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軍新輕坦性能有多強:有一款裝備是中國獨門絕技

我軍新輕坦性能有多強:有一款裝備是中國獨門絕技

原標題:我軍新輕坦性能有多強:有一款裝備是中國獨門絕技



拉薩街頭,一輛取下反應裝甲的新輕坦,可見在其重型反應裝甲下方還有輕型複合裝甲,這是世界上「獨一份」的設計



安裝重型爆反後,新輕坦的正面防護力可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抵禦較大口徑的穿甲彈


全新研製的新輕坦在防護性上優於大部分第二代和二代半坦克,圖為以色列「薩博拉」主戰坦克,在M60A3基礎上改裝,其防護、主炮穿深、機動性方面均比不上我軍的新輕坦,但戰鬥全重卻已經超過50噸



對於很多技術積累不足的國家,例如日本,造出來的10式坦克在三大性能上與新輕坦接近,但憑空多出近10噸(戰鬥全重44噸)重量,而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信息化技術上還沒法相提並論


因為這是我國陸軍繼99A型主戰坦克之後的又一型重點裝備,所以「新輕坦」從其研製至今一直是媒體的重點關注對象。時不時就會隨著曝光的圖片出現各種解讀「新輕坦」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不乏國內媒體對其胡亂吹捧的「溢美之詞「」,但也有某些媒體故作冷靜的「醒世之文」。


無論是「溢美之詞」,還是「醒世之文」其實都不是現今這些理智自信的新時代愛國軍迷們想看的,胡亂吹捧的褒揚是對「新輕坦」的捧殺,而故作冷靜的妄自菲薄同樣是對於「新輕坦」的棒殺,兩者都是非常不好的。


首先,「新輕坦」的出現是中國坦克裝甲車輛領域裡新的標杆,也是中國陸軍裝甲作戰實踐的一次飛躍。該型坦克是我國首個在優勢體系支持下作戰的地面主戰裝備。


其次,「新輕坦」在設計上並非保守思想的產物。不僅在99A型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實現了再一次的飛躍,不管是分系統的選取,還是總體設計思想無不透著中國坦克工業對於發展未來四代坦克的積極謀劃。



99A式表明中國已經具備世界數一數二的坦克技術,但新輕坦是在99A基礎上的再次飛躍


中國用於外貿的105毫米履帶式突擊炮,一些人在網上說的「國外先進輕型坦克」實際上應該和這個裝備比比高下



外形的酷炫其實並不能掩蓋性能的劣勢,波蘭PL-01輕型坦克,要防護沒防護,要火力沒火力,裝了一身常見的外(er)貿(liu)電子設備,毫無意義



VT-5坦克實際上就是新輕坦的外貿型,當然,部分最核心的技術史不會運用在上面的,至少可以看出,裝甲就完全不一樣


與傳統的輕型坦克不同,「新輕坦」是一輛具有高機動性能並實現了輕量化的主戰坦克。雖然「新輕坦」的全重僅在32噸-35噸左右,但是該型坦克的防護不輸於當今仍在很多國家擔當主力的二代/二代半坦克。在機動性方面,「新輕坦」採用的是我國更新一代的坦克動力系統,其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與同樣功率的96B型坦克發動機相比,體積更小,功率密度更高。為了與大功率發動機相搭配,「新輕坦」採用了能有效提高坦克越野速度的半主動扭桿懸掛。另外為了能使得「新輕坦」在高海拔地區順利執行作戰任務,該型坦克特別增加了能在高原快速啟動的發動機輔機系統和坦克車內環境控制系統。得益於這兩套系統的幫助,「新輕坦」在高海拔地區矯捷如兔,;而我們的潛在敵人因高原的影響,坦克發動機功率驟降40%,且特別容易過熱,其坦克部隊的機動比步兵徒步好不到哪裡去。



部署到拉達克地區的印度T-72M1坦克,其坦克功率驟降,行駛速度變得和步兵徒步行走速度差不多


新輕坦的動力系統與96B坦克相當,但96B比新輕坦重10多噸。在俄羅斯「坦克兩項」上,已經讓T-72BV望洋興嘆,可與安裝T-90發動機的T-72B3M坦克一較高下,可以想像新輕坦的動力有多充沛



主動懸掛即通過激光探測等手段,預測前方地面情況,主動調節懸掛系統



半主動懸掛則是在懸掛系統感受到地面情況變化時,對懸掛系統進行調節,目前已經在一些超級跑車上得到實用,例如圖中的阿斯頓·馬丁AM-RB 001



與現役新輕坦競爭落選的方案樣車參加實驗的照片,該車採用的全液氣懸掛無法在高原環境下達到理想性能


在總體設計思想上,「新輕坦」的設計突出一個輕字,在防護能力一定的基礎上,通過優化設計最大程度的減輕死重。長期以來很多國家喜歡利用在已有的步兵戰車底盤基礎上設計自己的所謂輕型坦克。這樣雖然能最大限度的做到底盤的通用化,但這種思想之下的產物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新輕坦」。不僅戰車重量浪費驚人,而且高大的外形更是敵方老式主戰坦克練手的活靶。其充其量只能算一輛用以支援輕裝甲部隊的自行突擊炮什麼的。而「新輕坦」在設計伊始,就將自己作為一輛主戰坦克來設計。其緊湊的動力系統和低矮的坦克底盤設計使得其可以騰出更多的重量用於加強自己的防護,並且動力後置,戰鬥室中置的坦克底盤設計又為坦克的主炮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平台,其射擊精度也大大優於之前的步兵突擊炮。如果非要拿「新輕坦」的車族通用化來說事,為什麼非要「新輕坦」與已有的步兵戰車底盤通用,而不是在「新輕坦」基礎上設計一款機動能力與其相當,且防護能力遠在04A步兵戰車之上的重型步兵與其通用呢?俄羅斯不是已經研製了與T-14阿瑪塔坦克相搭配的T-15重型步兵戰車嘛,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用步兵戰車底盤改坦克性能不佳,反其道而行,性能就好得多


以色列「阿奇扎里特」步兵戰車就是一例



俄羅斯T-15步兵戰車也是如此



瑞典CV-90-120輕型坦克,戰鬥全重與新輕坦相當,裝甲只能抵擋機槍



德國為阿根廷研製的TAM-2C輕型坦克,裝甲勉強能抵擋小口徑機關炮


在很多人的眼裡,輕型坦克/步兵戰車的火炮口徑是越大越好。彷彿義大利的半人馬座-120、瑞典的CV-90-120、俄羅斯的2S-25等戰車裝備了與各自國家主戰坦克相同口徑的主炮,這些戰車的火力就真的能與當今一流三代坦克相抗衡。


牛皮哄哄的2S25「章魚」自行反坦克炮,其實它的125毫米炮威力比2A46坦克炮降低甚多



實際上,2S25的火炮在2000米上穿深還不如中國的PTL-02的100毫米滑膛炮



在美國「斯特瑞克」105毫米突擊炮的設計階段,德國萊茵金屬曾提出為其配備105毫米滑膛炮,稱其威力可以達到120毫米L44炮的水平,這表明105毫米炮其實還是有潛力可挖的


然而想像總是與現實相差很遠,現代高膛壓高初速的坦克炮最大的特性就是後坐力巨大,在20多噸的輕型車輛上安裝此類火炮,首先要做的就是用長后座距離來減小其作用在車體上後坐力,而這樣做的結果過長的后座距離使得戰車的炮塔設計的過於不緊湊,而影響防護。其次安裝在這些輕型車輛上的大口徑火炮往往需要坦克裝置來進一步降低後坐力並且採用降低初速的與主戰坦克向下兼容的二等彈藥,其精度和威力往往大大折扣。


「新輕坦」選擇105毫米火炮作為主炮,看似火力潛力不大,但實則是最佳選擇。首先105毫米火炮的後坐力遠小於120和125毫米坦克炮,這使得「新輕坦」的火炮在經過適當設計之後,火炮后座力的影響保持在一個非常舒服的區間內。這樣一來,新輕坦既可以使用我國頂尖的全威力105坦克彈藥,還能在遠距離交戰時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射擊精度。



2012年北方工業公司外銷產品手冊,105毫米BTA2型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能擊穿66.42度的220毫米均質鋼裝甲


圖中還列出為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配套的120毫米穿甲彈,穿深數據和105毫米BTA2型相同,相比之下,可以運用在西方制式M68L7坦克炮上的DTW2型穿甲彈的穿深就要遜色一些了



用於出口的125毫米二期彈,穿深標註與105毫米BTA2型相同



類似BTA2型的自用穿甲彈只能用88A式坦克裝備的94式105毫米長管坦克炮來發射,而新輕坦的炮和彈都比這領先一代……



在中國當年的打靶試驗中,89式坦克殲擊車的120毫米滑膛炮當時是唯一能對T-80U坦克正面實現概率擊穿的國產坦克炮,當然時過境遷,105毫米炮彈能擊穿T-80U在中國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



新輕坦的主要對手T-90S,2000米距離是肯定頂不住BTA-2一發的


新加坡購買的豹2A4 「革命」型坦克,在三大性能上也不過和新輕坦互有短長(穿甲彈威力弱一些,裝甲好一些,機動性差一些),而其戰鬥全重已接近60噸



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已經開始陸續退役,如果未來南亞地區發生衝突,老鉗工出身的預備役車長還是有機會用它給T-90S開瓢的,而新輕坦的主炮威力還在這之上


關於「新輕坦」所使用的全威力105坦克彈藥,在幾年前的北方公司外貿產品宣傳冊上,中國的外貿105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就已近達到2000米550毫米RHA的威力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新輕坦」所使用的105毫米坦克彈藥的威力在此之上,在應用新型穿桿及高能發射葯之後,其威力達到2000米600毫米RHA也不是什麼不可能。試問如此威力的「新輕坦」火力還不足嗎?當然寫到這裡有人會問中國「新輕坦」如果遇到對方的三代坦克怎麼辦?


前文已經提到我們的新輕坦是一種在優勢體系之下作戰的地面主戰裝備。戰時我軍的「新輕坦」將在健全的戰場偵察體系的配合之下,利用自生的高機動性發揮「敵慢,我快,敵強,我避」的戰術則可有效應對。就算我們碰到了繞不過去的精銳之地,我們還有炮利甲堅的99A主戰坦克。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新輕坦」的防護。談起坦克防護,很多人張口閉口就是人家的輕型坦克掛了厚厚的裝甲塊和安裝了先進的主動防護,然則他們對於坦克防護一知半解。20多噸的薄皮步兵戰車無論掛了多少厚度的裝甲塊,所能應對的往往只是對方單兵手裡老式的RPG。某些看似先進的主動防護系統所能對付的也是一些飛行速度緩慢的RPG或者老式反坦克導彈。



即使是美國M-8 AGS輕型坦克,加掛全部複合裝甲,也只能擋住30毫米機關炮的穿甲彈,因為其戰鬥全重最高也才25噸,重量太輕,實在無法提供足夠的防護



以色列M113裝甲車都安裝了看起來很厚的附加裝甲,據稱能抵擋RPG火箭筒


但近年來因為黎巴嫩真主黨的反坦克導彈日益增加,M113多次被AT-3反坦克導彈一發炸死一車人,最後以軍不得不給預備役部隊全面換裝裝甲鈍厚的「雌虎」重型步兵戰車


然而「新輕坦」所面臨的是來自敵方主戰坦克的正面硬杠,不僅要面對RPG和反坦克導彈,還要面對來自對方坦克的穿甲彈,當今世界目前各種的主動防護系統尚不能有效應對。在目前來說兼顧對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防護最輕便,最理想的選擇是將輕型的複合裝甲塊與專門設計的重型爆反相結合。試問這樣的技術與國外的各種戰車相比,落後不?如果很多人知道目前大部分輕型裝甲車輛是無法搭載重型爆反的,「新輕坦」上採用了獨特的設計才實現兩者結合的話,又會怎麼想呢?



全世界目前很少有能在輕型裝甲車輛上安裝重型爆炸反應裝甲的,即使是德國的「黃鼠狼」底盤的「輕型主戰坦克」也只是安裝了附加的複合裝甲塊



相形之下,新輕坦的重型爆炸反應裝甲可說是獨門絕技了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主動防護。目前的「新輕坦」雖然沒有搭載主動防護系統,但是不代表其不具備主動對抗的能力。在其炮塔四周全裝的全景光電和告警裝置能發現和感應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種威脅。當發現有目標來襲或者出現可疑目標時,坦克乘員可疑根據目標類型的不同來選擇是啟動煙霧干擾,還是用榴彈/機槍雙武器的自動武器站將其消滅之。當然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有賴於坦克火控系統對周邊信息的高效感知和有效整合,當「新輕坦」具備了此能力之後,其是完全可以做到「輕坦不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武器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版B-2有望今年亮相,中國轟-20會在航展亮相
「中國軍事隱形技術」,到底如何:作用主要是對付雷達嗎?

TAG:大國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