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的藝術中去汲取生命能量
因緣組合我們通常講,就像泡咖啡理論。什麼叫泡咖啡理論?我們好像沒跟各位講過,你會喝咖啡嗎?我們能不能這樣假設,嘴巴就是杯子?喝咖啡乾脆一點,把咖啡倒進去,糖倒進去,奶精倒進去,然後舌頭當湯匙,搖一搖,有沒有這種泡的?大概沒有吧。
反正都要倒下去了,我不要洗杯子,是嗎?那你更乾脆一點,反正到肚子裡面都一樣,咖啡吞下去,奶精吞下去,糖吞下去,可以不可以?泡咖啡這樣泡的?我告訴你,腸子會笑斷。而事實上你會發現,現在三合一包的,你看看裡面是三個都有,但是你會發現,當這三個東西在一起的時候,你現在注意看,一湯匙的咖啡是黑色的,一湯匙的細糖是白色的,一湯匙的奶精粉狀的。三個在一起,你把它搖一次。
你看我們第一會的時候,是三個都沒搖;第二會的時候是搖一次了,均勻不均勻?不均勻;第三次再搖一次,你一直搖一直搖的時候,他會搖到很均勻時候,假設搖到很均勻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就是因緣重組完畢。對不對?那麼你剛開始那個時候,是因緣還沒重組,你不可能通通倒在嘴巴裡面,一定慢慢的慢慢的,那叫很生澀的人。現在我們有很多人一學佛就要急著要一下子成佛的,那個人他就是這種泡咖啡法,咖啡、奶精、糖倒在嘴巴裡面,他一次就要成佛了,不可能。
我們一定要放在杯子裡面,真正想要把它攪拌的,不是直接從粉狀攪拌的;你要記得,絕對不是直接從粉狀攪拌的,他從哪裡攪拌?加水下去時他才能夠真正地均勻,到那個時候你才會去品嘗它,品嘗它這個時候才是我們要講的咖啡理論。品嘗的時候,你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品嘗的時候,你去提升你的生命品質。各位,你可要先弄清楚,想要品嘗,想要提升生命品質之前,你要先學會如何泡咖啡。要不然,你說我喝咖啡,咖啡、奶精、糖都倒在嘴巴裡面,這樣喝不知道誰發明的,發明喝咖啡的人,會被你笑死了,會被你這種喝法的人笑死了。
同樣的,這就是組合。菩薩在這個地方示現,跟眾生相結合的時候,他以他的一切智來跟眾生的業力相調和,我們的世界就成就了。而在調和的時候,菩薩與眾生兩者都共同在集善根,不是菩薩就不要修了,菩薩也還要修,而菩薩修法跟我們修法不一樣。我們修法是單向的接收,菩薩修法是多方向的,是全方位的。我們現在在訓練,從單向的吸引作基礎,然後你一定要建立全方位的修行方式,能夠一方面吸收,又一方面能夠教他。菩薩是借著教他的時候,再吸收回來,再學回來。所以菩薩在講經、弘法、渡生的時候,絕對不是一種單純的生命能量的消耗,大家要記得這一點。假如是單純的生命能量消耗的話,他的生命很快要枯竭,他不是。他在教化眾生的時候,他會產生喜悅,從這個喜悅當中,他再來充實他自己。
但是這個喜悅有兩種現象,我們要分清楚。一種,我教了眾生以後,我覺得很高興的喜悅。這種不是我們講生命中的喜悅,這是一種滿足感。我們種花,種了十棵,死了八棵,活了兩棵,然後頭搖一搖,再種一次,種了十棵,死了兩棵,活了八棵,蠻有成就感的。這是一種交易行為的情況;一個菩薩所得的喜悅,種了十棵,活了一棵,死了九棵,他是看生命的成長跟綻放,他在這個地方看那唯一的一朵花,或唯一存下來的一個活的生命體當中,他能夠吸收到它的生命能量,在這個地方綻放出來的生命的光輝、生命的芬芳,才是真正的喜悅。
所以他從這個地方所獲得的,跟成功的量多少無關,他是不僅從成功上面獲得喜悅,甚至於從失敗當中他也可以獲得喜悅。這個是菩薩特殊的地方,他從生命上面去獲得喜悅,跟我們從事業成功上面獲得喜悅是不一樣的,因為菩薩本身,它是對於生命去擷取生命能量的,不是從事業上面去得到一種安慰。
同樣的情況,你看藝術家也一樣,藝術家在創作,他假如是為了他的價碼高低而感覺到喜悅的話,那只是一種成就的滿足感,他沒有獲得生命的能量,那這樣的不能叫藝術家,只能叫藝術匠。真的一個藝術大家的話,他會對於他的作品去感受生命的能量,他在創造是一種生命能量的一種展現,一種生命感的體現,他借著物相把它表達出來。所以你去留意,不管繪畫、書法、雕刻、音樂、小說、詩詞、攝影……都一樣。一者把我們所感受到的生命能量展現出來,一者又能夠從標的上面去汲取那個生命能量。
所以我們說生活本身是一件藝術品,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這藝術品從哪裡展現,從你的一舉一動當中展現的,你自己去感受看看。你在種花,你在享受生命,還是只是一種勞動而已?你在喝咖啡,是在享受生命,還是只是一種塵境的干擾而已?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菩薩教化眾生,他不是白白地消耗他的生命能量,他從教化眾生上面他吸收生命能量,所以我們說他是全方位的,這樣的話菩薩跟眾生才能同集善根。這個地方,非常非常地希望大家好好地去體驗。
擷自《世界成就品》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