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德國新移民法將如何影響中國留學生在德就業?

德國新移民法將如何影響中國留學生在德就業?

近日,德國聯邦政府頒布了德國歷史上第一部移民法《技術移民法》,官方正式承認德國為移民國家。一份在德國的穩定工作成為外籍人士取得居留權的唯一評判標準,並取消了對身份、專業、語言、學歷等的一切限制。此外,為了吸引尚定居母國的外籍專業人才,德國政府將簽發六個月的找工作簽證,申請人只需具備基礎德國水平、六個月簽證期內的生活開銷以及大專以上文憑即可。

在政府因難民危機而支持率一路走低的當下,新移民法的頒布是默克爾領導的大聯合政府為數不多的受到各界讚揚的政治成果。該法被視作德國應對老齡化以及保持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政策之一。《明鏡周刊》發表評論稱:聯邦政府終於意識到了一個長久以來就存在的事實——德國一直都是個移民國家,這是前進的一步,但這一步還是太小。

持有同樣立場的還有飽受用工荒的德國僱主協會。其發言人指出:針對外來技術人才的簽證管理工作應當進一步和外國人管理局分離開來,這樣才能加速辦理手續的流程,進一步鼓勵技術移民來德國。而立場偏右的《日報》更是尖銳地指出:是時候讓移民政策更實用主義一些了,德國需要有技術的移民,而不需要什麼都不會的難民。

新移民法預計會吸引大量東歐國家居民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居民進入德國,該趨勢其實早已體現在過去數年的人口變化中。德國目前擁有外籍居民1060萬人(約佔人口的13%),除去因為歷史原因而在德定居多年的土耳其裔群體之外,東歐諸國以及亞洲戰亂國家是近年來德國最大的移民來源國,且數量呈明顯增加態勢。

歐盟中的東歐國家以及敘利亞、阿富汗是德國最大的移民來源國。數據來源:商報

首先因新移民法而獲益的無疑是歐盟中的東歐諸國居民。儘管歐盟境內人員流動理論上不受限制,但是此前東歐居民——特別是剛進入歐盟兩年的克羅埃西亞——在德國長期工作仍需申請和專業掛鉤的工作簽證(Arbeitserlaubnis),即使德國和歐盟在2013年已經簽訂協議,準備廢除該規定,但依然留下了數年的過渡期。新移民法去除了工作簽證必須和緊缺專業掛鉤的規定,對於無需找工作簽證的東歐國家居民來說,等於掃除了最後一個障礙。

新移民法針對的另一個群體,則是困擾德國已久的難民。自從2014年難民危機以來,德國已經接收了超過150萬難民。根據德國勞動局的資料,超過31萬難民已經順利找到工作,不過這些已經在納稅的難民中卻有不少被證明系偽造身份,最終部分被遣返回國。而不少有前科的難民,卻因為母國處於戰亂狀態而無法被遣返。「不切實際的「 難民融入政策也正是近兩年崛起的另類選項黨(AfD)批評聯合政府的最有力武器。

大聯合政府在新移民法中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變軌」(Spurwechsel),即把難民問題轉變成移民問題。德國社民黨(SPD)發言人表示:對於能夠找到工作、已經融入德國的難民,即使難民申請被拒絕了,我們也應該給予機會。

不過德國的新移民法適用範圍並不止步於歐盟居民和難民,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人才才是該法的核心。而對於在德華人,特別是中國留學生,新移民法儘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可能,卻並不等於降低了在德國就業的難度。

德國一直以來都不是華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國,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資料,截至2017年,在德華人共有13.6萬人(不含華裔),這個數量相比鄰近的英國和法國超過40萬的華人社區規模偏小。但是得益於2005年《居留法》的正式施行(該法為新移民法的前身,其中規定僅對高學歷和緊缺專業人才方能發放工作簽證),以及新世紀以來中國留學生數量的快速增加,在德華人的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幾乎翻了一倍。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相比於法國的華裔人群可以追溯到一戰時的中國勞工,以及英國一直以來的語言和教育優勢,德國的華人社區起步較晚,因此年齡結構也偏年輕,平均年齡僅為31歲。在德華人的年齡段主要分布於20到30歲(佔比約40%),主要對應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在德留學生群體。30到40歲的華人也佔到了20%,其中大多數為2005年《居留法》生效後留在德國工作的留學生。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外國人管理局

在德華人的人口年齡結構也反映在其簽證類型上。根據德國外國人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在德華人中持有學生簽證的比例最高,超過32%(40095人)。持有工作簽證的華人佔13%,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留在德國工作的留學生;根據《居留法》的規定,在德工作期滿若干年之後,工作簽證將轉換成永久居留,這部分華人佔到了25%。永久居留以及歐盟藍卡都允許攜帶配偶,這部分持有家庭團聚簽證的華人也佔到了16%(19900人)。

與對待難民的「大度」不同,《居留法》顯得十分務實而功利,對於移民的限制也極多,超過一半的在德華人所持有的簽證都直接和工作、學習掛鉤。與英語國家不同的是,德國對投資移民的要求十分嚴格,在註冊資金、僱用人數和收支平衡的規定下,從2010年至今的華人投資移民僅有數百人。

中國留學生在德國華人群體中的相當規模,主要源於幾乎免費的大學教育以及近年德國景氣的經濟形勢。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德國的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2017/18學年的註冊在校中國留學生(39540人)甚至超過了德國的第一大外國族群土耳其人。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DAAD

對於在德的中國留學生而言,一方面,新移民法放開了工作和專業必需對口的限制,使得非熱門專業的留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往倘若學習商科的留學生在畢業後準備從事翻譯行政類工作,或從事自媒體等自由行業,德國勞動局會以專業工作不對口為由而拒絕頒發工作簽證。

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新移民法仍未實施的當下,在勞動力短缺的大環境下,在德的中國留學生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首先德國企業更傾向於招收有工作經驗的僱員,例如大眾集團在德國範圍內空缺的1200多個崗位中僅有不到200個沒有對工作經驗提出要求,而這200個崗位中絕大部分都是預留給德國特有的「學徒制」新員工。其次中國學生在語言和實際操作經驗上毫無優勢。對於德國公司而言,中國學生語言能力並不突出,內斂的文化使得他們主動融入團隊的時間更長,對於招收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十分謹慎。

而新移民法主要為有工作經驗、而缺少德國學位的非歐盟國家居民開啟了一條捷徑,這也意味著中國留學生將面對更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印度的競爭壓力。

以專門針對高薪酬技術人才的歐盟藍卡為例,根據德國移民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德國共簽發了58030張歐盟藍卡,其中26.1%申請者來自印度。相比之下,來自中國的申請者僅佔9%,和俄羅斯(7%)的申請人數相差不多。而同期在德的印度和俄羅斯留學生人數還不到中國留學生的一半(分別為17570和14320人)。

在過去數年間簽發的藍卡中印度裔比例最高,佔26.1%。圖源:德國勞動局

如今,在德的中國留學生可能還將面臨來自中國國內競爭者的壓力。以往即使是德國公司從中國子公司僱傭員工,該崗位也必須是德國勞動局規定的61個緊缺專業之一;即便是緊缺專業,若僱員不具有德國大學學歷,申請歐盟藍卡時勞動局還會對申請者的學歷背景進行調查。勞動局為此特別和外國學歷認證資料庫Anabin建立合作關係,以中國學歷為例,Anabin列有中國國內所有原985、211高校數據並根據本科錄取批次劃分檔次,其中只有得分最高兩檔的申請者才會被勞動局認可並簽發藍卡。

如今新移民法明確廢除了對於緊缺專業以及學歷的要求。德國施坦博諮詢公司的總監李達就在和《德國之聲》的專訪中表示:對於那些來自中國的專升本或成人教育升本科畢業、但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從業人員來說,他們到德國申請工作移民還是非常樂觀的。特別是隨著英語國家移民政策的日益收緊,給了德國更多吸引人才的機會。

曾經和義大利、日本並稱為超老齡化三大國的德國,如今似乎找到了應對的方案。大量的移民使得德國又重新年輕了起來,人口數量也再次增長。一向死板又經驗主義的德國人,即將在歡迎移民的道路上狂奔,這是飲鴆止渴還是邁入多元化社會?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作者為界面新聞德國特約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興源環境業績下滑欠款增加 要接盤的國資是誰?
漢能打造多價值「新物種」 全球發布會發電的牆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