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易混淆的4現象,身體濕重的信號,5件事做起來,讓你冬暖如春

易混淆的4現象,身體濕重的信號,5件事做起來,讓你冬暖如春

濕氣猶如水垢,當水越多且「毫無」流動性時,則水垢形成不僅快且厚,不用非一般的手段是無法清除乾淨的。

時間久了,體內細胞間也會像水的容器一樣,布滿水垢,導致縫隙便小,危機身體健康。

當然,濕氣在超過身體可代謝界限的這段時間裡,身體會誠實的給出信號,就看你是否留意且採取措施了!

易混淆的4種現象,其實是濕氣重的信號,請銘記於心。

第一種:一上稱,腿就抖

稱體重,是很多人都有的習慣,為了自律,最主要的是為了「省錢」。

為什麼說是為了「省錢」呢?因為,連吃東西的勇氣都沒有了。

可是仔細想想,自己又沒有做什麼,體重怎麼就無故加重了呢?

很多人都說是肝毒重,毒素把細胞「養」大了,且脂肪代謝出現異常,人就重了。

或許有一定的關係,但最主要還是濕氣的問題。

因為,濕氣在細胞間夾縫求生,為了自保,只好不斷把細胞間隙擠大,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同時,濕氣重意味著新陳代謝出現異常,無論是多餘的水分還是脂肪都越積越多,而這兩者恰巧是「異性關係」。

正如我們所見,男女相吸,磁鐵異性相吸,可見水分和脂肪遇見了,便生成了「胖」,體重自然就上升了。

第二種:經期前後困到眼睛睜不開

女人每個月都會被月經折磨一次,雖然痛但快樂著,只是痛經就算了,無論在什麼狀態下一下子就「雙眼一閉失去意識」。

上次便有一名女朋友,在開會時不小心「睡著」了,華麗麗的跟獎金擦肩而過。

或許就有人疑惑,經期犯困難道不就是因為生理性流血,體內營養流失嚴重,引起的嗎?怎麼跟濕氣扯上關係了?

其實,濕氣重會降低身體抵抗力,限制內分泌分泌,以及濕氣有損體內陽氣,易消耗氣血,甚至堵塞血脈等,從而導致疲憊加重,以及引起腹瀉、四肢無力,頭暈,低燒難退等。

第三種:皮膚長水泡神似「水痘」

「水痘」是一種可怕的存在,且易於傳染,因此聽則恐慌不安。

而濕氣引起的水泡其實跟「水痘」在某種意義上是類似的,只不過是輕了十幾等級的皮膚問題。

不過水泡也不可抓破,其所含液體會感染周邊,不斷「繁衍」。

水泡的出現不是因為過敏或者真菌感染引起的嗎?怎麼還跟濕氣牽連起來了呢?

其實是因為體內的水分多,導致身體已經嚴重超載,而排泄水閘已經「關閉」了,身體為了更安全「駕駛」,只好強制性將其「請下車」,於是,水只好「破皮」而出,撐腫皮膚,從而形成水泡。

第四種:暫時性「耳聾」

「耳聾」意味著聽力下降,是神經系統所致,不過往往是長期性的。

而短暫性「耳聾」,是因為體內濕氣重,引起「油耳朵」,則耳道內分泌物多,且濕潤,堵塞通道,從而出現聽力「下降」,不過只需將耳朵清除乾淨就沒事了,只是濕氣一日不除,根不拔,不斷催化耳屎形成。

此外,濕氣重,則身體偏陰,脾臟陽氣削弱,身體只好讓腎陽代替,殊不知,濕氣陰戰勝腎陽,濕氣「吞掉」腎氣,則腎氣缺乏,從而導致聽力下降。

濕氣重,陽氣衰,則怕冷怕凍,這5件事做起來,讓你冬暖如春

第1件:動起來,哪怕按按穴位

很多人快到冬天時,反而更高興了,因為可以大吃大喝了,一方面是因為冬天衣服足以遮擋下垂的肉;另一方面是因為只有把脂肪堆起來了,才有熱量抵抗嚴寒。

殊不知,往往養了一群白眼狼。

其實,要想冬天不那麼怕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

其一;鍛煉身體,強化體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且鍛煉還可以瘦身塑形,以免胖成「米其林」。

其二: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促使體內濕氣排泄,防止濕陰抑制陽氣的生成,一旦濕陰弱,陽氣強,身體自然有資本抵抗嚴寒了。

可見,運動是如此的重要。

但是,科技的發達,把人給養懶惰了,出門有車,上樓有電梯等,連走路的「機會」都沒了。

另外,時間也全耗在工作之上,更別說擠出時間運動了。

照這樣子下去,小小年紀便得了「一身病」。

因此,無論怎樣都要讓自己動起來,實在沒時間,按按穴位也行。譬如:曲池穴、委中穴、足三里、陰陵泉穴、豐隆穴等。

第二件:唱歌,哪怕鬼哭狼嚎

很多人都知道,唱歌可以練肺部,其實唱歌也可調理脾臟。

話說,「脾在志為意,在聲為歌」,可見,唱歌可調理脾臟,疏通脾氣,強化脾臟運水化水能力,從而降低體內多餘水分。

此外,全身性投入的唱歌,可燃燒脂肪,讓人變得興奮,意味著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不斷加強,從而起到瘦身,減肥,排毒祛濕之效。

因此,唱歌不單單只是娛樂項目,同時也是健身手段,因此,閑暇之時可高唱一曲,哪怕鬼哭狼嚎。

不過唱歌期間要注意多喝水,且不要一次性連續唱,以免健脾祛濕不成,反而削弱了脾氣。

第三件:喝茶,哪怕帶點苦澀

當人累了,卻還不得不工作,開車等,便會依賴於功能飲料,久而久之就「上癮」了。

偶爾喝一次還好,要不然,其所含的糖分會破壞身體代謝,引起肥胖,限制濕氣排泄。

因此,要想提神,可喝茶,其所含的氨基酸等可滿足任意所需,還可融化濕氣,促進機體代謝廢物,減少體內水分含量。

除了傳統茶,新款花草茶也是不錯的選擇,譬如烏草根砂仁茶。

這款茶是由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蔘、紅豆、桔梗、淡竹葉等20種配製而成。每天早中晚各喝一杯,即可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另外,每天除了食物所攜帶的水分外,飲水量要達到2升,才可將水化濕利濕功效發揮到極限。

第四件:糾正「一日三餐」

很多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把正常的早、中、晚三餐往後移形成了中、晚、夜,同樣是一日三餐,但是後者,往往讓身體承受不住。

其一:吃宵夜,自然少不了啤酒跟海鮮,而這兩者正是導致濕氣加重的因素,此外,太晚吃飯,食物無法被消化,傷胃的同時也傷脾。

其二,不吃早餐,陽氣生長缺乏營養,抵抗濕氣的能力下降,讓濕氣有機可趁。此外,營養缺乏,血液生成不夠,滋養脾力道不足,則運水化濕能力削弱。

因此,一定要把錯誤的一日三餐糾正回正常軌道,才能讓身體有資本抵抗濕氣,預防濕氣侵身,且脾強壯,濕氣便無處可逗留。

第五件:把調料品「神化」

我們都知道,生薑只不過是常見的一款可去腥味...的調料破,其實,用對了,也可將生薑「神化」,比如祛濕。

1、早起吃生薑,僅需3片

在喝完溫水後,將煮開的生薑片,放在嘴中慢慢嚼爛,後食用即可。

效果: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健脾養胃,驅寒保暖。

2、肚臍上塗薑末

將生薑研磨成沫,塗在肚臍(神闕穴)上,後用創可貼、紗布等,把肚臍「封」起來,最好睡前弄,隔天醒來取下來。

效果:驅寒暖身,健脾養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笑環境 的精彩文章:

肝炎會傳染?不用驚慌,這幾種肝病沒有問題,快來看看!

TAG:搞笑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