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願意見到鐵血戰士英雄遲暮,尤其是以這樣的方式
我很生氣!
真的。我實在無法理解,如此精彩的沙雕喜劇,在豆瓣竟然只有5.2分,僅好於14%的科幻片,11%的動作片?
搞什麼鬼?這根本不是一部科幻動作片好不好?
國外觀眾也不識貨,IMDB 5.9分,爛番茄新鮮度只有33%?你們!真的!不懂沙恩·布萊克!
沙恩·布萊克是誰?1987首戰成經典的《鐵血戰士1》里的眼鏡仔霍金斯,小隊的無線電操作員。
後來當導演又拍攝了《鋼鐵俠3》、《耐撕偵探》和《小賊、美女和妙探》。這一次他來拍這部經典,簡直找對人了。
鐵血戰士,這個在科幻影史上唯一能和異形正面剛的超級戰士,橫跨了整整30餘年和6部電影。目前包括了四部主線作品《鐵血戰士》、《鐵血戰士2》、《新鐵血戰士》和這一部,以及兩部外傳《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本以為上一部票房表現平平以後,不會再看到了。
所以,這一次電影上映了,我是非常感動的,總有種夢一樣的感覺。
這樣的童年陰影電影,要不要去看呢?當然要啊。
結果看完電影走齣電影院的我,整個人都像在飛。
萬萬沒有想到,我們鋼鐵俠導演,帶著《金剛狼3》反派波伊德·霍布魯克、X戰警:天啟》扮演靈蝶的混血女星奧立薇婭·瑪恩、以及《奇蹟男孩》剛把大叔我看哭的雅各布弟弟,居然拍了一部這樣讓人驚喜的電影。
真的是,太刺激了。
一個科幻驚悚片經典IP,居然能拍成這樣的喜劇,而且還完爆了今年所有的喜劇大片。
對不起,和《鐵血戰士》一比,那些喜劇只能算嚴肅劇情片。
這樣的電影不推薦,簡直是對不起自己的童年啊。
從鐵血大戰施瓦辛格到鐵血大戰熊孩子,這才是史詩級的突破
嗯,喜劇這樣拍就對了。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場盛大的太空追飛船,誰追誰呢?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我們拍的是喜劇片。
總之我們的男主剛好帶隊在這裡執行暗殺任務。
所謂人在林中藏,禍從星球降,隊友一個一個還沒來得及和外星飛船合影發朋友圈,就都被隱形的怪物幹掉了,但我們的男主沒事,可是為什麼男主沒事呢?
大概因為鐵血戰士知道他是男主吧。
總之我們的男主不僅沒事,還立刻化悲痛為力量,把鐵血戰士打到蒙圈兒,還順手收了人家的裝備:手甲和面罩。
然後政府部門及時趕到,收押了被男主幹暈中的鐵血戰士,還要追查男主。
情急之下,男主把裝備寄給了家裡的孩子。
看看外國的家長就是心大呀,什麼都敢給孩子寄。
然後自己也被政府抓到了,可是在押解他的路途中,實驗室里被男主打到身負重傷的鐵血戰士也醒了。
現場必然是非常慘烈的。
所有人都被鐵血戰士消滅了,只剩脫光衣服的女主。
然而請問這位女士,既然脫光衣服鐵血戰士就看不見你,那麼把這套方法傳授給所有人,大家都不穿衣服上去打,還有什麼鐵血戰士是不能躺贏的?
好吧這也不重要,話分兩頭,收到一箱外星裝備的男主兒子也是很了不起了,對外星科技無師自通傳的,一個小學生輕而易舉地破解了外星文明最高科技,還把明顯不是玩具的面罩和手甲當成萬聖節的服裝,戴著就出門要糖去了,結果呢,又遇到壞孩子欺負他 ,直接觸發裝備把人家房子給轟了。
那一刻我的靈魂是震撼的,現在好萊塢大片的熊孩子人設都這麼彪悍了嗎?
秒殺一個房子的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這是恐怖分子的人設吧。
而且這個恐怖人設的熊孩子,居然還成為了鐵血戰士眼中的未來。
我就想知道一個自閉症+冷血的人設+鐵血戰士,這樣的未來是不是太彪悍了?
先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反正逃出實驗室的女主和男主拉著一車的「問題士兵」,組成了一個鐵血救娃小分隊。
至於為什麼這群問題士兵會跟著男主去打怪救娃呢?依然,不是重點。
反正經過一番鬥智斗勇,小分隊已經快被團滅了,在此心疼看上去很彪悍打起來秒滅的小分隊三秒:我們只是來組團講相聲的,原來你們是玩命的???打擾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呢,打了半天的鐵血戰士竟然被另一個對手秒殺了。
這個對手就是——更強的終極鐵血戰士。
大家一定會想,這麼強的終極鐵血戰士,應該無人能敵了吧。
不存在的,因為男女主瞬間變身超級賽亞人,戰鬥力比之前暴增了100倍都不止,然後一陣群毆就把超級鐵血戰士消滅了。
就這樣,男女主一路開掛到最後一關,你基本感覺這部電影已經和鐵血戰士沒有任何關係了。
它就是講述科學家女主和普通戰士男主是如何不斷開掛打怪獸的。
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天才兒童得救後不僅沒有被政府囚禁,還被請去幫忙解碼跑路的鐵血戰士帶來的裝備。
故事的高潮出現了,像是躺了個人的逃生艙打開以後,裡面竟然不是人,就在所有人以為異形要出現了的時候,一整套反鐵血盔甲出現了。
喂,請問這真的不是致敬鋼鐵俠嗎?
所以跑路的鐵血戰士其實是來送裝備的?
所以你們鐵血戰士呀,就是不善於溝通,來送禮為什麼不說呢?不說別人怎麼知道呢?還這麼打打殺殺搞半天,是不是很無謂呢?
總而言之,熊孩子和超級賽亞人爸爸一聯手,就完爆鐵血戰士贏裝備還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問,鐵血戰士為什麼不僅自己人打自己人,還給人類留下了對付他們的武器,鐵血戰士一次次對男主手下留情,又是為什麼?
除了愛情還有別的解釋嗎?
所以原來電影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一部愛情片?而鐵血戰士,雖然他失去了一條腿,啊不是,失去了生命,但是,他收穫了愛情啊!
R級猛片被拍成了鐵血變形金剛,鋼鐵俠導演我果然沒看錯你
我知道一定有觀眾對這樣的拍法感到不爽。
但在我看來,導演沙恩·布萊克這次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答卷——
不但找回了當年B級片經典的精髓,是徹底顛覆了過去,為系列完成了全面升級。
不僅鐵血戰士直接從第一部的低端電腦時代,更新為高精尖科技的時代。而且戰鬥力持續升級,隱形技能升級了,連剛刺都更閃亮了。
透視、感光、掃描、爆炸功能應有盡有,充滿《變形金剛》的既視感。
而且視覺設計上呢,也完全超越了當年運用狹小封閉空間,以越戰片風格代入緊張感的手法,而採取了更大片化的手法,電影開始於宇宙飛船追逐,也終結於鐵血戰士飛船自爆。
這個為系列洗心革面的程度…是接近於換頭了。
而且角色塑造呢?也是非常囂張。
男女主都是什麼都不說直接變身的節奏,戰鬥力倍速升級。
男主能打也就算了,女主是直接從開場用麻醉槍麻暈自己的科學家變身單挑鐵血戰士的女超級英雄。
真,神展開。
最厲害的還是我們的雅各布小可愛,輕鬆完爆全宇宙,有種冷血肅殺的萌感,也是很超越過往科幻片的人設了。
總之這部電影,真的是讓我太快樂了。我簡直是想不起來上一次在電影院這麼開心是什麼時候了。
祝福《鐵血戰士》系列在好萊塢的打造下:更高、剛快、更強
我幾乎已經可以看到主創的腦洞了:嗯?上一部太嚴肅了票房不好?那好,我們就拍個喜劇電影。
而且鐵血戰士我不會拍,以前都拍鋼鐵俠鬥嘴什麼的,可以,那我們就多加點蠢萌小分隊講段子和機甲吧!
這算不算對《鐵血戰士》系列的升級呢?當然也是算的。
但我要問的是——是不是所有的升級都能更高、更快、更強呢?
1987年,第一部《鐵血戰士》問世,主演原本是尚格·雲頓,結果尚格·雲頓想不開拍了幾天不幹了,換成了當時巔峰狀態的阿諾·施瓦辛格。
故事是發生在神秘的南美洲原始森林。
而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集合了多種類型片元素,前半部電影幾乎讓觀眾以為在看一部《第一滴血》、《野戰排》式的叢林動作片,而後半部分,影片的情節變為隊員們一個個被隱形的鐵血戰士殺死,最後剩下阿諾一個人和鐵血戰士battle。
而這種熱帶原始叢林、野戰小隊、幽閉空間的設置,無形中賦予了電影強大的神秘感與恐怖感,電影中鐵血戰士的世界觀尚未展開,卻塑造出了好戰兇猛又充滿武士道榮譽感的怪獸形象。
此片一出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美院線,輕鬆攬獲5900萬美元票房,並成為話題之作,也成為B級片史上不朽的經典。
在此之後,這個系列一直都在變。
第二部把鐵血戰士拍成了都市殺人狂,電影變成了警察追擊變態外星殺人狂的「警匪片」, 結果劇情更加直白、動作場面更顯火爆,卻喪失了第一部獨特的驚悚氣氛。
最終以兩倍於首部的成本(3500萬美元),換回了一半的票房(全球票房5700萬美元)。
在那之後,《鐵血戰士》又進行過多次重啟與創新,甚至開發出兩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也和《異形》系列電影共同構成了「異形-鐵血戰士宇宙」。
2010年的《新鐵血戰士》由這個系列的死忠粉——《罪惡之城》、《殺出個黎明》的導演羅德里格茲力促完成,他則選擇了新人導演尼莫洛德·安塔爾來執導,自己作為製片。
電影將系列的設定再次反轉,拋棄了不少外傳系列中的設定,在影片結構和風格上回歸了首部《鐵血戰士》,但太多的相似感,卻並沒有找回原來的味道。
在這一次次嘗試中,鐵血戰士的確成了大銀幕上最具威懾力怪獸之一,但這個系列再未回到第一部的巔峰。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系列的命運就像鐵血戰士一樣,電影中的鐵血戰士之所以不斷來到地球,不是為了殺戮本身,而是在殺戮中完成群交進化,必須最新的鐵血戰士,就是吸收了第一部中施瓦辛格角色的DNA。
而整個《鐵血戰士》系列也從未停留在第一部的風格,而是不斷對這個IP做出改造完成進化和升級。
但進化就一定代表進步嗎?似乎又不是。
當年的《鐵血戰士1》,勝在純粹地去做一部叢林驚悚動作片,如今的《鐵血戰士》卻要說著段子講著親情製造新時代的好萊塢大片。
結果這部史上最高投資、最大場面、最好笑、最多動作戲的《鐵血戰士》,同時也成為系列史上最胡鬧、最莫名其妙的、最能把老粉看瘋的一部。
我想,沒有人願意見到鐵血戰士英雄遲暮,尤其是以這樣的方式。
是的,到最後,我也不想搞笑了——
這就是我看過的最失望、最失敗的一部《鐵血戰士》,也是最奇特的毀童年系列作品。
在北美和全球票房失利之後,中國市場能不能力挽狂瀾,也許就決定埋下尾巴的《鐵血戰士》有沒有下一部。
電影內地上映第二天18:00的票房剛過8000萬,也許這一次就連中國市場,也救不了鐵血戰士了。
沙恩·布萊克在87版《鐵血戰士》中演過的龍套角色,一上來就被幹掉了。
當年的炮灰男,如今卻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為片中角色對鐵血戰士的復仇——幹掉《鐵血戰士》。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