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熟悉近代軍史的人,對「張發奎」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

張發奎1896年生於廣東韶關,相繼就讀於廣東陸軍小學、武昌第三陸軍中學,廣州和武漢,都是民國時的革命重鎮,張發奎很自然地進入了廣東的粵軍。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別看張發奎年輕,但軍中資歷卻很豐富。張發奎當過孫中山的貼身侍衛,擔任總統府警衛團3營營長,相當於清朝的御前帶刀侍衛。請注意,總統府警衛團另外兩個營長,一個是葉挺,一個是薛岳,都是近代史上頂尖級的名將。

張發奎對孫中山忠心不二,跟著孫中山南征北戰,立功無數,1925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師長,下面還有個團長,名叫葉挺。

這事兒需要好好說一下。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葉挺的獨立團絕對大名鼎鼎,北伐時期,汀泗橋、賀勝橋兩戰,讓葉挺名揚天下,被稱為「鐵軍」。葉挺的「鐵軍」沒毛病,但被歷史有意無意掩蓋住的事實是:葉挺的獨立團其實是隸屬於張發奎的12師,「二橋」之戰,都是張發奎指揮葉挺獨立團打的。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圖:從左至右:葉挺、張發奎、郭沫若、陳銘樞、黃琪翔)

比如賀勝橋之戰,張發奎的12師是攻擊主力,在他的調度下,35團和葉挺獨立團主攻正面。此戰打得極為激烈,炮火聲震天響,張發奎拔槍督戰,誰敢後撤就槍斃誰。

在他的督戰下,葉挺獨立團搶先攻上橋,35團也不甘落後,緊跟著沖了上去。張發奎也覺手癢,不顧危險,扛著一挺機槍,帶著一幫文官也衝進了火海。

吳佩孚的軍隊都被嚇呆了,鬥志全無,雖然吳佩孚槍斃了好幾個軍官,依然不能挽回敗勢。

兩橋之戰的勝利,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的奠基之戰,意義非常重大。從此,北洋軍閥開始退出歷史舞台。

這兩場血戰都是由張發奎親自指揮的,只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只突出了葉挺獨立團的功勞。但在當時,這兩場勝利是算在張發奎名下的,張發奎也因功升任第4軍軍長。

張發奎雖然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對蔣介石這個人很看不慣,尤其是九一八事變後,張發奎請纓北上抗日,但蔣介石卻讓他去打紅軍,張發奎大怒,公開發表聲明:「日寇進犯我中華,中國軍人只有抗日一途,否則天理不容!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但蔣介石有自己的考慮,始終沒有同意他北上抗日,張發奎一怒之下出國遊學,到處宣傳抗日,在倫敦,張發奎發表演講時,激動地說:「如有機會,余願率一旅之孤軍奮起抗敵,期有報國讎於萬一也!」

張發奎的機會終於來了。七七事變爆發後,正在香港的張發奎立刻啟程去南京,面見蔣介石,被任命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奔赴淞滬,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抗戰生涯。

張發奎不光看不慣蔣介石,對蔣介石手下那幫人更是一百個看不上,比如何應欽。

1940年1月,時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的張發奎率部駐守廣西柳州,在兩廣抗擊日寇。按說這裡沒有何應欽什麼事,但是,第四戰區軍械庫的中校庫長這個肥缺,卻讓何應欽給了自己的侄子。張發奎對何應欽的這個做法非常不滿,倒不說是何應欽的侄子就不能當庫長,而是這位何少爺簡直就是個奇葩。

軍械庫在柳江旁邊的蟠龍山的山洞裡,經常受到雨水浸泡,何庫長的職責主要就是防水,不然容易引發爆炸。可何庫長呢,在大雨浸泡軍械庫的時候,卻不聞不問。

張發奎聽說後,立刻叫來何庫長問責,沒想到何庫長大言不慚地說:被水泡怕什麼,又沒危險,出了事我負責。他能負責什麼呢?他知道就算出了事,張發奎也不敢把他怎麼樣,因為他是何應欽的侄子。

此人是孫中山的保鏢,葉挺的上司,堅決處死日本駐香港總督

(圖:左三張發奎,左四何應欽)

果然還是出了事。軍械庫受水浸泡,發生化學反應,爆炸了,工作人員被炸死20多人。張發奎大怒,讓人抓捕何庫長,準備依律法辦。

何應欽知道後,下令讓張發奎把侄子送到重慶「法辦」。張發奎當然知道何應欽是什麼意思,堅決不送,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就地法辦。

何應欽雖然很生氣,但畢竟是侄子有罪在先,再加上張發奎的資歷非常深,何應欽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抗戰勝利後,張發奎擔任廣州地區的受降官,接受了日軍駐廣東的23軍司令、後駐香港總督的田中久一的受降。但是,田中久一在廣東犯下滔天罪行,民憤極大,張發奎堅決要求處死這個所謂的「佛教徒」。在張發奎的奔走下,田中久一最終被槍決。

1949年後,張發奎離開了大陸,定居香港,於1980年3月10日病逝,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他是王近山帳下猛將,20年沒回家,王近山特批他回家探親
日本歷史上最強悍的天皇,對上清朝最無能的皇帝,結果如何呢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