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錦鯉、相信躺贏小心變成只會幻想的「鹹魚」
一檔綜藝節目捧紅了楊超越,一次大獎火了「信小呆」,順帶著也讓「錦鯉」這個詞頻繁登上熱搜榜單。
最近,身邊的朋友們紛紛在朋友圈轉發一篇題為《在這個從小躺贏到大的女人面前,楊超越真的不算錦鯉……》的文章。按照文章所說,作者幾乎可以說是「從小躺贏到大」,稱其為「躺贏女孩」也不為過。
隨後很多公號發文質疑其所述事實的真實性,包括她一不小心就讀了「最好專業」的說法,都遭到了包括其「學長」在內的質疑。
畢竟大家都知曉,類似的狂歡只不過是用來排解一下生活中的小情緒、寄予下心靈中的小愁緒罷了。
去年火了一個叫「小確喪」的詞語,指那些「微小而確實存在的頹喪」。此時出現了類似於「楊超越」、「信小呆」以及「躺贏女孩」這類幸運角色時,他們身上蘊含的幸運能量,無疑是對確失落情緒的抵禦。
但是,此類文章在社交網路上的廣泛傳播往往會給年輕人帶來「人生能贏,全靠運氣」的假象。這樣單一的價值傳播自然值得警惕,其傳導出的假象也值得批駁。而包括評論區精選出來的留言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著年輕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轉發「錦鯉」,把頭像換成楊超越,期待會帶來好運,實際上是心理學上的「安慰劑效應」,可以減少當下的焦慮,增加對未來的期盼。但如果盲目地把「錦鯉」作為崇拜對象,幻想依靠「錦鯉」開始躺贏的一生,忽視了現實生活和自身應承擔的責任,那麼最終也可能變成一條只會幻想的「鹹魚」。
「少壯不努力,老大轉發錦鯉。」這句調侃的話說出了「人生能贏」真的不是全靠運氣,還得靠努力的真諦。且不說每個人對「贏家」在定義上的不同,就傳統的實用主義中的「人生贏家」而言,幾乎很少有人是單純地靠著好運氣就可以「成功」的。例如,大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會在創業之中付出多倍的努力,而非把創業成功的希望寄托在「錦鯉」身上。
我們需要肯定的價值是,人們在面對困難時所做出的努力並非是無用的,運氣或許會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起到推動作用,但並不是人生前進的全部因素,充其量只能說它是個「必要而不充分條件」罷了。
雖然說要寬容對待社會上出現的新興現象,沒必要對每件事都上綱上線,但對於「運氣說」依舊需要值得警惕,在某種程度上,該說法在否定個體理性的價值,也不符合一個正常社會的常識。
※三位科學家獲2018年度邵逸夫獎
※我國「低鎘稻」已具備大面積推廣技術條件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