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滿清最後的鐵帽子王,一招哄得慈禧開心,卻氣得溥儀牙痒痒!

他是滿清最後的鐵帽子王,一招哄得慈禧開心,卻氣得溥儀牙痒痒!

原標題:他是滿清最後的鐵帽子王,一招哄得慈禧開心,卻氣得溥儀牙痒痒!



在清宮劇中,我們總會聽到一個詞:「鐵帽子王」。很對人會問,何為鐵帽子王呢?實際上,古代的爵位,在父傳子、子傳孫的過程中,是要降爵位的,如果他本來是個親王,但過上三代,他的孫子就可能只是個貝勒了。不過,鐵帽子王不同,在世代罔替的過程中,鐵帽子王隔代不降爵位,所以才叫「鐵帽子」。而且他們的俸祿要比一般的親王要高,並且可以開府。一旦開府,就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小班子,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特權。


鐵帽子王既然如此厲害,那肯定不會多了。滿清近300年的歷史,能夠稱得上此稱號的,僅僅12個人而已。其中8個是開國功臣。而其他4個,則是為滿清江山穩固做出過貢獻的人物,而慶親王奕劻就是四人中的一位。



慶親王奕劻是乾隆的曾孫子,在光緒年間他成為滿清重臣,人生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與李鴻章一塊跟洋人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亥革命之後,他跟溥儀一樣被請出了北京,後來病死在天津的租界。奕劻雖然一生位高權重,但能力卻非常一般,而且就連溥儀都十分看不起他。


相傳他死後,按照祖宗規矩要加上一個謚號。主管此事的內務府大臣準備加一個「哲」字,這當然是個好詞,意思奕劻有知人之明。可溥儀不幹了,非要內務府從「謬、丑、幽、厲」這幾個壞詞裡面給他挑一個。經過親貴們的激烈鬥爭,最後才選了一個「密」字,意思是「追悔前過」,這仍然不是什麼好詞。後來溥儀曾經這樣評價他: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一個人身居高位,卻沒有什麼本事,這本身就是一種罪,而且罪大惡極。從1884年到大清倒台,奕劻掌管權力中樞,官至首席軍機大臣,但是,儘管日理萬機,他仍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吃飯、打牌上面了。「不是在宴會上,就是在赴宴的路上」這句話用來形容奕劻,一點也不為過。但是,既然連溥儀都知道奕劻乃是無能之輩,為什麼精明的慈禧太后會重用奕劻呢?這還要跟他一項特長有關,擅長討好慈禧太后。


奕劻曾經將麻將引入了宮中,宮女、宦官們開心極了,天天樂此不疲。而慈禧竟然不怪罪於他,竟然誇獎他做得好,緩解了宮裡緊張的氣氛。而這只是奕劻的第一步棋,隨後,他就派自己年輕漂亮的小妾們,進宮陪慈禧或者慈禧的身邊紅人打牌,帶去的銀票不輸個精光就不能回來。錢是輸光了,但這對他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就是通過這種小小的投資,他獲得了慈禧的青睞,官運亨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的河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領養一乞丐為義子,乞丐長大知恩圖報,替他打下一個省
清軍入關後,朱元璋的100萬皇室子孫,為什麼一個也沒留下?

TAG:南方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