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我們上次說了,導致南明滅亡的第一個原因,這次說說第二個。

在明朝,別看文官高人一等,但其實在文官系統內部,也有一個身份認同的難題,這就是明朝沒有宰相制度,這使得朝廷始終無法確定,誰應該是輔佐皇帝的人,又該怎麼輔佐?這個身份的模糊,使得各派政治力量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站在皇帝身邊,掌握管理朝廷的大權,於是內鬥不休,黨爭不斷,這不但是明朝滅亡的另一個主因,也是南明敗亡的第二大原因。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這個問題是朱元璋造成的。其實明朝本來是有丞相的,這些丞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宰相,但是朱元璋猜疑心非常強,以各種罪名把丞相們都除掉了,同時廢掉了宰相制度。從那以後,在六部尚書之上,就只有皇帝一個人處理各種龐雜的事務。好在朱元璋是個政治超人,能挑起這個重擔,但是明代後來的皇帝,大多數不像朱元璋這樣,於是,誰來輔佐皇帝這個問題,就出現了,後來逐漸冒出來一個角色來幫皇帝分擔工作,這就是大學士。

一開始大學士們只是負責草擬詔書,逐漸發展成為替皇帝預先做決定,然後等著皇帝批准,於是大學士們變為了內閣,專門出產大學士的翰林院也成了重要部門。而伴隨內閣權力的攫取,黨爭就出現了。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明代的官員喜歡結成各種派別,經常被稱為某某黨,有時是老師和門生結成一派,有時是價值觀一致的人結成一派,有時是來自同一地區的人結成一派,比如從湖廣來的就結成楚黨,從浙江來的就結成浙黨。他們之間的紛爭就是黨爭。黨爭的核心,是獲取大學士尤其是首輔的位置,以求能影響皇帝,間接獲得執政和立法的權力。

不過大學士組成的內閣畢竟是一個衍生出來的東西,它干著宰相的活兒,卻終究不是宰相,身份和職權都模糊不清。中國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儘管他們權力很大,可在別的官員看來,他們總是干著越權的事兒。於是大學士成了官員們的眼中釘,沒事就被言官彈劾,總說他們要篡權。不論哪一派的人坐上了首輔這個位子,都如同被穿在了燒烤架上,經常會受到別的派系攻擊,往往是正事兒還沒幹多少就被轟下台了,這不但導致黨爭成了惡性循環,還使國家的發展被嚴重阻礙了。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比如說,永曆政權里有兩黨之爭,一個是吳黨,一個是楚黨。楚黨說,他們要依照祖訓撥亂反正,整頓朝廷的秩序,讓得民心的人出來做官。他們宣稱自己不是為了黨派利益,而是大公無私地做事。晚明的很多黨派也像這樣,把自己塑造成這種君子形象,但他們所謂的驅除奸佞,其實就是趕走那些他們討厭的人,安插自己這一派的人。

比如楚黨一直攻擊掌握首輔大權的馬吉祥,說他收受賄賂、任用私人。這些事兒,楚黨也干,手腳也不幹凈,但他們還是要裝出義正詞嚴的樣子,因為馬吉祥是吳黨,打擊馬吉祥這一派,就能把自己人安排到重要崗位上去。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有道德問題的人卻喜歡抓住道德問題不放,整天念叨著祖訓,強調所謂的精神力量,不考慮現實情況,不懂什麼是變通之計,這種人經常是黨爭里的主角。剛才我們說到孫可望渴望封王的事兒,就是被他們抵制的,表面原因是說不符合祖訓,其實主要是懷疑孫可望和吳黨有勾結,封了王會對楚黨不利。他們的這種狹隘,直接導致了孫可望與朝廷反目,給永曆政權的崩塌埋下了一個大地雷。司徒琳諷刺地說,這些自詡為清流的人,為了整肅綱紀,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宰相制度的缺乏所導致的爭鬥,其實還體現了明代文人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分歧。現實主義者認為,皇帝如果管不了事兒,那就給他找一個能管事的人,儘管這樣的人鳳毛麟角。這是大學士制度存在的邏輯基礎。體現得最明顯的就是萬曆皇帝時期。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張居正這個大學士本事大得離譜,權力也大得離譜,經常僭越皇權。而理想主義者卻認為,皇帝必須得管事兒,並且大臣有責任確保皇帝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很多官員經常會情緒激動地反對張居正這樣的掌權者,因為他們越俎代庖,幹了皇帝該乾的事兒。但是,南明的皇帝們是理想主義者所期待的那樣能管事兒嗎?

而且,南明時期的絕大多數皇帝能力都不行,無論對一般的朝政,還是對黨爭的局勢,都無力去控制。比如弘光皇帝,最早只是個藩王,而明代是嚴禁藩王參政議政的,所以他除了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別的什麼都不會,國家元首應該具有的那些能力,比如性格堅強、做事果斷、通曉國政,他全不具備。他忙活的事兒主要是選宮女、籌備大婚典禮,清兵都已經迫近都城了,他還只顧著在後宮享樂。弘光帝對治理國家一無所知,連他自己都覺得痛苦,乾脆躲進深宮不聞不問,把朝政甩給大臣。他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讓政權民心盡失,以至於他後來被俘時,一路上都被百姓唾罵。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南明時期的魯王政權,統治者也是無能的。魯王是一個好人,但最多只能管管上朝禮儀這類簡單的事情,大事的謀劃都交給群臣去做。儘管魯王手下有二十多萬軍隊,本來可以抵擋清軍南下,可是他從來沒建立過完善的組織結構,尤其是軍事組織的問題始終沒能解決,管理極度混亂,部隊物資匱乏,官兵甚至靠劫掠和勒索為生。

即便是有點能力的皇帝,在制度缺陷面前也力不從心。隆武皇帝是南明諸多皇帝中少有的比較精明的人,處事果決,文筆也不錯,所以寫詔書這種事兒基本都自己幹了。他雖然先後任命了三十多個大學士,但大多數無所事事,這有點像朱元璋時期的樣子。可南明是一個紛亂的時期,就算是腦子特別好的人,在複雜局面下也容易迷茫,再說隆武畢竟不是明太祖,所以他的詔書經常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在戰略問題上更是反覆無常。可是誰能幫他呢?沒人。管事的大臣陷到黨爭里不能自拔,皇帝能力又不足,國家的管理問題也就始終解決不了,發展不好。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就讓明朝的官僚系統內鬥不斷,內亂不斷

總結一下,從朱元璋時期就造成的缺少宰相制度這一隱患,讓明朝以及南明的國家管理成了大問題。誰是合適的管理者?這個身份定位始終不清晰,可以說整個國家對此都是茫然的,只能在無休止的內鬥中耗盡精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洛克菲勒的回憶錄,今天起我們來說說洛克菲勒這個傳奇人物
日本美學:並、氣、間、三個字,與自然和諧並生,與他人融為一體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