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績簡介(一):朱棣領頭三帝繼往開來創盛世!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績簡介(一):朱棣領頭三帝繼往開來創盛世!

原標題: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績簡介(一):朱棣領頭三帝繼往開來創盛世!


明十三陵享譽海內外,13個皇帝各有傳奇,他們有怎樣的生平業績,我們來對明十三陵的墓主們做一簡略介紹:


一、明十三陵長陵墓主一朱棣


葬在長陵的墓主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1360年。在1370年十歲時被封為燕王;1380年,二十歲的朱棣就藩北京,節制北方兵馬,他有勇有謀,在與北方進犯的韃靼征戰中獲取了豐富的作戰經驗。1398年,朱元璋去世,按其旨意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即建文皇帝。為減少兵權在握的諸王對朝廷的威脅,他採納了兵部尚書齊秦、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立意削藩。繼位後一年中先後削除了周、湘、齊、代、岷五個親王的爵位。


朱棣見削藩就要輪到他的頭上,一面裝病在身,一面招兵買馬,加緊訓練,準備起事;後被告發。建文帝下令削奪燕王爵位,不損其命,緝捕回京。他責令北京布政史和都指揮使率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詐降將張、謝二位都統騙入王府殺死,親率800親兵殺出王府,使圍軍就範,隨即迅速攻克並佔領九門,很快掌握了北京城。他上書建文帝,說齊秦、黃子澄是奸臣,他要尊祖訓為朝廷剷除奸臣清君側,打起靖難大旗,舉兵南下,激戰四年,攻克南京,在群臣的擁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棣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主持編纂了明《永樂大典》;注重對外的文化經濟交流,組織龐大船隊派太監鄭和六下西洋,進行貿易與文化交流,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加深,為中國航海史增添了新的一頁。


至於史說他是政變篡位,其實在政治舞台上沒有對與錯,誰能治國安邦智慧超人就應該主宰世界,在一個歷史時期推動歷史的進程。比起建文帝他不愧是一位偉大的帝王。繼位後,為避免藩王間爭位引發戰亂,繼續削藩,將北方諸王遷至南方並解除其兵權,獨攬軍政大權,從而穩定了政局。他看重了北京背山臨海、攻守相宜的地理環境,於繼位十九年後的1421年,毅然遷都北京。把北京變成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遏制了北方民族強悍的入侵,同時也加強了北部邊區的軍事防禦。


二、明十三陵獻陵墓主一朱高熾


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1378年生於安徽鳳陽,1395年17歲時冊立為為燕王世子。1404年被稱帝兩年的朱棣立為太子;1424年47歲時繼皇帝位,年號洪熙;繼位的第二年1425年逝於故宮的欽安殿,享年48歲。


燕王在北京就藩時,兒子朱高熾寄養在爺爺朱元璋身邊。被冊封為世子不久,朱元璋命他與秦、晉、周三世子分別檢閱武士。其它三位世子很快檢閱完畢,唯獨他回來很晚,太祖問他晚歸原因。他說:清早很冷,士兵們還沒吃完早飯,我等他們吃完飯才檢閱,所以回來晚了。朱元璋命他與幾位世子分閱大臣們的奏章,他向朱元璋稟報的都是與軍民利益相關的大事,奏章中的錯字從不挑剔。


朱元璋拿著奏章對他說:「孩子,你疏忽了,這幾處毛病你怎麼沒有看出來?」他回答說:「孫兒沒有疏忽,這不過是小毛病,不足以瀆天聽。」朱元璋又問:「堯、湯時水災嚴重,老百姓靠什麼生活?」他回答說:「靠聖明天子的恤民之政」太祖聽了十分高興,言之:「孫兒有君人之識也。」按照朱高熾的過人能力,朱元璋該把權力繼位與他,但封建王朝機械的繼承製難以達成,如此也就釀就了昏君執政不論才學的弊端。


仁宗當了皇帝後,任用賢臣,虛心納諫。它將刻有「繩愆糾繆」的印章賜與忠義之臣,凡朝廷處事失當,可直諫奏報,加蓋此章,密封后轉達皇上。


仁宗關心百姓疾苦,建議對民間災情近期相報,不得延誤。同時規定,受災地區的官員如不為受災百姓申請販濟就予治罪。一次,他聽說山東、淮徐一帶受災,老百姓吃不上飯,地方官照征夏稅,就招大學士楊士奇草詔,免徵夏稅及秋糧的一半。楊士奇提議通告工、戶兩部。仁宗說:戶、工兩部商議他們顧慮國用不足定會議論不決。」說著,命太監取來筆墨就地草詔蓋上印璽即刻付諸實施。


仁宗在位期間,政策開明,勤政務實,重用賢臣,實不枉一帶賢帝之後,史書評價他: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如果他能多在位幾年,政績可與漢代的文、景二帝相比。皇宮的禁錮生活毀了一代人的身體,明朝歷代皇帝能長壽的不多,如此也難以使一屆政績斐然的皇帝很好的延續,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明十三陵景陵墓主一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仁宗長子。1399年建文帝在位時出生於燕王府。1411年朱棣在位九年時立為皇太孫,1424年仁宗繼位後,立為皇太子。1425年繼皇帝位。年號宣德,1435年逝於干清宮,在位11年,享年37歲。


宣宗繼往開來,修養民息,一遇災荒即下詔開倉濟民,減免災區田賦。他親撰《織婦詞》賜與朝臣,作畫賦詞懸於宮中,教育內外朝臣了解農家的艱辛。對此,他對朝臣們說:並不是聯好為詞章,藉以炫耀,而是因為農桑宴是衣食之本,所以才作為詩歌,經常使人傳頌,不致忘記,讓眾皇妃、皇子知道百姓的艱辛。史載,宣宗有一次到昌平郊外與農民交談,並接過農民手中的犁推了三下,感嘆著說:「膚只推了三下,已不勝勞累,更何況長年累月這樣勞作呢!」又作《耕夫記》一篇,激勵大臣與自己。


繼位不久,錦衣衛指揮鍾法保,建議派人到廣東採珠,宣宗呵斥說:「此乃擾民以求利」將它關入監獄。工部奏請宮中御用物品需到民間採買,宣宗說:「漢文帝服御帷帳無文綉,史稱恭儉。朕飲食器用,當從簡樸。」遂命從庫藏中取用,不在重新購買。


他親賢臣,遠佞悻;重用仁宗朝的忠義老臣。對不稱職的官員不論關係遠近,一概不用。內閣大學士陳山、張英是他當太子時的身邊舊臣,因不稱職,宣宗照樣將他們調出內閣。


宣宗帝能書善畫,精於騎射;他繪製的扇面及書法神韻堪絕,被後人視為精品。


1428年,蒙古貴族輕騎騷擾會州,正值宣宗北巡,他親率3000精兵出喜峰口迎擊,在寬河與敵交鋒,宣宗張弓搭箭,接連射倒敵三個先鋒,並指揮兩翼明軍奮力出擊,打得敵人潰不成軍;一遇交戰,遠望宣宗的黃龍大旗,就跪地請降。


野史記載:明仁宗朱高熾病逝北京時候,朱瞻基正在南京,當日他動身北歸,曾聽說他的叔叔漢王朱高煦(明成祖奪皇位的得力戰將,後跟明仁宗朱高熾爭皇位失利後被封為漢王)要截殺他自立為帝。屬下都勸他整頓兵馬然後帶軍隊進京迎喪即位。朱瞻基說:「君父在上,誰敢如此膽大妄為?」便輕裝簡從,日夜兼程趕到北京,當時朱高煦沒有料到朱瞻基動作如此迅速,沒有等這哥們來得及派人設伏,朱瞻基就已經到達北京。



回到北京之後,他一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一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改年號為宣德,是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的後代子孫業便有一位照搬此招的。話說明武宗正德去世沒有直系後裔,升天時便立詔書說地方的藩王誰首先到達北京奔喪的便立誰為皇帝,嘉靖皇帝(他當時時封在湖北的藩王,離北京將近1000公里)他輕裝簡從,迅雷不及掩耳,從湖北跑到北京奔喪後即位為皇帝,年號嘉靖,那些離北京近的藩王以為勝券在握(比那些遠處的藩王能先得到準確消息,路程還近),整天與地方官員慶祝,等他們到北京了,群臣已經立嘉靖為皇帝。(野史僅為參照不可當真)


宣宗與他的父親仁宗,治國有方。用人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恭儉勤政,使得兩朝國泰民安,宮銀、糧儲充實,邊疆穩定,堪稱盛世。史書讚譽兩朝統治為「仁宣致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他被罵喪權辱國,事實卻是用他特有的手段保住中國統一!
萬曆皇帝的愛情史,一生中唯一愛的女人,生不能如願,死不能同眠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