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3歲孩子選冰淇淋口味,否則就不讓吃,這種教育理念你贊同嗎?
Lisa Goldman
哈佛女性領導人組織董事
教任何人,尤其是教小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所謂的「ABC」教育。它指的是態度(Attitude)、基本技能(Basic Skills)(和不太基本的技能)以及內容(Content)。理解這個「ABC」,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講,更能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是他們學到的態度和技能,而不是他們吸收的內容。有了積極的態度,你就會想學科學這樣的學科。一旦通過科學的方法,掌握了其中涉及的技能,你就能學習新內容,甚至自學新內容。
然而,有的學生在早期教育中,天生的好奇心受到壓抑,以至於灰心喪氣,不願參與學習過程。因此,兒童對學習的態度,是早期教育中最關鍵的「成果」之一。
態度
家長的目標之一,應當是將孩子取得的積極成果最大化。這就要教育孩子,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自信,並渴望自我發展、為世界貢獻力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在跟孩子互動時,應該設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當孩子享受學習本身的時候,他們就有了應對挑戰的自信。
聽上去可能顯而易見:孩子的態度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體驗。畢竟,比起畏懼、討厭數學的孩子,一個喜歡數學的孩子做起代數題來,會覺得容易得多。愛學習的孩子享有優勢,這一點不難理解,但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並沒有足夠信任這一立場。太多的教育都是逼迫學生,讓他們參與某些活動,只因為我們認為,學生會從這些活動中受益。
我們很多人自己接受的是消極教育,認為沒有大人逼迫,孩子就不會主動學習。然而,傑出的心理學家亞布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上進心是人與生俱來的。
提升能力的動力
從蹣跚學步的孩童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有關學習的事。雖然有的幼兒很快就學會了走路,但大多數還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他們先是抓著東西,傢具也好,父母親的腿也好,讓自己站立起來。接著就倒了。但他們不灰心,再站、再倒。如此循環往複,直到「掌握要領」。也許,他們找到了平衡,比先前站得久了一些;也許,他們試探著踏出一步,而且還站穩了。
雖然也有旁觀者的鼓勵,但學會走路的「動力」,似乎大部分都來自孩童自身。沒有人叫他們乖乖坐好,沒有老師,沒有大人評估他們的表現,他們照樣在學習。孩子自己學會了走路。而他們的學習,似乎純粹是出於學習的喜悅。
只要跟三歲小孩相處過,你就知道,所有孩子都有這種喜悅。他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常常讓大人們氣不打一處來。「天為什麼是藍的?」「鳥是怎麼飛的?」「睡覺時會發生什麼?」大人不應該挫傷孩子問問題的積極性,而要知道,這是孩子想理解世界,理解它是怎麼運作的。家長不應該逼迫孩子學習,而要調動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使學習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體驗。
如何讓學習變得有吸引力
1、關注孩子。
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對他們的愛;同樣地,要讓學習變得有吸引力,家長就得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時間。孩子若能跟家長積極互動,就會產生自我價值感,認為自己值得他人的關注。這並不是說,大人必須每天留出專門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經常性地抽出時間,哪怕只是跟孩子互動一小會兒,也能建立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而且,和孩子相處時,家長要和孩子談論自己的活動。
2、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
當你和孩子共同參與日常事務時,不妨將教育融入對話之中。不論是去雜貨店,是種花,還是準備晚餐,學習的機會俯拾即是。這並不是說,大人要不間斷地去「考」孩子。他們可以做的,是在孩子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跟孩子探討這件事。
至於跟孩子展開何種程度的互動,這個因孩子的成長階段而異。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是帶幼兒逛雜貨店,家長就可以讓孩子數有幾個番茄,區分紅番茄和綠番茄,或對比番茄大小。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習如何挑選成熟的瓜(聞瓜蒂處是否有瓜味),可以給水果稱重,根據單位價格算出總價,或找出一道菜所需的食材。通過日積月累,這樣的經歷會不斷疊加,逐漸教會孩子獨立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3、重視孩子的提問。
要培養出熱心學習的孩子,另一個關鍵點是重視孩子的提問。作為大人,我們必須記住,孩子的經驗並不如我們這樣豐富。有時,他們有問不完的問題,這表明,他們努力想理解世界的運作。如果我們尊重他們的提問,孩子就會受到鼓勵,提出更多的問題,繼續學習的征程。大人要是經常對這些問題不耐煩,或挫敗孩子的探索心,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受損。
重視提問並不是說,我們必須知道答案。其實,單是回答問題,或許不是最好的做法。有時,一個答案會澆滅孩子的好奇心,使之不再深入探索一個話題。
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就告訴孩子你不知道。這樣,你就可以問他們: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找到答案呢?要問知識更淵博的人嗎?我這兒有你需要的書嗎?要找圖書管理員求助嗎?把問題輸入搜索引擎,或許能找到一點信息。如果孩子想嘗試搜索,就會引出更多卓有成效的問題。搜索引擎通常會給出大量搜索結果,你怎麼判斷哪些結果更可信?你能不能重新組織語言,從而發現更好的答案?
4、詢問他們的意見,也分享你自己的意見。
孩子若感覺大人珍視他們的意見,就更喜歡發展並分享自己的想法。感覺到自己的觀點有價值,孩子就會受到鼓勵,學習新的情境。打個比方,在一個家庭中,大人經常探討時事,另一個家庭中,孩子從不曾聽到大家討論經濟,或世界上最近一場戰爭,那麼,前一個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學習動機。
5、讓孩子在活動中發揮作用。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從三種挑好的麥片中,選擇自想要的一種;大點的孩子可以閱讀營養成分表,找出最健康的早餐。在花園裡,小孩子可以挖個洞,再用一把尺子,測量洞的深度。大孩子可以照看自己的小菜地。不論是什麼任務,大人都要給孩子分配有意義的角色。多數孩子都有很強的分辨力。雖然還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如果大人派的活太簡單,或者瞎編一個任務,他們還是心知肚明的。要讓孩子有參與感,就要讓他們為成功的結果作貢獻。
6、讓活動引人入勝。
若活動帶來的挑戰與成長階段相適應,孩子就會喜歡這樣的活動。比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對「重量」還沒有明顯的概念,會對天平很是不解。但他們可以對比物體的輕重,裝一袋自己拿得動的雜貨。在確定跟孩子成長階段相適應的挑戰時,不妨以孩子的興趣為指導。如果孩子覺得無聊了,或者忙別的去了,你就該掉轉方向了。
7、調動他們的感官。
讓孩子隨時隨地摸、聞、聽、嘗不同物件。調動視覺以外的感官來豐富體驗。
我曾在一家私立學校教授學前班,在一堂課上,我們要製作薑餅,孩子在老師幫助下閱讀使用說明。這時,一個小男孩問:能不能把配料都嘗一遍,再把它們放進去。這並不在我的計劃之內,但我意識到,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主意。知道每一種配料是什麼味道的,再對比成品的味道,這可不是好主意么!
我想了想,只有生雞蛋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我給學生們解釋了這點,提醒說一些配料可能很難吃,然後允許大家品嘗其他東西。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效仿這位男生,不過,他的品嘗過程給這堂課增添了一個絕妙的維度。他一邊品嘗,一邊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把感覺表現出來,引得其他學生樂不可支。一些配料被他吐進了水槽,但對於糖,他還是央求多吃幾口。
雖然這已經是35年前的事了,但我記憶猶新。我相信,這個學生從這堂課上受益匪淺,可能長大後都不會忘記。
8、納入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更加有趣。
在選擇與孩子共同進行的活動時,要想著孩子在自由活動時,喜歡做些什麼。這樣,你就可以把他們最喜歡的元素囊括進來。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喜歡比賽,你就可以用比賽的元素,重構原本乏味的活動。
我的孩子上四年級時,有幸遇到了弗蘭切斯卡·S(Francesca S.)老師。我接觸美國教育的這些年,她是我見過最有天賦、最深思熟慮的教師。我女兒愛體育,在S老師的班上,她迷上了一種名為「分數破紀錄」的數學活動。學生要在最短時間內,準確做完一套數學題(比如乘法題)。我女兒最愛破紀錄,最後一個勁兒地問老師要題。她不知道的是,在衝擊做題速度的過程中,她也鞏固了自己對乘法表的掌握。
另外,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可能喜歡唱乘法口訣歌。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可能在Biz-Buzz遊戲里大顯身手。
在這個遊戲里,孩子們挨個報數,到某個數的倍數時喊「Biz」,到另一個數的倍數時喊「Buzz」。該說「Biz」或「Buzz」時說了數字,那個孩子就得退出遊戲。站到最後的孩子勝出。
9、留心什麼東西能讓孩子做出積極反應,關注孩子在空閑時間選擇的活動。
當成年人與孩子一起進行休閑活動時,他們可以通過採取兩種不同的策略來促進孩子的發育。
第一種策略是幫助孩子練習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活動也許能體現孩子的天賦才能和興趣志向,因為人總是被自己擅長的活動所吸引。通過支持這種類型的探索,成年人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和開發自己的優勢。在《異數》(Outliers)這本書中,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提出,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我們需要10,000個小時的練習。無論10,000個小時是否代表著正確的數字(乃至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固定的數字),有一件事情非常清楚,即正確的練習可以促進技能開發……而技能開發,加上哪怕一點點天賦,就能帶來優異的表現。
雖然有些人認為,熟練掌握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是我們度過一生的最好方式,但這條路也存在著問題。據我們所知,沒有什麼能夠保證一個人通過練習就能成為特定領域裡的頂級人才,不管他或她有多麼努力。很顯然,出生在世界級大提琴演奏者家庭的孩子要比普通人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馬友友。然而,不尋常的遺傳基因並不能保證個體家庭成員獲得成功。
其次,如果學生專門投身於一項特定的活動,當他們遭遇疾病、受傷或其他狀況時,他們可能再也無法從事原來的活動或者相關的活動。你或許可以讓孩子把他們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告誡他們「看好那個籃子!」但是,讓孩子在追求活動深度的同時注重一些廣度,這似乎能夠提升他們擁有成功、快樂人生的機率。
另一種策略是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包括孩子不是很感興趣的一些活動。這可以讓孩子發現他們潛在的新興趣愛好,並且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有很大的好處。醫學研究表明,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大腦各不相同。倫敦計程車司機擁有所謂的「地圖腦」,音樂家擁有所謂的「音樂腦」,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神經發育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照此邏輯,如果學生從事一系列不同的活動,那麼他們在今後人生中將更易於進行新的嘗試。
10、至少在某些時候,鼓勵孩子自己選擇由你陪伴他們進行哪種休閑活動。
當你跟孩子一起玩時,你是在向孩子表明,你關心他們的興趣並且重視他們的意見。允許孩子自由選擇會賦予他們一種效能感……也就是他們可以對周圍的環境施加影響。此外,你還加強了他們的決策能力,這是在成年之後取得成功的關鍵技能。有時候,孩子很容易做出決策;還有一些時候,成年人必須推動他們成為合格的決策者。我是從陪孩子逛冰淇淋店的經歷中了解到這一點的。
那是非常熱的一天,當時六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跟著我去買冰淇淋甜筒。當我們到達商店時,我問兩個孩子想要吃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女兒說想要蜜桃味的,兒子也說想要蜜桃味的。突然間,我想到,每次去買冰淇淋時,兒子總是重複姐姐的回答,他自己從沒有獨立選擇過要買什麼口味的冰淇淋。我意識到,學會做決定對他將來能否幸福至關重要。作為一個年幼的孩子,他需要熟悉做出小的決定,這樣,他長大之後才能做出更複雜的好決策。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去買冰淇淋,我告訴女兒先別急著說她想要什麼。我問兒子想吃什麼口味的冰淇淋,他說姐姐要什麼他就要什麼。儘管他還很小,但我覺得,他已經有必要理解「學會選擇」的必要性。我解釋說,做決定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必須選擇跟什麼人交朋友,以及選擇住在哪裡,諸如此類。為了在長大後成為一個熟練的決策者,他需要在年幼的時候練習做出小決定。我告訴他,如果想要吃冰淇淋,就得自己選擇要購買的口味,而姐姐會等到他做出選擇之後,才會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兒子又說,他要選跟姐姐一樣的。我再次告訴他,不行,要麼他自己選一個口味,要麼乾脆就別吃了。
不知何故,兒子拒絕選擇。我又數次警告,如果不選,他就得看著姐姐吃冰淇淋而自己沒得吃,但他還是不願意做決定。之後,姐姐選了自己想要的甜筒,他兩手空空。他一直看著姐姐吃,默默地坐著,沒有抱怨。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刻薄的家長!儘管我從事的是兒童研究,但我開始懷疑自己。我要求他做決定,這對一個三歲孩子來說是不是太難了呢?另一方面,我又覺得他學到了重要的一課:如果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必須選擇一個選項。果不其然,下一次我們去買冰淇淋時,兒子毫不費力地做出了選擇(這樣的挑戰符合他的發育水平),從那時起,他便能做出合適的決定了。
11、通過向孩子提問,展現你對學習的熱情。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相信學習是令人愉快的,那麼我們應該讓他們看到,我們自己對學習也是有熱情的。當成年人把自己的問題分享給孩子時,可以帶來一些潛在的好處。孩子可以看到成年人重視提問的價值,因為成年人也在向他們問問題。此外,成年人可能會提出孩子經驗之外的問題,從而擴展他們對某個主題的思考。最後,當成年人尋找自己問題的答案時,他們是在為孩子充當有效學習策略的模範。
12、充當有效學習策略的模範。
那些覺得人生很精彩的成年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多種學習策略:他們可能會閱讀書籍、雜誌和報紙;在參與社交活動時,他們可能會跟其他人談論社會問題;對於那些自己無法輕易回答的問題,成年人可能會去尋求專家的幫助。如今,互聯網幾乎可以在瞬時之間回答任何問題。當成年人表現出對周圍世界的興趣時,他們也是在鼓勵孩子做同樣的事。
13、尊重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培養出儘可能好的學習態度,我們應該知曉他們的感受。跟成年人一樣,孩子要想學得更好,前提條件包括休息好、飲食均衡以及擁有一個有利於學習的環境。此外,孩子的專註程度會因發育階段、情緒狀態和環境條件而異。如要提升孩子對學習的熱愛,我們必須密切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如果我們強迫孩子在忍耐力達到極限後,繼續從事某項活動,就會引起孩子的厭煩,至少暫時如此。這樣的經歷並不總是會引起問題,但如果孩子在活動期間反覆體驗到負面情緒,從長期來看,他們就不太可能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懷疑論者可能會問,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愛學習,他們要怎樣才能學到技能呢?對很多人來說,練習技能(比如投籃罰球、彈奏和弦以及芭蕾深蹲)相對於玩耍或跳舞而言,並不是很有趣。我將在以後探討如何在保持樂趣的情況下促進技能學習。
14、每天至少拿出一點時間來陪孩子。
如前所述,跟成年人互動能促進孩子的發育,而這種促進作用不同於孩子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於很多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要比孩子複雜,因此,孩子可以通過觀察成年人如何應對挑戰,來學到很多東西。孩子可能看到成年人現場展示高級遊戲策略,或是聆聽成年人講述比他們自己閱讀內容更複雜的故事。每天只需要給孩子讀15分鐘的書,就能讓他們更容易學會閱讀。即使在孩子學會了認字可以獨立閱讀之後,由成年人陪伴他們閱讀也有好處,比如讓他們能夠研讀更深奧的書籍,培養他們對閱讀的熱愛,以及提供機會,讓他們跟生命中重要的家人分享閱讀這一可以持續終身的興趣愛好。
即便是只花一點時間陪孩子,也能讓他們知道你重視他們。相較於與孩子獨處的機會,所做的具體事情倒沒有那麼重要了。你可以跟孩子玩捉迷藏,一起做飯,或者只是聊聊天,但你的關注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往往是在這種時候,我們能夠聽到孩子談論他們的希望和夢想,或是他們的痛苦和失望。我們可以提供安慰,幫助他們想像成功實現自己夢想的情景,或者只是陪在他們身邊,就夠了。對任何學生來說,知道有人肯定他們在學習中的付出,可以讓他們更容易應對困難和挑戰。
技能
培養積極的態度能夠讓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與此同時,技能構成了學習的基礎。我們可以用建造房屋來比喻對教育的追求。態度產生了建造的慾望,技能提供了房屋的結構,而內容則是房屋的裝飾。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懸掛石膏板的框架一樣,熟練掌握多個領域的內容需要特定的技能。
也許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學習。如果學生能夠熟練地開展研究、審查信息來源的可靠性以及分析結果,那他們就可以去追求各種各樣的學習體驗,甚至可以利用這些能力,找到能夠對自己進行引導的優秀老師。
技能類型
儘管有些領域要求獨特的技能,但另一些技能可以適用於多個不同的領域。我會在以後對不同領域所需的一些特定技能進行討論。從更廣泛的角度審視技能,它們似乎可以被歸入三種技能:
1、需要多年練習的技能。
有一類是需要多年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其中有很多包含了某種形式的身體運動。舞蹈訓練、演奏樂器和打籃球,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做好。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掌握這些技能需要練出肌肉記憶,即不斷重複動作,直至變成下意識的自動反應。
2、需要從小開始、經過多年練習的技能。
第二類技能不僅需要多年的訓練,而且似乎要求從小就開始訓練,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一門語言就屬於此類。語言專家認為,童年過後才學習第二門語言的人,大多都無法像母語者那麼嫻熟流暢。顯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身體發育所致。從小學習一門語言的人,他們會長出特殊的喉肌,以便發出那門語言的聲音。而如果等到身體發育成熟後才學習,就不可能形成那種適應性。
12歲時,我是社區游泳隊的隊員。我父親有一個朋友,他兒子16歲了,正在為參加奧運會進行訓練。他讓我和他的兒子比一場。由於他的兒子比我大4歲,身體發育更加成熟,所以兩位父親規定,那個男孩子必須領先我半個游泳池的長度,才算獲勝。我們比了一下,他的兒子輕鬆獲勝,儘管我游得不差。雖然輸了,但我並不介意。他的兒子顯然游得更好,而且比我要強壯得多。但這位父親給我講了一個令我備受打擊的事實。他說:「你年紀太大了,無法成為競技游泳運動員。」我沒想過要成為競技游泳運動員,但一想到12歲就太老了,這讓我耿耿於懷。當時的我只是有意無意地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做出會讓我的餘生受到限定的選擇。
對於需要從小開始經過多年練習的技能,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和孩子一起努力,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表現。孩子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用這些技能攀上成功的巔峰。他們即使有著強烈願望,想掌握某一技能,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支持,需要加以訓練,才能達到專業水準,甚至成為世界級選手。但就算有了這些支持,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最高水平。要取得優異的表現,有多少是要靠練習,有多少是要靠天賦,我們並不清楚。
3、任何人隨時都能學習的技能。
相比之下,只要會認字和品嘗食物,任何人都能學習烹飪,不管年紀多大。我家的一個朋友是一名退休牙醫,雖然已經70多歲了,卻學會了做飯,而且做得非常好吃,儘管他之前一直都是吃別人做好的食物。而他所做的,只是買了幾本烹飪書,然後開始練習而已。
選擇教孩子哪些技能
在考慮教孩子哪些技能的時候,至少選擇一項需要從小開始經過多年練習的技能。即使你的孩子最終決定不去追求達到專業水準,但應對挑戰、勤學苦練、通過努力變得更強,這種經歷對所有孩子來說,都是很寶貴的。學會努力、不懼艱難,這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帶來成功。
內容
內容的重要性
就培養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而言,對內容的掌握非常重要。例如在科學領域,了解科學概念和真理是掌握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掌握科學術語、理解重要概念和熟悉科學資料,可以讓學生成為聰明的科學思考者。他們知道的越多,能提出來進行研究的問題就越深入。他們對現有知識體系的理解越透徹,對如何推動知識體系發展的判斷就越準確。不過,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只代表了一類內容。
共同內容
社會還要求人們學習共同的內容,以便有效地參與社會事務。例如,民主國家的公民必須知道他們的政府是如何運作的,如何研究那些他們必須通過投票來決定的問題,還要知道考查政治候選人的最有效途徑是什麼。如果沒有掌握這些內容,公民就無法成為盡職盡責的民主捍衛者。
在現代社會,重要的共同學習內容還包括技術的使用。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機,就等於不會使用現代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不要只專註於內容,要確保所有學生都掌握了我前面提到的「ABC」!
想要改善教育的改革者往往過於注重內容。畢竟,內容易於度量。學生要麼知道,要麼不知道,這很容易測試。然而,這具有誤導性!雖然對內容的掌握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但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獲得技能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社會如果想培養終生學習者,應該鼓勵學生掌握真正的「ABC」!
作者:Lisa Goldman
翻譯:雁行 何無魚 于波
校對:其奇
※50000年前的狼崽木乃伊現世!毛髮纖毫畢現,這是要成精啊
※性騷擾?侵犯的不是你的貞操,而是你的身體權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