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正能挽救明朝之人,並非袁崇煥,而是被他構陷的王在晉

歷史上真正能挽救明朝之人,並非袁崇煥,而是被他構陷的王在晉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制國家,很多人都對明朝的滅亡感到非常的遺憾和痛心,因此有不少認在歷史上追尋,想要為明朝找一條出路,有人就發現,真正能夠挽救明朝的並不是一直被人推崇的袁崇煥,而是被他構陷的曾經的兵部尚書王在晉。

王在晉是進士出身,早年曾經參與過征討倭寇的戰鬥,他的為官經歷基本上都和軍事有關,遼東戰爭的時候王在晉已經是登萊巡撫,在廣寧之戰的時候王在晉出任了戶部、工部和兵部的左侍郎,負責調度遼東明軍所需要的軍事物資,當時的兵部尚書、遼東經略熊廷弼因為丟失了遼東的軍事重鎮廣寧而獲罪,因此王在晉被晉陞為兵部尚書,攜帶著尚方寶劍,經略遼東等地。

因為長期以來王在晉所從事的工作都和抗擊後金軍隊有關,所以王在晉對於如何與八旗軍對抗,護衛邊疆也有著自己的看法,王在晉提出的對後金的戰略措施是「撫虜、堵隘」,關鍵點在扼守山海關。

他的《題關門形勢疏》中曾經寫明:「畫地築牆,建台結寨,造營房,設公館,分兵列燧,守望相助」。王在晉希望可以在八里鋪重建山海關的重城,消除山海關的隱患,使山海關的關城成為真正的雄關,護衛大明的邊疆。

但是王在晉的做法遭到了當時的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等人的反對。袁崇煥的政治主張雖然也有建築工事,但卻不是修建重城,而是要在二百多里外的寧遠重建邊牆,而且和王在晉「撫虜」的主張不同,袁崇煥等人想要和後金議和,可是王在晉身為兵部尚書,主管遼東的一切事宜,他對於袁崇煥的主張是堅決反對的。

最後,袁崇煥將告狀的奏摺直接傳給了首輔葉向高,葉向高不知邊疆的具體情況,對於如何處理拿不定主意。這時袁崇煥的老師,當時兵部主事孫承宗自請去山海關巡視。而孫承宗回到京城後就彈劾了王在晉,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等人得構陷下,王在晉改任為南京兵部尚書,遠離了真正的朝堂,他當時定下的經略也就此夭折。

之後,袁崇煥督師遼東,重城停工不再修建,袁崇煥開始在寧遠大興土木,並且和皇太極在通信商量議和,議和的過程中袁崇煥越權殺害了明軍大將毛文龍,被皇太極抓住機會突襲了京師,雖然沒能攻佔京城,卻已經被皇太極看到了明朝的弱點。

如果王在晉還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一定不會放任邊疆得情勢變的如此惡劣,或許崇禎還有機會慢慢穩定遼東的局勢。可是王在晉的離職,讓這一切成為了泡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神秘失蹤的4位皇帝,最後一位成千古謎團,留下眾多傳說
清朝超過90歲的三個妃子,二個是漢人,生前不受寵卻熬死所有人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