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遼:北京曾經是南京

大遼:北京曾經是南京

原標題:大遼:北京曾經是南京

備獵圖

帶鞘玉柄銀錐(獵殺天鵝用)

獵虎圖

劉昂


展覽: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


展期:2018年9月6日至12月9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西區一層B展廳


馬牛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


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


契丹,一個北方游牧民族,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為金兵俘虜,其後耶律大石在中亞建西遼,於1218年亡於蒙古,契丹族的政權延續了三百餘年,春水秋山,風雲叱吒,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重要,對於世界歷史影響也特別深遠,俄語及東歐斯拉夫語系語言中一直用「契丹」指代中國。


五京備焉


契丹盛時,「東朝高麗,西臣夏國,南子石晉而兄弟趙宋,吳越、南唐航海輸貢」(《遼史》),大遼「五京」也隨之次第而建。五京並峙,見證了契丹人雄踞北國、虎視中原的歷史進程。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個強盛的朝代?它在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思想文化方面又有哪些特點?不妨走進首都博物館的「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在270件珍貴的文物中,尋找那個時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王朝盛衰、族群融合、禮俗信仰,從中窺見契丹王朝的歷史剪影。


遼代設立五京: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又以五京為中心,劃分統治區域為五道。《遼史》記載稱:「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餘四京隨宜設官,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這種記錄也許有所偏差,但是也反映出五京呈現多中心發展態勢,又有所分工:上京是政治中心;南京、中京是經濟中心;西京靠近鄰國,所以偏重軍事防禦。


遼代把今天的北京叫「南京」,在被稱作「南京」的日子裡,北京是遼國人口最為稠密,經濟最為富庶的區域,有「兵戎冠天下之雄,與賦當域中之半」的說法,當時城北有個大巨型市場,據記載「陸海百貨山積」。公元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為南京,北京開始成為中國北部政權的首都之一,為其以後發展成全國大一統政權的首都奠定了基礎。2018年是遼南京建城1080周年的重要紀年,看得出來,首都博物館在該時間節點舉辦「大遼五京」展覽含有紀念意義。


四時捺缽


四時捺缽是游牧、漁獵文化在政治領域的一種特殊表現。所謂捺缽,即「住坐處」或者「行在」的意思。遼國雖然有五京,但是,遼國的皇帝並不常住京城,他與重要的朝臣一起,隨寒暑、逐水草,巡行於四季捺缽地。捺缽活動除了捕魚、打雁、狩獵、避暑外,還包括拜天射柳、祭山祀祖、商討國事、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臣、接納附屬國和附屬部族的貢品等政治內容,因此,遼國的政治中心是流動的,是隨著皇帝的行蹤轉移而游移的。

四時捺缽分春水、清暑、秋山、坐冬。春天,萬物復甦,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吃魚好時節。大遼皇帝行帳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春捺缽地進發。在鴨子河附近,他們紮下大營,此時河冰未化,侍從們鑿開冰層,用一種特製的大鉤把驅趕到冰窟窿處的大魚鉤上來。皇帝與百官以及前來朝貢的各部落首領們吃魚宴,載歌載舞,慶祝春天的到來。等天氣再暖和一些,候鳥飛回,春獵就開始了。春獵的主要活動是捕獵天鵝,探騎一旦發現天鵝的棲息地,就舉旗示意,一人敲打扁鼓把天鵝驚嚇飛起,另一人立刻放飛海東青去追擊,此時皇帝搭弓射箭把天鵝射落。侍從撿起天鵝,用隨身攜帶的刺鵝錐挖出天鵝的腦花犒勞海東青。皇帝射下的「頭鵝」被用來祭祀祖宗天地,其餘的就燒烤來吃掉。大家沉浸在收穫的喜悅中,把鵝毛插在帽子上,彈奏起樂器圍著火堆跳舞歌唱。


到了夏天,皇帝去吐爾山的夏捺缽避暑。山谷中有常年不化的冰雪,因此十分涼爽。皇帝就在這裡召開一年最重要的議政大會,南北的面官們紛紛前來面見皇上,一起討論國家大事。


秋天是圍獵的黃金季節。有一次遼景宗在秋捺缽,聽說附近山中老虎經常下山驚擾村民,就親自率領部下圍捕射殺。老虎畢竟不常有,秋獵最常見的還是射鹿。皇帝和侍從隱藏在山林中,鹿通常會在夜裡出來尋找鹽水,這時侍從們就吹響號角模仿鹿鳴,等鹿群漸漸聚集起來後進行獵殺。有時候,人們還會利用獵犬和獵豹幫忙驅趕獵物。秋獵聲勢浩大,異常激烈,親歷過這種場面的漢人官員都驚嘆不已。


冬天北方非常寒冷,大遼皇帝就遷往南部比較暖和的冬捺缽過冬。皇帝在冬捺缽的主要工作就是接見各個國家的使臣,其中就包括每年來進貢的北宋使臣。由於要擔負重要的外交功能,所以冬捺缽的行帳通常都搭建得華麗氣派,用錦緞包裹大帳的柱子,獸皮做地毯,鋪著黃龍錦繡的寶座,莊嚴無比。


捺缽制度,不僅對遼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影響了後世的金、元、清三朝,正如遼史學家傅樂煥先生所言:「其制亦不限於契丹一族,金元滿清,亦自北起,生活習俗大同,捺缽遺迹,尚可考見。」


制度創新


除了四時捺缽,南北面官也是遼代獨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契丹就開始南下蠶食中原,至遼太宗耶律德光,借著中原後唐政權內訌的機會,幫助反叛的石敬瑭滅唐建晉,從而取得了燕雲十六州。面對新獲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統治者依據他們從唐朝和渤海國學來的經驗,創造性的施行南北面官、因俗而治的國策。北面官由契丹貴族擔當,南面官由漢人擔當。各自按照本民族特點,依照原有制度進行管理。比如漢人仍舊沿用唐朝時期的郡縣制和農耕制,而契丹族則依然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風俗。這種靈活的「二元化」統治方式,對於區域內民族融合是有大有好處的。


遼代在制度方面多有創新,特色鮮明,但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上,與同時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雙方都有皇帝,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稱。根本制度的一致與趨同使得南北雙方在政治理想、社會價值、道德風尚等方面表現出相似性。夾在唐、宋兩大文化高峰之間的遼代,在面對強悍的漢文化,主動或被動地包容和吸收,而這些文化菁華當之無愧地成為促進民族融合的紐帶。展覽中可以看到中原神話里的四神、三足烏,唐風濃郁的金銀器,以及北宋的官窯瓷器;還能看到契丹「民族風」文物,由皮囊壺發展而來的雞冠壺,繪有馬、鹿紋飾的瓷器,還有細眼睛高顴骨的契丹人面具。


展覽中展出了北京地區韓佚墓出土的文物,韓佚名氣不大,但他的爺爺韓延徽卻非同一般。在建立世襲制的過程中,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受到漢文化影響。趙志忠《虜廷雜記》中記載:「有韓知古、韓熲、康枚、王奏事、王郁皆中國人,共勸太祖不受代。」韓熲即韓延徽,他是幽州人。公元907年,劉守光囚禁父親劉仁恭,自立為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掌權後連年征戰,實力日漸衰弱,想結契丹為後援,就派遣韓延徽出使契丹。遼太祖召見韓延徽後認為他很有才能,於是委以重任。《遼史》記載說:「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還記載說:「夫賦稅之制,自太祖任韓延徽,始制國用。」 1981年,在北京八寶山發現了韓延徽孫子韓佚墓,此前還出土了《韓資道墓誌》、《王師儒墓誌》等與韓氏相關墓誌,它們的發現對於研究韓氏家族、北京史、遼史均有補益。


塔寺巍巍

歷史上有個說法叫「遼以釋廢,金以儒亡」,遼代統治者推崇佛教,到了「佞佛」的程度,使佛教在中國北部得到了輝煌發展。大量的皇家賜予、信徒的供養,寺院經濟繁盛發展,高大的寺院建築星羅棋佈於帝國的都會州縣。通過寺院俗講、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動,佛教浸潤到整個社會。從好的方面說,佛教在當時成為重要文化紐帶,促進了民族融合,而且留下很多文物,我國北方現存的一百多座遼塔,以及著名的遼代八大木構都是那個時代的珍貴遺存。


「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台重重起」,藉助考古發現與相關文獻,我們得以重見大遼五京重重樓台之一端、爛漫物華之片羽。面對穿越時空、靜置眼前的如許美器,歷史可資追溯、品味和借鑒的功用悄然而至——有關契丹族的神貌、遼代興衰的軌跡、歷史關鍵人物的命運、文物的器形紋飾、現存的遺址遺迹等,這些想必您都會關注、欣賞、沉思甚至追問過。這次展覽保持了首都博物館一貫精心布展的作風,信息全面、敘事清晰,觀展體驗極好,還等什麼,快去首博一睹「大遼五京」的風采吧。


導覽「萬歲台」:皇兄王弟們的故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說起遼東京,不得不提一個人——耶律羽之。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最早的參軍之一。阿保機滅渤海國後,以渤海故地為東丹國,立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耶律羽之輔佐耶律倍共同管理東丹國。遼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後,耶律羽之便上奏表章,建議以此地建都,一是因為渤海是軍事重地,需要加以控制;二是因為這裡土地肥沃,適於人們居住。遼太宗聽取了他的建議,修建了遼東京。


1992年7月,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朝克圖山一座大型的遼墓被盜,確認墓主人就是遼東丹國左相耶律羽之。隨後,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館、阿旗文物管理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大量精美文物。


金花銀「萬歲台」硯盒出土於該墓。平面略呈梯形,盒身內套一層素麵銀片,盒底有花式足13個,周邊鏨刻忍冬卷草紋。盒蓋盝頂,正面下端鏨刻波濤,中部模沖騰龍,三枝立蓮穿繞於龍身,其中一朵盛開,經龍嘴銜立於龍頭頂部,花蕊之上豎刻「萬歲台」三字,上端鏨刻遠山浮雲,一輪驕陽冉冉升起。盒蓋四邊鏨刻牡丹、環形花紋。盒內裝箕形石硯盒。「金花銀」是僅在紋樣上局部鎏金的工藝。


「海東青」:一隻鳥引發的興亡更替(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海東青」鎏金銅飾片為海冬青正面捕獵形象,雙翼張開,利爪撲地,線條流暢。飾片周邊亦有釘孔,為小帳裝飾。


海東青屬於鷹隼類飛禽,出產於烏蘇里江畔,尖喙利爪,雄健異常,能捕捉比它大幾倍的天鵝。遼國王室、遼國王室、貴族對「海東青」非常喜愛。王室專設鷹坊子弟以蓄養「海東青」。女真族為遼國進貢海東青而不勝其苦,因致於叛。


遼統治者每年都向女真人索取貢品。由於遼國諸帝都嗜好遊獵,作為捕獵最佳助手的海東青便成了貢品中極其重要的一項。為了搶到到最好的鳥兒,女真各部落不得不去強攻本是同族的其他部落。女真人幾乎抓盡了境內的海東青進貢給遼,卻仍然不能滿足貪婪的遼國統治者。

契丹貴族除了向女真人榨取海東青和財物外,還要他們獻美女伴宿,既不問出嫁與否,也不問門第高低,任意凌辱之,稱之為薦枕。這更加激起了女真人的無比仇恨。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昏庸殘暴,治國無方,導致民怨四起。面對即將崩塌的帝國大廈,天祚帝毫無察覺,依舊日夜玩樂。據史料記載,天祚帝愛好打獵,出獵時喜歡讓海東青和獵犬緊緊相隨。由於海東青是捕獵能手,天祚帝便強令女真人捕捉大量海東青進貢。而此時的女真諸部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逐漸統一,完顏阿骨打對遼國腐朽殘暴的統治恨之入骨,暗中發誓要滅了遼國。


高級腰帶:官階身份的象徵(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在隋唐時代,玉帶是官階地位的標識,是一種幾塊到十幾塊玉片鑲綴的腰帶,材質上以金玉結合的方式最為尊貴,數量上以十三塊玉帶板為最高。隋唐時代,空前開放,異域文化對中國本有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蹀躞帶即是其中的例子,流行於北周至初唐,每塊玉板的下方有帶環的稱之為蹀躞帶,帶間的帶環,用於懸掛刀劍弓箭等等,具有很強的收納功能。「蹀躞」一詞本意是小步快跑。


江蘇省揚州市曹庄隋唐墓曾出土過一條蹀躞金玉帶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這條蹀躞金玉帶應為隋煬帝生前佩戴之物,除顯示出他非同尋常的身份,也彰顯他對衣著打扮的講究,也是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體現。


彩繪漢白玉釋迦佛涅槃像(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遼慶州釋迦佛舍利塔出土)


釋迦佛舍利塔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遼慶州城遺址西北隅。建於遼重熙十六年至重熙十八年(1047-1049年)間,由遼興宗耶律宗真生母章聖皇太后「特建」。在20世紀末對該塔維修時,從塔剎的天宮中發現了一批遼代佛教珍貴文物。


波斯玻璃瓶:


絲路上的外國貨(遼寧省朝陽市北塔天宮出土)


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年前,我國製造出無色玻璃。由於瓷器製造業非常發達,玻璃的出現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而西亞的一些國家卻非常重視玻璃的製造,經過多年的努力,當時的玻璃製造工業已經可以與現代的工藝相媲美。


這件玻璃製品就來自波斯地區,圈足,弧形腹,細頸,口似鳥首,上安子母口式金蓋,柄上立短柱,似鳥尾,整體造型如一隻昂首蹲坐之鳥。瓶內立一長頸弧腹小瓶。此瓶呈淡綠色,極輕薄,晶瑩透明透明度非常高,接近於現代玻璃。在唐代玻璃通過絲綢之路進入到中國,由於難得一見,所以只有貴族使用,尋常百姓無緣得見。攝影/劉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找到你》製片人回應:一片雙拍不新鮮
有了刀他們仍是生活的失敗者

TAG: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