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是一名好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好的「領導」!

諸葛亮是一名好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好的「領導」!

原標題:諸葛亮是一名好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好的「領導」!



今天,我們繼續寫三國猛將系列的內容,之前談及了張飛、典韋、徐晃等諸將,內容可在本號中搜索閱讀。本次我們談談蜀國丞相、忠武侯諸葛亮。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人們對他的評價頗高,有的地方將其奉為「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本在襄陽隆中隱居,因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他,使他出山助劉備復興漢室。諸葛亮沒有辜負劉備的厚望,制定了一系列的軍事部署,連孫抗曹、於赤壁打敗曹軍、入蜀稱帝,與曹孫形成了三國鼎足之勢。要說劉備能夠稱帝,功勞諸葛亮第一一點都不為過。有人會說,劉備賬下大將雲集,有關張趙馬黃……功勞怎麼是諸葛亮第一呢?



一個軍隊打仗只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雖能一時得意,卻不能永遠安穩,俗話說有勇無謀指的就是這回事。而核心的指揮長官就是一個軍隊的靈魂,是可以讓這個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腦。像楚漢時期的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項羽雖勇猛有餘卻智謀不足,雖然有范增這樣的智者輔佐,但項羽剛愎自用並不聽從指揮,導致最後的十面埋伏、烏江自刎。而他的對手劉邦出身貧寒,卻得到了張良、蕭何、韓信這樣一等一的能臣智者輔佐,終能取得天下。而諸葛亮在蜀軍中就扮演著軍中靈魂的角色。


司馬懿是魏國的第一大謀,可以說與諸葛亮不相上下,但聽聞諸葛亮之名也會懼怕三分。在蜀國後期,關張趙馬黃相繼離世,「蜀國無大將廖華成先鋒」形容蜀國後期的人才凋零非常嚴重。此時的蜀國依舊強大,虎視眈眈的覬覦天下,依舊有一統天下的能力。為何如此呢?原因就在於諸葛亮還活著,這個軍隊的核心指揮長官還在。雖然關張趙馬黃這些一等一的大將已經不在,但這並沒有影響到蜀國軍隊的強大實力!



諸葛亮再無所不能,畢竟也是肉體凡胎,也有生老病死的宿命。在諸葛亮去世後,蜀國軍隊似乎一下子就成了烏合之眾,瓦解殆盡。儘管後期有自稱諸葛亮後人的姜維勉勵支撐,但也不能抵擋魏國的虎狼之師。


公元263年,魏軍五路伐蜀,雖然姜維將魏國大軍阻擋在劍閣,但由鄧艾率領的另一路魏軍從景穀道偷渡進兵至成都,當時的蜀國國君劉禪投降,自此蜀國滅亡。



上面我們說的並非僅是對蜀國興旺的評述,而是表述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之偉大,正因為他的存在,蜀國才能從一個小國逐步成長為大國,以致後來與第一大國魏國分庭抗禮。但是,也正是因為他,蜀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導致其死後無人能接替他,國家實力一落千丈,直至沒落。



為什麼說是因為諸葛亮致使蜀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呢?我們從對諸葛亮的評述上可以知道,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是一個好的領導,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親自操持,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這不是一個領導應該做的事,若事事過問事事親為會有以下問題。


一、會助長屬下慵懶之勢;


二、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人才,令人才匱乏;

三、打擊下屬的工作積極性,致使團隊間的凝聚力下降;


四、下屬得不到歷練從而致使蜀後期青黃不接。



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問題,助長下屬慵懶之勢。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智謀是舉世無雙的,在一件事上若他做出了定奪,就算有人的策略會更好他也不一定會採納,長期如是便沒有人願意動腦子思考問題,只要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實施就可以了,這樣形成了一群慵懶的下屬。



第二個問題,在有新的人才來到諸葛亮賬下效力時,他會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這個人。我們前面說了,諸葛亮的智謀是舉世無雙的,能夠和他媲美的人古今也沒有幾人,所以他的這種評判標準肯定會減少或者說是沒有合適的人才湧現。



第三個問題,諸葛亮的下屬都是慵懶之輩么?這到不一定,據《三國志·魏延傳》注引《魏略》載,在諸葛亮進駐漢中,準備出兵北伐時,魏延獻計攻打長安,而諸葛亮並不採納,致使魏延對諸葛亮極為不滿。其實,魏延的不滿諸葛亮早就發現了,他在五丈原臨死前對姜維說過,自己死後,魏延必反。還留下一道錦囊除去魏延,自此,蜀國又少了一員悍將。我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諸葛亮「斬」魏延是錯的,若魏延不死其囂張氣焰畢會成為蜀國的禍害。諸葛亮在時還能壓制他,諸葛亮不在後他反是遲早的事,所以魏延的死對蜀後期是有益的。我們說的是,魏延在向諸葛亮獻計時,其並不採納,嚴重打擊了下屬的積極性,從而致使魏延不滿,導致內部的團結瓦解。



第四個問題,當一群慵懶的人在諸葛亮的面前做事,以諸葛亮的命令馬首是瞻,諸葛亮的帥領是得到了順利的實施,當諸葛亮不在時,這群慵懶之人便少了大腦的指揮成了烏合之眾。雖然,有諸葛亮的學生薑維代為指揮軍隊,但諸葛亮在時的權威太盛,姜維完全掌握不了大局,再加上之前諸葛亮對人才選拔的失當,致使蜀後期青黃不接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縱觀以上四點,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在軍事才能和個人能力上有著非常卓著的表現,但在治國理政、選拔人才上面確實有失妥當之處,「成亦孔明敗亦孔明」,蜀國的建立與強大諸葛亮該記首功,但後期的衰敗和人才匱乏也是諸葛亮的「殫精竭慮」所致。一個好的領導絕不是大撒手似的放任下屬,但也不能事事將屬下拴在自己的褲腰帶上。



「行於世,當識人,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當知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當責人,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這些諸葛亮做的確實不好。胸懷寬廣、知人善任、禮賢下士、鼓勵屬下、賞罰適度、團結隊伍、重用賢臣……這是一個好的領導應該具備的,這一點司馬懿要遠勝諸葛孔明了!



作者:濱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兒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那些年兒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