵33歲成皇帝,在位僅6年時間,被百姓譽為千古明君


古往今來,能在今天所被我們熟知歷史人物,不是名傳千古就是遺臭萬年,不然也不會被後代記載,流傳至今。看可以說能留銘千古,不論本質如何,這件事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所有人中,為君者總是最容易名留青史的那個人。因為不論他們的政績好壞,是否有利於天下百姓的豐功偉績,是否完成了統一大業,他們身為皇帝本身,就能載入史冊,被今天的人多認知。


歷史上許多皇帝都是有功有過,褒貶不一的,就好比始皇帝雖然掃六合而統一天下,但是特本身殘暴且不知道憐惜百姓;漢武帝雄才大略,建功立業,但是晚年卻沉迷女色不理政事;唐太宗為其父創建唐朝,但是卻背上了弒兄殺弟的罵名;康熙皇帝平雲南定蒙古,卻遭遇了九子奪嫡的慘劇。所以說,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是盡善盡美的,皇帝在尊貴也是人,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


但是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位最接近完美的君主,他的一生就像是開了掛,24歲年紀輕輕便成為上將帶兵,33歲便成為了皇帝,雖然只在位六年的時間,但是他卻被百姓尊崇的稱之為千古明君,他的事迹被傳頌而且並沒有人能說出他的缺點,這位堪稱最接近完美的皇帝是誰呢?



他就是今天要說的後周的君主柴榮,他號稱五代十國這個年代裡最英明的明君,也是對中國歷史中留下濃重一筆的英雄人物之一。大家都知道,宋代的商業和文化均在當時的世界上佔據領先的地位,那是應為受後周之主柴榮的影響,他出身商賈,所以在對待商業問題和文化政策上一直持有開放性的態度,也就是有開放和包容的精神,柴榮的優待政策也體現在宗教問題的態度上。正是因為柴榮度商業文化教育及城市化的發展上的積極態度和開明的政策,不僅深深的影響了宋朝,也開啟了中國商業文明及全民城市化的雛形。再不要小看這些政策,這可是向先進和文明更進一步的勇敢開創。


正因為柴榮商賈出身,他才能看到一般世襲皇帝看不到的一面,那就是商業對於一個國家的強大程度有著怎麼樣的意義。柴榮祖籍在邢州,祖輩世代都是有名的大商賈。曾經經歷一段時間的家道中落。這時未不到12歲的柴榮無法,只得去投奔遠嫁給郭威的姑姑,他從小就在姑姑家長大,因為他為人寬厚,而且對姑姑姑父愛戴有加,所以膝下無子的郭威夫婦便把長兄的兒子柴榮收為義子,以義父義母的身份將他撫養長大,在當時,郭威還沒有什麼積累,家境很是貧困,於是柴榮甚至異父異母不易,便出道學習經商,跟隨商隊來往走動販售茶葉,受郭威影響,這幾年間他還抽空練習武藝,學習騎馬射箭。也沒忘記晚上挑燈夜讀各種史書以明志,於是15歲時他便跟隨郭威加入軍隊,開始了戎馬生涯。



當時,郭威帶著柴榮因為開創後漢有功,郭威被封為樞密使,柴榮則被封賞為左監門衛大將軍。要知道,這使得柴榮才年僅24歲啊,被很多人誇讚為英雄年少。可是沒過幾年,東窗事發,郭威和柴榮在外復命,而在京城的家屬所有人都被漢隱帝滅門,一個活口未留,郭威和柴榮聞訊頓感天崩地裂,柴榮發誓要報此仇,郭威二人便馬上起兵造反,打著清君側的名頭率領大軍殺進京城,一路所向披靡,殺進開封后,柴榮受命留守鄴城,以防後患,郭威帶人馬一路凱旋,成功推翻後漢王朝,建立後周。


後周建國後,大功臣柴榮便成為皇子,受封於潭州刺史,相當於一個諸侯了,還被任命為振寧軍節度使,太傅,還首封為太原郡侯,成為一郡之主。


柴榮在封地內勵精圖治,精簡機構,使得幾乎沒有貪污腐敗的現象,而且治安十分嚴密,這個州內沒有盜賊敢進入,不論是官吏還是平民百姓都十分信任他。在廣順三年時,他因治下政績優異,再次受封為晉王,皇室親王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皇帝本人了。可見郭威對這個義子的信任,還讓他出任開封的府尹,可以說他是包拯的同僚了。後來因為深得郭威信任,還讓他主持內外所有的兵馬軍隊事務,這是多大的權利啊,直接把全國的軍權交給他,可以說他就是當時的軍政大臣了。周太祖郭威駕崩後,留下遺命給所喲人,讓柴榮繼承帝位,這時的柴榮才33歲。


因為柴榮自幼就流離失所而且在孩童時期便學會經商,所以他分外理解百姓的疾苦和不易,他曾說,希望自己有30年的受命來做皇帝,,前十年,開拓疆土,征戰天下,建立一統;中間還十年安照百姓,使得沒有乞丐和盜賊,百姓人人安居樂業不為吃穿發愁,最後十年,完善所有政策,是的天下太平,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他稱帝以後,馬上進行一系列開明的改革和發展,精簡機構,發展經濟,鼓勵經商,照顧文人,是國力迅速走向發達,然後親率兵馬南征北戰,就在他幾乎要一統天下之時,不行再北伐契丹之時不行身染重疾,年僅39歲便英年早逝。後人無不惋惜扼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談天下說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前一天,小日本有人發動了政變,幸好沒有得逞
戰爭初期和鬼子拼刺刀幾乎是最愚蠢的決定,後期為何打不過我們了?

TAG:歷史談天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