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撰文/李穎聰

10月23-24日,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科院科學傳播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辦,《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承辦的2018年全國青少年「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來到北京。本次巡講活動是正在央視少兒頻道熱播的「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節目同系列線下活動,節目中五個戰隊帶隊的導師參與北京、福建、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巡講活動,帶給青少年們一場關於海洋科學的盛宴。

10月23日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附屬校尉衚衕小學

2018年全國青少年「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首站來到了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附屬校尉衚衕小學,並邀請李新正教授為大家帶來講座《走進神秘的海洋生物世界》。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李新正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無脊椎動物分類系統學、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底棲生態學、深海生物區系和多樣性研究,擔任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際甲殼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甲殼動物學會理事長、國家級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還是中國科協聘的全國海洋生物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是既乘坐過「蛟龍」號深潛器,也乘坐過"深海勇士"號深潛器的唯一一位海洋生物科學家。

李新正

《走進神秘的海洋生物世界》

李新正教授講到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是陸地面積的兩倍多,但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很有限,而生存在海洋深處的生物更是神秘。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李新正教授介紹海洋生物

海洋中的生物之間形成嚴密、複雜的食物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更小的蝦米……直到單細胞生物。海洋中的環境與陸地相比也要複雜的多,所以海洋生物的生存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海洋生物最大的、共同的天敵,是人類。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給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環境的劇變給海洋生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更可怕的是,某些海域漂浮著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噸的塑料垃圾,這些肉眼可見的卻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或許還有更多垃圾沉積到了未知區域。

海洋在小學生眼裡是神秘、新奇的,講座現場學生情緒高漲,氣氛非常活躍。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同學們在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在此,李新正教授呼籲同學們及家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堅決不捕食海洋珍稀生物,拒絕海洋珍稀生物製品,保護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物,做海洋志願者!

講座結束後校尉衚衕小學的小記者們向李新正教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教授為他們做了細緻易懂的解答。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李新正教授在解答小記者們的問題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10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同時,巡講活動也來到了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我們請到了兩位海洋領域專家為學生們進行講座——李新正教授和周堅鑫教授。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周堅鑫教授,博士、教授級高工,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地質人才、國家專項工程首席、全國海洋地球物理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科普委秘書長。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被中國科協、中宣部、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在講座前,十二中的小記者們對兩位專家進行了相關海洋話題的採訪,專家們對此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小記者在對李新正教授進行採訪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小記者在對周堅鑫教授進行採訪

小記者認真思考提出的問題得到兩位專家的誇獎。採訪結束後,講座正式開始。

李新正

《乘「蛟龍」探探海》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同學在認真聽講座並記錄

在講座中,李新正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蛟龍號和蛟龍號的母船「向陽紅9號」,講述了親自隨團隊參加下潛作業的路線、地點、深度和過程中其他有趣的事。當講到「蛟龍號」控制板上必須熟記的按鍵時,同學們興奮地問教授「那都是些什麼按鍵?」「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一定要記住?」「按鍵有先後順序嗎?」……教授一一為同學們進行解答。之後,李新正教授給同學們展示了很多在「蛟龍號」上看到的生物和礦物:鎧甲蝦,海百合,「會游泳的」海參,雪蓮海綿,軟珊瑚,錳鐵結核等。最後,李新正教授介紹了「蛟龍號」上非常重要的部件——艙門。介紹完基本知識後,李新正教授拋給同學們一個問題:工程師要幹什麼?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經過四位同學回答之後,問題的答案浮出水面:「蛟龍號」載人艙的艙門是從外邊封閉的,從裡邊是打不開的,必須由專業的工程師將艙門打開,和「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的艙門是一樣的原理。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回答正確的同學

在講座的最後,同學們紛紛提出了各種問題:「蛟龍號下潛到海底需要多長時間?」「蛟龍號是依靠什麼動力或方式下潛和上浮的?」「乘坐蛟龍號在水下3700米處作業時,人會產生什麼不適嗎?」……看得出來,同學們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有許多思考。

周堅鑫

《南海生態島礁建設與海底探寶》

周堅鑫教授為同學們介紹了海洋與我們的關係,南海生態島礁的建設目的及過程,可燃冰的發現與應用。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我國的陸地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周教授告訴我們,我國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也是我國國土,所以實際上,真正屬於中國的國土是1260萬平方千米。

周教授為同學們講解了如何在南海我們原有的礁盤上建造生態島,既適合植物自然生長、鳥類棲息繁衍,又適合居民居住、生活。經過建設,南海島礁現已形成三個島——永暑島、渚碧島、美濟島,這三個生態島的建成使我們在南海擁有了真正的國土!

講完了南海的島礁,那在南海海域的海底又有什麼重要的發現呢?可燃冰,即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情況下形成的冰狀晶體,形態類似於冰,可燃燒,是二十一世紀的清潔能源。周堅鑫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開採可燃冰所使用的一系列先進機器和技術,並期望同學們能夠:提升海洋意識,致力中華崛起,專註於科技創新,實現海洋強國夢想!

講座的最後,關於南海島礁和可燃冰,周堅鑫教授也留了一些時間給同學們提問:「在南海島礁的建設過程中是否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海洋生態島礁的作用是什麼?」「如何將可燃冰中的天然氣和水分離?」「開採可燃冰的海洋鑽探船具備什麼樣的技術?」……現場的同學激情澎湃,周堅鑫教授也很開心同學們對海洋知識有足夠高的熱情。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兩位專家與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小記者們合影

兩位教授在講座之後與同學們分享了科普閱讀的重要性,將祖國未來的海洋科學發展寄希望於這些對海洋充滿無限好奇心,善於認真思考的同學們。「未解的科學謎題還有很多,等待同學們今後去探索!」至此,2018年全國青少年「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游海洋 玩科學 品文化|「海洋科技文化之旅」巡講活動北京站圓滿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首屆青少年中華古琴茶藝雅集活動亮相京城,《知識就是力量》為十位優秀少年兒童頒發小記者證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你為什麼會產生恐懼感?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