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張艾嘉、王耀慶十年後重逢,《聊齋》里是現代人生
10月26-28日,林奕華新作舞台劇《聊齋Why We Chat?》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演出。這是林奕華的第58部作品,也是他和兩位主角張艾嘉、王耀慶時隔十年的再度合作。演出前夕,林奕華和張艾嘉、王耀慶來到上海,和觀眾分享了《聊齋》中的點滴。
林奕華:「聊」是精神寄託,「齋」是狹小空間
導演林奕華素來喜歡用古代經典文學現代演繹的方式,讓「人」成為舞台的主角,來喚醒與激發現代人對於自我認識的思辨探討。
《聊齋Why We Chat?》亦如此,以蒲松齡《聊齋志異》為發想,故事藉由叫「齋聊」的聊天軟體,漸漸撥開在無數酒店中發生的那些秘密。
作品嘗試借同名原著中對社會道德制度的批判,對好壞對錯的進一步剖析,來探討都市男女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的自戀、嫉妒、支配、被動攻擊性人格和身份焦慮之間複雜卻立體的關係面。
林奕華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從古典名著中尋找創作的靈感。他認為經典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魅力就在於,不同時代的人性特徵都能在其中找到投射面,「蒲松齡的魔幻故事其實可以給到當代人感同身受的東西。虛實難以分清,是《聊齋》給人的感覺,而很多現代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林奕華說:「『聊』是精神寄託,『齋』是狹小空間,裡面有很多知識。光在書名的頭兩個字上,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手機生涯原是夢。」
「在如今這個智能時代,我們交流的方式更加便捷多元,一個手機就能聯通世界。但也正因如此,我們越來越依賴和被動。微信朋友圈成為了『欠缺與炫耀』之地,我們很難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在哪裡。」林奕華希望,走進劇場的觀眾能通過這部劇找一面屬於自己的鏡子,帶走屬於你的「聊齋」。
《聊齋》是林奕華與編劇黃詠詩從《賈寶玉》《三國》《恨嫁家族》之後第四度合作。黃詠詩說:「《聊齋》是人鬼狐交織出來的世界,現實和虛幻之間,我看見無盡對生命的期許。」
台灣作家楊照說:「林奕華將改編自《聊齋志異》的戲的英文標題取作『Why We Chat?』,一方面隱喻地指向了『WeChat微信』這一類通信軟體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們,『聊天』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自然,環繞著『聊天』可以有、應該有和當代人類處境相關的認真思考與檢討。」
張艾嘉:我們的人生故事就是《聊齋》
《聊齋Why We Chat?》開票後就異常火爆,早在一個月前就已加座並又一次迅速售罄。票房火爆的一大原因是,林奕華、張艾嘉、王耀慶在闊別十年之後,再度重返舞台合作。
十年前,在《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中,王耀慶飾演的大偉是在無間道里的鬼,張艾嘉飾演的張威是在十字路口的人。當他們相遇,就形成了不可改變的宿命。十年後,張威跟大偉已不可能重逢,但張艾嘉跟王耀慶卻又再一次在《聊齋》里相遇。
發布現場,張艾嘉表示這部喜劇讓自己明白人和鬼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可以更加審視自己的生活。
「當我們都把自己鎖在一個小小的手機里,很多美好的事情的事情都被忽略了,以前坐車你會望向車窗外,但現在很多人在刷手機而忽略了車窗外的景色。我有時候會跟我兒子說,如果你一天到晚只盯著手機,你會連你媽媽已經變老了都沒有發現。」
張艾嘉說,其實我們的人生故事就是《聊齋》,我也很喜歡這齣戲的英文名Why We Chat?,我們的人生很無聊,需要聊天找答案,但在上面都在說鬼話,因此非常切題。
王耀慶表示,他在《聊齋》中扮演的角色叫做「蒲通人」。他認為這個角色演的不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而是每一個人。他說:「觀眾會在劇中看到屬於自己生活的片段,體會到自己的情緒。《聊齋志異》看來是些鬼故事,實際上講的是人應該怎麼跟人相處,怎麼跟自己相處,怎麼在社會中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