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李益詩名盛,奈何原是負心人

唐朝李益詩名盛,奈何原是負心人

原標題:唐朝李益詩名盛,奈何原是負心人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唐·李益


李益,字君虞,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769年)考中進士之後,被下放到地方做過幾任八九品的小官,看到自己時運不濟,別人都已經超遷,而自己偏偏得不到提拔,乾脆辭職不做,跑到河北去遊歷。



幽州節度使劉濟非常賞識他,讓他做了幕府從事。長期的軍旅生涯,使他較為熟悉邊塞生活,所以詩歌悲壯蒼涼、慷慨激昂,和高適、岑參屬於同一種風格。他的名聲傳播到朝廷當中,那些御用的樂工都想方設法得到他的新作,譜成曲子演奏給皇帝聽。


唐憲宗即位之後,因為早就耳聞他的名聲,便把他調回朝廷擔任秘書少監兼集賢殿學士。李益自恃是皇帝欽點,平常又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有個諫官就把他過去的一首詩翻出來,告了他一個刁狀。



原來李益在劉濟手下的時候,寫過一首《獻劉濟》的詩歌,其中有兩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前一句表達了自己對劉濟的知遇之恩的感謝,還沒有大的毛病,但後一句就大不敬了。什麼叫「不上望京樓」?就是不向皇帝效忠,連愛國之心都沒有。唐憲宗還算客氣,把李益降職處分。李益後來的表現還不錯,皇帝又把他擢升上來,一直做到禮部尚書。



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記載了李益負心薄倖,辜負妓女霍小玉的故事。蔣防是唐憲宗時期的人,當時李益還活在世上,造謠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兒,十五歲時,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親都被趕出王府,淪為娼妓。十六歲時遇到李益。當時李益正是二十歲出頭,應該是在大曆六年(771)參加制科考試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無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於是她和李益約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但是,李益自授官鄭縣(今陝西華縣)主簿之後,立即與高門盧氏女子成婚,並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見。



一直在靜待佳音的霍小玉思念李益成疾,一個義士於心不忍,自告奮勇捉到李益讓兩人相見一面。李益在霍小玉的病榻前自然很恐慌,唯恐霍小玉指使那個義士對自己不利。但霍小玉卻沒有做出更多的事情,只是在臨死之前發誓:「我死之後,即使變成厲鬼也不會讓你的老婆安寧。」


霍小玉的死前之誓看上去很奇怪,變成厲鬼為什麼不糾纏負心的李益,而要折磨他的妻子?事實上霍小玉正是準確地抓住了打擊一個男人的利器,殺頭也不過成一快,最可怕的是長久的懷疑折磨著一顆猜忌的心。



以後每當李益走近妻子的閨房,就會聽見從裡面傳來陌生男子的聲音,拿著刀劍衝進去卻又找不到人影。他越發地懷疑自己的妻子不貞,每當出門之前都要鎖住門戶,又在門外撒上草木灰,鑒定有沒有人經過。因為這個原因,李益幾乎發狂,三次休妻重娶,但是詛咒卻一直持續著效力。



李益的《江南曲》也很有名:「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商人重利輕別離」,天天不得相聚,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



李益的名篇還有《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夜上受降城聞笛》等。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全詩用凝鍊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生動的細節,典型的場景,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社會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具有強烈的生活真實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園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莊子告訴你怎麼做

TAG:國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