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原來,我們一直誤會了慈悲……

原來,我們一直誤會了慈悲……

什 么 是 慈 悲?

同 理 心

那 同 情 心 呢?

想問問大家,下面這道選擇題,你們會選什麼?

這道選擇題來自一項經典的情商測試,因為是情景模擬,所以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所謂的正確答案如下:除了A選項是零分外,各項均有分值,最好的是D。

這道題的關鍵,最核心的是不要輕易否認別人的情感。

看看得零分的A選項,在你眼裡,這個朋友的大怒很可笑,你絲毫沒有和他同仇敵愾的意思,反而表現得很高人一等,想勸他別在意了,不過小事一樁。

據說,在人際關係中無數次說出或能想到的批判,往往指向同一個常見的問題:對方缺乏同理心。

1

如何有效安慰別人

那到底什麼是同理心?Youtube上一條50萬瀏覽量的3分鐘短片,告訴了我,並教會了我如何有效安慰別人。

2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

同理心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它和同情心不同,擁有同理心的人不是站在高處去憐憫弱者,而是站在對方的位置,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情緒。

同理心激發連結,但同情心卻促使失去連結。

短片中提到,Teresa Wiseman是名護理學家,在他的研究里很多都與同理心有關,

他提出了四種同理心的特性:接受觀點、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或是認同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不加評論。這可不容易,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喜歡去評論別人。

看出他人的情緒,接著並嘗試與他交流,同理心是種與人一起感受。

就好比當某人好像陷入一個地洞里,而他們從底部大叫說,「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快受不了了!」然後我們看到了之後說,「嘿」,並爬向下面說,「我知道在這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

而同情心則是,「哇,真糟糕啊,對吧?呃,現在你想要來點三明治嗎?」

3

讓事情好轉的是連結

不是回應

當某人剛與我們分享一些極為痛苦的事,我們經常會試著用同情心的態度,拚命要擠出一線希望。

當有人說,「我流產了」

我們會回答,「噢,但至少你知道你能夠懷孕」

當有人說,「我覺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

我們會回答,「至少你有段婚姻」

當有人說,「John快要被學校退學了

我們會回答,「至少……他還是個優等生」

每當我們面臨類似這種非常難受的對話時,我們經常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希望事情會好轉一些。

但如果我跟你分享的是件非常難過的事,我寧願你說,「雖然我現在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事實上,「回應」很少會讓事情好轉,而真正能讓事情好轉的是「連結」。

難怪有人說,當我們需要被理解時,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同理心,而不是一顆同情心。

4

真誠的感受對方

我們需要學會真誠地去感受對方,體會對方。這才是我們在交往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同理心,說白了,就是如果你處於和對方相同的境遇中,你會怎麼做。如果你能想像出當時的情景,一切就會自然而然了。

一直用同理心對待他人,很快這就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說大道理誰都會,但不是誰都能做到。永遠不要教育對方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安慰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個最真切的擁抱。

總結

我們習慣把同理心分為三層境界來說明:

第一層境界: 理解對方所表達的言語、行為和肢體。這是最簡單的層次,當然也是很困難的層次;這是區分一個人有無同理心的基本點。

第二層境界: 理解對方未表達的情緒、情感、動機和思維。

第三層境界: 給對方此時最需要的東西,同理心的最高境界不在於你說了什麼,或者做了什麼,而在對方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今天是觀音菩薩出家日,

一起發一顆慈悲的菩提心,

願我成為他人的安樂之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煉心好修行 的精彩文章:

知乎高贊回答:看不見輪迴,為什麼要相信輪迴?

TAG:紅塵煉心好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