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2018年,手機拍照進入井噴式發展,4000萬像素、雙攝/三攝、AI拍照等成為今年大熱的"網紅詞"。在即將過去的10月,"夜拍"成為新焦點,OPPO R17、諾基亞X7、華為Mate 20系列、小米Mix3等手機都相繼打出了夜拍的口號(夜拍應理解為在光線不足、弱光、暗光環境下進行拍攝,以下同)。

一般來說,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各個廠商的手機拍照能力在同價位中,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但在夜拍上差距就比較明顯了,這主要是手機夜拍有不少主觀和客觀存在的難點。但今年有不少表現出色的夜拍手機出現,這裡必須提一下諾基亞X7,作為一代"拍照手機鼻祖"諾基亞旗下的新機,加上蔡司認證鏡頭、Sony IMX363感測器、光學防抖等加持,被寄予厚望。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當然,諾基亞X7在拍照的表現上並未讓大眾失望,反倒是十分驚艷,尤其是夜拍表現。今天我們也借用諾基亞X7來和大家聊聊,手機夜拍究竟難在哪裡。

對於手機來說,弱光/暗光環境下進光量不足是最大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手機體積不大,限制了感光元件尺寸和鏡頭本身的進光量,也就意味著,在手機夜拍設計上,硬體支持只是一部分,拍照演算法也是考驗手機廠商的一大難題。

前面說到,諾基亞X7採用了蔡司認證鏡頭,配備Sony IMX363感測器,像素單位面積為1.4μm,鏡頭獲得德國蔡司光學認證,6P鏡頭支持O.I.S光學防抖,光圈為F1.8。這簡單的配置說明卻覆蓋了除拍照演算法以外的拍照關鍵因素。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首先是感測器,感測器面積俗稱"底",面積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相機在拍照時的總進光量,更大的相機感測器拍出來的照片細節是小感測器無法比擬的。所以在攝影圈有句俗話:底大一級壓死人。但我們開篇也提到,手機留給感測器的空間非常有限,在目前的主流智能手機中,中檔感測器的底一般在1/2.8"-1/3.0"左右,旗艦感測器一般大小在1/2.5"-1/2.6"之間。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諾基亞X7採用的Sony IMX363的底大小為1/2.55",屬於旗艦級別。同時,Sony IMX363感測器像素單位面積為1.4μm,在極弱光線環境中的進光量比一般1.2μm左右的感測器要大得多,拍出來的照片噪點也會少很多,為諾基亞X7的夜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手機廠商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實現更好的夜拍表現,僅靠感測器是完全不夠的,所以光圈也成了不少品牌發力的重點。光圈作為控制進入鏡頭光線多少的重要元件,也決定了進光量的大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近兩年,手機光圈數值從F2.4一躍飆升至F1.4(三星S8),當然目前在旗艦機中較為常見的還是在F1.8,比如華為Mate 20系列、小米Mix3等,諾基亞X7雖然只是一部售價僅1699起的輕旗艦手機,光圈大小也做到了F1.8,可與真旗艦媲美。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手機夜拍另一項不可不說的功能就是光學防抖,理論上,增加曝光時長可增加畫面進光量。但在長曝光過程中,手抖或者被攝物體移動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必然會產生我們常說的"鬼影"問題。所以,想要延長曝光,光學防抖必不可少。諾基亞X7採用的蔡司認證鏡頭,經過德國蔡司光學認證,支持光學防抖,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手抖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影響。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其實長曝光本身也不是越久越好,如果曝光太久,可能會導致局部亮度過高。但弱光部分我們又需要調整層次感,噪點也要控制,又不能有過多塗抹,這一系列的問題處理下來,單純靠控制進光量是無法解決的,這就是我們最後要說的手機拍照演算法了。

華為、小米、諾基亞都在玩夜拍,你知道做好手機夜拍有多難嗎?

我們以最淺顯易懂又為大家所熟知的AI拍照為例。AI拍照是通過攝像頭的進光量,對被攝物體場景進行AI分析計算後,自動匹配對應的拍照模式,以呈現出最佳的成像效果。諾基亞X7也加入了AI拍照,相較於前幾代產品,有了更大的升級,支持18種AI場景自動識別,其中就包括夜景場景識別,能通過當前拍攝環境,自動匹配,即使是拍照小白,也能輕鬆拍出不錯的照片。AI拍照的加入,讓本身在硬體上就達到旗艦級別的諾基亞X7,拍照實力更上一層樓。

手機夜拍要在有限的空間里發光發熱,雖然難點重重,但2018年作為開局之年,包括諾基亞、華為、小米、OPPO在內的廠商都發力給出了許多解決方案,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案出現,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拍照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