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沃森現身蘇州冷泉港腦科學會議,竟表示「對神經科學不感興趣」

沃森現身蘇州冷泉港腦科學會議,竟表示「對神經科學不感興趣」

10月中旬,沃森在蘇州冷泉港「活體細胞與生物體的光學影像前沿」會上

撰文 | 張 濤

責編 | 葉水送

  

人腦是地球上最複雜的電路系統,包含約8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像一個小的電路元件,可有多達1000個電信號的輸入和輸出位點,並會伴隨著發育,學習等持續變化。我們的理性、情感、行為,都隱藏在這800億個神經細胞形成的電路上。

近年來,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分別推出了腦計劃,著眼於神經細胞的結構、連接、變化以及如何編碼行為。上周,主題為「活體細胞與生物體的光學影像前沿」的會議在蘇州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召開,聚焦於這些重要的科學問題。這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腦科學前沿,還能加深我們對自我的認識。

此次會議,諾獎得主、冷泉港實驗室前主任沃森也前來助興。雖然已是90歲高齡,言語間仍然風趣有范,說到老搭檔克里克晚年去研究大腦和意識,他表示自己從未對此感興趣過(因大腦太複雜了),這簡直是來砸場子。腦科學真的有這麼難嗎?


靜止的大腦

神經細胞是大腦電路系統的基本單元,一般情況下,它通過「樹突」接收信號,通過「軸突」輸出信號,不同細胞通過「突觸」傳遞信號。所謂看見,就是看到這些精細的亞結構,看到它們如何連接、如何變化,這並不容易。

神經細胞分別通過軸突和樹突傳出和接收電信號,在突觸前(右下放大圖),電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並在突觸後重新轉換成電信號。圖片改編自wikipedia

此次會議邀請到了中美日三國的代表性實驗室,他們致力於發展技術,對鼠和猴的大腦神經元圖譜進行解析。最讓人驚訝的是,神經細胞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一些細胞能夠跨越整個大腦,總長度可達半米,而被認為是中心的「胞體」反倒顯得微不足道。即便是同一個地方發出的同一種類型的神經細胞,其形態也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通過單細胞測序,一些實驗室對這些細胞的基因表達情況進行比較。

除了看細胞,還有研究者另闢蹊徑,對細胞間隙進行成像,從而還原神經細胞的空間位置。

小鼠大腦圖譜解析。左,一個投射到小腦的神經元;中,3個從丘腦投射出的神經元;右,較多神經元畫成的圖譜。方框內為胞體和樹突所在位置。圖, Janelia Research Campus, MouseLight(http://mouselight.janelia.org)。


活動的大腦

解析大腦的神經細胞結構相當於看到了「硬體」,接下來還需要看到「程序」。和通常所見的電路不同,神經細胞每一次放電,每一次活動,都依賴且伴隨著豐富的化學信號。通過巧妙的基因設計,科學家將一些化學信號連上熒光蛋白,使其在電信號產生時發光。於是我們便有機會看到了活動的大腦,分析這些電信號和老鼠的運動、睡眠、視覺、聽覺等行為的關係,便能研究電信號如何編碼行為。

對清醒小鼠大腦內側前額葉的神經信號的記錄,每當細胞產生電信號,就會被點亮,這種方法可以顯示出神經細胞亞結構。視頻來自中科院神經所張顯

這次會議呈現了酷炫的技術進步。有研究者致力於標記新的信號分子;有些研究者則致力於改進最經典的檢測鈣信號的方法;還有一些研究者發展更好的成像技術,從而更快,更精細,更大範圍,更靈活的捕捉到大腦信號。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科學家可以研究睡眠,學習,記憶,視覺等具體的行為。有趣的是,編碼一個行為,並不需要整個神經細胞的參與,考慮到神經細胞如此複雜,採取「地方自治」也是情理之中,由於可以同時對神經細胞的不同結構進行雙色成像,相信不久之後,神經細胞中央(胞體)和地方(樹突棘,軸突等)的關係會更加清楚。

現代生物學開拓者之一Sydney Brenner曾說過:科學的進步的順序很可能是:新技術,新的發現,最後產生新的觀念。與會的部分科學家都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他們致力於發展和應用新技術,並喜歡起好聽的名字,比如storm、fast、rush、ASAP(儘快)、Paris(巴黎)、sushi(壽司),為了成全這些名字,常常不完全按照首字母縮寫來命名。)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揚教授,發現大腦內多個腦區可以控制睡眠,有趣的是,這些腦區都能夠抑制肌肉的運動或是焦慮,興奮等「心理運動」,她提出睡眠的本質是對運動的抑制。這其實就是一個由技術(成像,基因操作等),到發現(調控睡眠的腦區,對運動的抑制),再到新觀念的過程(睡眠模型)。


冷泉港會議花絮

冷泉港實驗室是世界最頂尖的研究所之一,其一大特色是活躍且有影響力的科學會議,這些會議鼓勵討論未發表的研究內容,見證了20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2009年,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

會場提問和海報展示環節

喝酒、品茶、吃飯,聊學術

此次會議是一次小同行的聚會,是純粹的科學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交流充滿智慧火花的研究進展,讓人感受這一領域的欣欣向榮。

與會的研究者相信「Imaging is the future」,通過大腦成像,來捕捉其靜態和動態信息,並和精心設計的行為,以及控制電路開關的技術聯繫在一起,最終可幫助我們理解理性和情感、感受與行為,它們是如何被安放在大腦這個三磅的宇宙里。

去知識分子網站看一看這些文章:

《第四次全國科技工作者調查報告》出爐,來看科研人員過得好不好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4389.html

法國專家公開批評李紅良,武大尚無音訊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4374.html

諾貝爾獎身價幾何?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4385.html

不良反應疫苗一定有問題,疫苗知識一篇看懂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edicine/4382.html

虎為何分6個亞種?北大學者利用全基因組分析揭示虎完整的進化史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biology/4388.html

Science評論撤稿資料庫:撤稿並不都意味著科研學術不端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4390.html

(長按複製上方鏈接,瀏覽器打開)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對短視頻感興趣的小夥伴看過來
英籍物理學家班威廉的在華傳奇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