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滔天巨響,秦嶺深處的秘密被曝出,中國打破常規束縛!
大家好,我是小望,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小望看世界。
中國有很多玄之又玄的神話,是古代人心中希冀所化,而如今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快,每一步都是在把神話變成現實。自1956年我國航天事業創建以來,截止到2003年,中國長征系列火箭已經進行了61次發射,共發射了60多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並創造了世界航空業連續成功的奇蹟。而所謂非常先進的西方國家,自詡比中國先進幾百年,中國每一步的前進,都是讓世界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中國。
而前段時間秦嶺深處的一聲巨響,不僅驚動了中國,也讓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在內的科技大國都由衷地為中國鼓掌。秦嶺一直被譽為華夏文明的龍脈,而深山裡面藏著一個亞洲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台。據了解,這裡平均每兩天就能總裝一台發動機,我國大部分火箭發動機都是出自這裡,而前段時間這裡也研發出了中國最強發動機——泵後擺火箭發動機。
去年6月1日,中國首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成功,而目前掌握這一技術的只有隔壁的戰鬥民族俄羅斯,第二個便是中國了,這台發動機點火瞬間壓力120噸,工作時最高溫度可達3000攝氏度,最高轉數可達20000轉每分鐘,這些壓力可以將水衝到5000米高度,這樣大的壓力足以將火箭推向高空,可見它的推力之強。
大家都知道火箭飛行的距離在於發動機的推力和可攜帶多少燃料,美國之前通過自己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F—1發動機推力有680噸,如果中國想要登月就必定要高於這個推力。而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就為此打下了基礎,而且該發動機還有一個優點。由於是利用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不僅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最大的推力並使發動機結構更加緊湊,達到一個廋身的效果,後期可以為我國一個火箭搭載多個發動機或燃料,推力和燃料問題都解決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遙遠的太空可以留下中國的足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說,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不僅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推力矢量的變化,發動機結構還更加緊湊,火箭總體構型更加優化,更重要的是為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掃除了「攔路虎」,起到「瘦身健體」的作用,為研製更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了解,泵後擺發動機自2015年10月啟動第一次論證,次年6月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圖紙下發,2017年4月10日完成零部組件生產進入總裝,5月17日完成全部裝配工作。
試車前,科研人員還對發動機進行了全面的檢測,發動機試驗區進行了多項測試系統改進,並完成了多次冷擺試驗和綜合測試,以確保首次試車準備充足,穩妥可靠。回首起來就跟做夢一樣,而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泵後擺火箭發動機截止到現在美國還沒有研發成功,足以證明該技術的研發難度,而中國的航空發展似乎向人們訴說著:「我們不為征服世界,而是向未知的星辰大海邁進」。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喜歡的小夥伴記得關注、轉發、點贊哦,拜拜!
※大海里的水那麼多,海底隧道是怎麼建造的呢?看完真心讓人佩服
※牛人發明世界最複雜的樂器,啟動的那一刻,真是天籟之音啊!
TAG:小望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