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當年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沙烏地阿拉伯還不如清政府
當年位於英國倫敦囚禁孫中山的清使館舊址,作為國民政府駐倫敦的公使館,也被國民黨打造為朝聖之地。國民政府將囚禁孫中山的四樓保持原樣,不惜金錢從利物浦將當年的桌椅傢具收購回來,甚至找到了當年孫中山求救的名片陳列於室內。據時人記載,在正中牆壁上,掛著孫中山的遺像,其上是國旗和黨旗。再往上是汪精衛題寫的「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紀念室」。從當時的報刊雜誌上看,直到1948年仍有作者發表瞻仰紀念室的遊記。
馬克思有句名言:歷史會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沙烏地阿拉伯知名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近日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領取文件後失蹤案件,可以說是孫中山先生倫敦蒙難事件的再演,只不過違反了馬克思的論斷,而是一場更慘烈的血腥悲劇。
1896年(光緒22年)10月,孫中山先生在倫敦,被人誘拐到清廷駐英使館內拘禁,差一點被作為朝廷通緝的欽犯,秘密押解回國「正法」。結果靠了他恩師康德黎(James Cantlie)的干預周旋,在英國政府和新聞界的雙重壓力之下,被囚12天之後重獲自由。
此事不僅成為孫中山作為革命領袖的傳奇,也具有不同的「羅生門」版本,例如他究竟是自己主動還是被騙進入使館。尤其台灣作家李敖引用野史筆記,聲稱「孫中山向清吏下跪求饒」。這些是是非非不論,據孫先生自己記述,清國使館翻譯官鄧廷鏗向他宣布:「我們可以在這裡殺你,因為這是大清,在使館裡沒人能干涉我們。」
清廷當時畢竟還要維持天朝的文明顏面,未敢真的在使館內就地處死孫中山。快進到一個多世紀之後,根據土耳其政府和其他各種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在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悍然對沙特國籍的《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舒吉痛下殺手,還兇殘地碎屍滅跡。事發之後,沙特王室先是斷然否認。在各方披露越來越多的證據之後,才吞吞吐吐地透露或許是審訊時誤殺。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公開出面幫襯,說此事或許是「流氓殺手」所為。可是《紐約時報》刊登照片,證明五名嫌犯中至少四人是當今沙特王儲的親隨。
沙特政府在土耳其下手,實在是很不明智的選擇。這首先是土耳其國家情報局(土耳其文縮寫MIT,與美國麻州理工學院一樣)相當幹練,在大中東的名聲或許只亞於以色列的摩薩德,眼面前的事情肯定一清二楚。據BBC報道,傳說土耳其甚至獲得了受害者蘋果手錶的現場錄音。
其次,土耳其與沙特雖然同屬遜尼派多數,但也是主要競爭對手。沙特依仗的是石油美元和原教旨主義瓦哈比教義。土耳其政府走的卻是「議會道路」,依靠街頭民意,支持像穆斯林兄弟會那樣的溫和政治伊斯蘭勢力。兩國因此在意識形態上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在沙特與卡達的爭議中甚至出現武力對峙。從爭奪遜尼派世界領袖地位到區域地緣政治,安卡拉決不會放過沙特這個送上門來的把柄。
這裡不能不看山姆大叔的態度和反應。自從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與老沙特在美國軍艦上會晤以來大半個世紀,沙特說到底是美國的保護國。在21世紀現代文明世界,還能幹出如此野蠻血腥的兇殺,在歐美社會眼中實在難以想像。事發之後美國朝野大嘩,只有特朗普政府仍然力挺沙特政府。就連一直支持特朗普的南卡羅萊納資深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也在電視上要求沙特王儲穆罕默德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