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會通過陪產假從3天延長至5天,但大家覺得還是不夠
香港立法會 25 日傍晚三讀通過《2018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將男士侍產假由 3 日增至 5 日。草案通過後有望在明年農曆新年前實施。
此前,香港的男士侍產假於 2015 年 2 月 27 日實施,合資格的男性僱員能享有三天假期,可以一次放取 3 天,或分開逐日放取。侍產假期間,男性享有前一年度平均日工資五分之四的薪酬。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將檢討侍產假安排,建議增至 5 天。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期公布一項關於法定侍產假的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市民支持政府將法定侍產假由 3 日增至 5 日的建議,而且超過一半人認為侍產假增至 5 日並不足夠。
25 日,在立法會進行了長達 13 小時的辯論後,香港的法定侍產假延長至 5 天。二讀審議期間,民主派議員提出增至 7 日的修正案則全數被否決。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若政府願意承擔多出兩日的開支便可解決問題,認為政府有能力承擔該項支出,「填海都不止這個數目」,若政府接納即接受議員意見,更可以修補行政和立法關係。
自由黨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表示,有能力的僱主即使沒有法例,也都已經提供侍產假,但無能力提供的僱主,就被指無良。他認為增加侍產假,會令本來自願提供侍產假的公司,失去原有吸引力,剝削他們提供福利的機會。
懷有身孕的新民黨議員容海恩指出,初生嬰兒同剛分娩的媽媽都會受惠於侍產假,稱這會降低父親患產後抑鬱症的風險。
據《蘋果日報》香港版報道,醫管局也延長產假從 10 周至 14 星期,即日起( 25 日)生效。今年 10 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將法定有薪產假由 10 周延長至 14 周,並實時在全體公務員推行,並呼籲公營機構和私人企業響應。
10 月 10 日,女性政府僱員在《施政報告》公布當日已即時受惠,醫管局僱員實際分娩日或預產期在 25 日或之後的都可即時受惠。
根據政府立法時間表,延長 4 周產假的法例估計 2022 年才生效,但自《施政報告》公布後陸續有機構響應將產假延長,包括香港電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九巴及龍運巴士、機場管理局、香港賽馬會及領展等。
《明報》今年 9 月末撰文,在家庭友善政策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社會的情況下,香港「追落後」的建議卻引發社會不少反響。這些商界代表和領袖不約而同講到自己一輩在太太生小孩時,從未享受過侍產假,甚至太太分娩時都沒從旁照料,可當年社會的出生率卻遠比今天高。「言下之意,今天社會將生育率低的問題歸咎於社會福利不足上,並要商界『埋單』,既有邏輯錯誤,亦於理不合。」
侍產假是社會福利的一種,相比同等先進的社會,香港遠算不上福利社會。
北歐國家走在陪產假的前列,從 54 - 112 天,在瑞典,父方可以享受 480 天的「育兒假」,其中 90 天屬於強制性。在葡萄牙、法國、英國、丹麥、愛沙尼亞、波蘭和保加利亞,陪產假大約在 2 周左右( 10 - 14 天)。美國沒有帶薪產假或育兒假,但有 12 周的無薪產假。
日本和韓國的陪產假是亞洲最長的。日本的爸爸可享受長達 52 周(一年)的帶薪陪產假,休假期間的工資達到平均收入的 60 % 左右,但只有約 2 % 到 3 % 的新晉爸爸願意享受這個待遇。
在大陸,截至 2016 年 10 月,除了西藏自治區和新疆外,其餘 29 個省份均相繼修改了本地計生條例,明確了本地的陪產假的期限。其中,最短的陪產假有 7 天,最長的有 30 天。其中,北京 15 天,上海 10 天。
《明報》認為,從社會進步角度看,香港是時候考慮如何從「宜業社會」向「宜居社會」轉變。改善社會福利政策,尤其是鼓勵生育,不僅可以從根源上應對社會問題,更可增加社會動力。
根據世代分析的結果,《明報》認為商界代表和領袖的態度,來自於 1946 - 1965 年代生的香港人經歷了香港歷史上最成功的時代,個人經歷讓這世代的港人篤信資本主義的自由信條,對福利主義比較抗拒。所以他們認為社會不平等和其他諸多社會問題更應歸結為個人原因,而不能以社會為借口,特別不能以商界為箭靶,全部由他們「埋單」。
題圖來自 pixabay
※美網裁判認為女選手不能在場上更衣,但其他人不這麼看
※2018年10月14 日,歷史上的今天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