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漁父——煙波釣徒張志和
原標題:永遠的漁父——煙波釣徒張志和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
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因其母娠前夢見有神仙獻靈龜吞服,故取名龜齡。在過去的時候,烏龜的地位比較高,和龍、鳳凰、麒麟並稱為「四靈」——用烏龜罵人是以後的事。後唐肅宗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賜名「志和」。
張志和童年聰明伶俐,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就能做文章,且過目成誦。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張志和跟隨父親在翰林院遊玩,翰林院宋學士以錦林文集戲之,張志和過目成誦,傳為佳話。
唐玄宗聽說後,親自出題試考,張志和對答如流,玄宗甚感奇異,賜優養翰林院。天寶六年(747年),16歲的張志和因在道術方面的一技之長,被李亨賞重,增補京兆戶籍,遊歷太學。
肅宗非常喜歡張志和,讓他做待詔翰林。這是非常閑散的職位,除了伺候皇帝寫寫文章,沒有其他的事務。至德二年(757年),張志和由外官擢至內官,奉上皇還西京,封(吏部)金紫光祿大夫,享正三品待遇。
因力諫肅宗收回對回紇的苛刻條件,納陳時事,被貶南浦尉。同年其父離世,於是至德三年(758年)已經倦怠了官場的張志和,便以「喪父」為由脫離官場。
皇帝擔心他會寂寞,賞賜給他一個奴僕和一個奴婢。奴僕和奴婢都非常年輕,張志和把他們兩個配成夫妻,把男的叫做「漁童」,把女的叫做「樵青」,讓漁童划船,樵青煮茶。從此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自稱「煙波釣徒」。
張志和志在江湖,他的哥哥張鶴齡,害怕他失蹤或者當道士,就在湖州的太湖附近給他修築了一座茅草房,花樹掩映,非常幽靜,張志和就在這裡住下了。平常的時候,他便坐在一塊豹子皮上,臨溪釣魚。以前姜太公釣魚用直鉤,志不在魚,要釣王侯。張志和釣魚的時候,魚鉤上沒有魚餌,他也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欣賞滿溪的煙波,自得其樂。
有一次「茶聖」陸羽和當過宰相的裴休一起去探望他。陸羽說:「你住在荒郊,和大家的來往太少了。」張志和說:「我們住在同一個天空下,好像住在同一間房子裡面,晚上升起的月亮,同時照耀著每一個人。這樣說來,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呀,那就談不上什麼你來我往的見面了。」
還有一次,他去拜訪顏真卿,顏真卿看到他的漁船又破又小,就提議給他換一艘。張志和說:「我倒寧願把我的房子都搬到水面上,漂浮在苕溪和霅溪之間,這就足夠了。」
張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詞並有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他的《漁父詞》源於吳地吳歌中的漁歌,他的五首《漁父》詞,特別是第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詞調與意境完全相符,再襯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韻遠,很有藝術魅力,因此廣為傳誦。
白鷺、桃花、流水、鱖魚、輕舟、漁翁、斗笠、蓑衣、畫境悠然而生,絲毫沒有多餘造作的痕迹。自然天成,疏淡中自有深意,簡潔中內藏玄妙,虛實相間,濃淡相宜。
晚唐釋德成39首《漁父撥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漁父》。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亦有《漁父》詞十八首,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的《漁父》。此後的詞壇大家和凝、歐陽炯、李珣、李煜所作《漁父》,其內容大同小異。均受張志和《漁父》詞的影響。可見對後世的詞人影響之大。
張志和的《漁父詞》問世大約49年(823年)後傳到日本,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並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直接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
大曆九年(774年)冬十二月,張志和在湖州東平望驛鶯脰湖,因酒醉溺水而逝,年四十二歲。他因水結緣,又死於若水,成了永遠的漁父。從此,《漁父》這一詞牌,獨領風騷者,唯張志和一人而已。
※因寫了一首詩被皇帝賞識提拔,他的愛情故事更加曲折離奇
※一入宮門深似海?未必,看看乾隆的令妃就知道什麼是人生的贏家
TAG:國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