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連續12季9分+,它之後再無神劇

連續12季9分+,它之後再無神劇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11年。

12季。

如今,最後一季。

能創下如此現象級成就的喜劇,幾乎沒有第二個——

8次艾美獎獲獎,4次最佳男主角。

劇里的Bazinga,成了粉絲的接頭暗號。

《星際迷航》里,瓦肯人打招呼的手式,成了粉絲的招牌動作。

都這麼熟了,誰都不希望它結束十一年的陪伴。

但終於,最終的約會時間來臨了……

《生活大爆炸》第12季,被宣布為最後一季。

十一年的陪伴,即將落幕。

還沒等它結束,Sir已經開始懷念它。

11年後,謝耳朵跟艾米結婚了,小騷話一撩一個準。

艾米的表情hin到位了

霍華德跟伯納黛特有了第二個娃,賴在他們家的斯圖爾特還是沒走。

萊納德和佩妮,婚後生活很幸福。

或者是,被虐得很幸福。

而印度小哥拉傑什,依舊還是單身狗。

就算有了愛情,他也會憑實力弄砸。

不變的,就是這群好友,還有那張破沙發,和謝爾頓的座位。

Sir追了11年,硬從一個帥鮮肉,追成了一個帥叔。

當然肯定也有很多人,追了11年,把自己追得人老珠黃。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在炫耀什麼)

本以為,這群人就能這麼嘻嘻哈哈鬧下去……唉,還是我們太天真。

為什麼這部劇能活那麼久?

Sir今天,想為你總結幾個它特別不得了的地方,看看你是否也有共鳴——

首先,它是技術宅、理科直男的偶像收集手冊。

而且全頂級。

如果有喜歡太空火箭的,這有特斯拉CEO,馬斯克。

崇拜微軟的,比爾·蓋茨就會出現;

忠於蘋果產品的粉絲,也能在這看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物理迷們的口味,也必須照顧到位。

史蒂芬·霍金,算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老面孔。

霍金去世之後再重溫這集的時候,總覺得眼眶濕濕的。

除了頂級科學家們,《生活大爆炸》對DC、漫威粉也十分友好。

像第一代的蝙蝠俠亞當·韋斯特;

和每部漫威電影里,必須露臉的斯坦·李老爺子。

全方位滿足了直男各種愛好。

其次,從沒有一部情景喜劇,能在枯燥的數理化中實現喜感。

但它做到了。

也是唯一做到的。

第一季,謝爾頓跟佩妮分析,要不要跟萊納德約會。

他用薛定諤的貓理論解釋說,不管去不去,你跟萊納德的結果都是不可預估。

可以想像,佩妮一臉抓狂沒聽懂……謝爾頓偏偏一臉認真。

喜歡理科的,聽到物理概念用在約會分析上,必然噗嗤一笑。

聽不懂物理的,看著兩個不同頻道的人雞同鴨講,也能聽得入港。

在一年萬聖節,佩妮規定7點開始派對,這群社交白痴們7:05分就到了。

沒有女孩子會來這麼早啊……

為了更具備科學原理的展示效果,謝爾頓穿了個「多普勒效應」。

很顯然……也沒有女孩會欣賞多普勒效應。

當這些男生一臉興奮地站在佩妮家,自作多情地賣弄著物理知識,絲毫不覺得尷尬時。

現場觀眾簡直笑瘋。

Sir的物理差得要死,高中老師都拿Sir沒轍。

但看了這部劇後,居然也對什麼弦理論、超固體漸漸產生了興趣。

(物理老師,你仍然別指望我能說清到底是什麼鳥)

之所以《生活大爆炸》的劇本能有這麼多物理乾貨,那是因為劇組專門找了個物理、天文學的一流教授——

David Salsburg。

劇組會在開拍前一個月把劇本寄給David,在劇本中空出需要填入科學梗的空,讓他來填。

有時David還得負責劇本里物理知識的查缺補漏。

……一個科學家,硬生生被逼成了校對加段子手。

所以,《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學,基本都不是瞎編的,就算瞎編,那水準也是大學級的。

這種嚴謹,讓許多科學家願意在《生活大爆炸》上露臉、吐槽、懟同行。

好歡樂。

當然我們最願意看到的,就是一群高智商天才面對金髮女郎們不知所措的表情。

真的,好尷尬啊。

一遍遍的尷尬,冒汗啊。

笑點,來自普通人對一群「不正常人」的嘲笑。

《生活大爆炸》里,這群怪胎式的科學青年被稱為「Geek」,極客。

這三種解釋建議你全部記住,因為它的總和,才完美形容了《大爆炸》里的這群人:

一群擺脫了低級趣味的人;

一群痴迷電腦、高科技的人;

外加,一群社交笨蛋……

他們喜歡《星際迷航》,動不動就個科研試驗,就為了證明自己荒誕不羈的觀點。

喜歡任何高科技的東西,從航拍飛行器到VR,再到貫穿了整劇的外星人電腦。

或者,用機械手臂做些不可描述之事。

他們技術越牛逼,高科技玩具玩得越好,就越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好吧,不貼金了……就越顯得自己孤單。

多年浸泡在理性思維里,他們早就忘了怎麼跟女孩聊天,忘了怎麼跟普通人相處。

像是第一季,佩妮坐在謝爾頓的專屬座位上,聽著謝爾頓列舉一堆數據,去闡述「沙發上最右邊的位置」的優點:

冬天,這個位置離暖氣較近所以較暖;

夏天,通過窗戶吹進的風直接在這裡交匯;

看電視正好有個角度,不會太正,從而影響跟別人說話;

也不會太斜,從而造成脖子酸痛......

正常的妹子,估計已經在心裡跑過一萬匹草泥馬。

不止謝耳朵一個。

被老媽壓制太久、得不到關注的媽寶男萊納德,直到結婚還沒獨立的霍華德,面對女人完全無語的拉傑……

都是怪胎。

但《生活大爆炸》並不是因為取笑「笨蛋」才成為經典的。

當然不是。

萊納德的扮演者約翰尼說:「我本以為這是一部取笑聰明人的劇,但現在我覺得這更是一部捍衛聰明人的劇。」

這個時代,早已離開了《老友記》,離開了金髮美女電眼美男的套路愛情故事。

如今的宅一族,看著這些遊走在正常邊緣的傻蛋們,卻時常看見自己的影子(當然智商還是不能比)。

萊納德和佩妮,是其中的愛情擔當;

霍華德和伯妮黛特,是家庭擔當;

謝爾頓和艾米,屬於尋找自我平衡的生活方式擔當;

拉傑,屬於……單身狗擔當。

總有一個角度,讓你在他們身上發現自己。

沒朋友,沒女友的自己,沉迷遊戲,沉迷固執的自己。

有點小變態,還藏藏掖掖,怕被人發現的自己。

其實智商反而更像個無用的東西。

因為不管智商高不高。

我們都努力想讓自己顯得正常一點,與周圍的人相處愉快一點。

就像謝爾頓,他再聰明,也常常因為學習相處之道,搞得自己都覺得不愉快。

當他終於遇上愛情,又開始患得患失,全盤遭遇愛情的煩惱。

畢竟,解決理科問題,總比解決女朋友為什麼生氣要容易太多……

但討厭與不習慣,也在慢慢改變謝爾頓。

從一個不願與外界親密碰觸、連感冒都覺得被病毒吞噬的人。

居然會變得,願意主動跟一個人接吻,交換口腔里的一億八千個細菌。

謝爾頓慢慢變得正常一點點了。

我們也從爆笑中,看得有點小感傷。

謝耳朵的路線,也是其他人的路線,這劇越往後拍,這群人越正常。

找到心上人,開始同居、結婚、生子,歸於平淡。

曾經的謝爾頓理解不了婚姻的樂趣,認為找不到「比自己更有意思的人」。

但不知哪一天,他也找到了。

他們改變了一點點,但也沒有丟掉從前的自己。

佩妮還是看不明白萊納德的科學雜誌,伯妮黛特還是有著霍華德老媽的氣質;

艾米還是無法理解謝爾頓的「性生活」計劃安排表……

不論智商、選擇如何,都阻擋不住這些笨蛋們以最不理性、最笨拙的方式去證明自己的愛。

這十一年,是他們長大了。

也是我們長大了。

是Sir長成了更沉穩的帥,是你收穫了更沉穩的內心。

其實看這劇,你知道Sir最感動的是啥嗎?

《生活大爆炸》里的幾扇門。

門,是宅一族最常見的物體。

我們開門,關門,是在觀察外界,或者與自己獨處。

我們敲門,出門,是要主動接觸別人,或者主動體驗世界。

在一遍遍的離開、告別、敲門、開門裡。

我們學會了妥協與溫柔,學會了堅守與開放。

我們幾乎同時明白了——

孤獨的缺點,以及孤獨的珍貴。

謝謝《大爆炸》,你不是賣弄聰明,你是真聰明。

這一季結束後,我還會想你。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拍部電影就被關?我希望他是最後一個
亞洲最好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讓人相信久違的奇蹟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