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俊洒脫的魏晉風度

清俊洒脫的魏晉風度

原標題:清俊洒脫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無拘無束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詩詞、書畫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魏晉風度的集中記錄。


魏晉是一個動亂散漫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年代,更是一個腥風血雨的年代。新興門閥士大夫階層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洒。不拘禮節、不管禮儀、不顧禮數。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頗喜雅集。正是在這個時代,士大夫們創造了影響後世文人的書法標杆,奉獻了令人模範景仰的書聖詩匠,「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於林中喝酒縱歌,清靜無為,洒脫倜儻,他們代表的「魏晉風度」得到後來許多知識分子的讚賞。

筆者認為,魏晉風度是個怪異的風度?從這幾個故事就能領悟其到底怪異在哪?



故事之一:「建安七子」的王璨死了,曹丕來參加他的葬禮,沒有悼詞、講話、祭奠。卻說,大家都知道,王璨生前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聽驢叫,現在他走了,我們每個人都學一聲驢叫,給他送行吧!於是,追悼會上一片驢叫。


故事之二:「竹林七賢」的劉伶,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著一輛鹿車,車上裝滿酒,到處瞎逛,逛到哪喝到哪。離譜的是,他叫一人,扛著鐵鍬,跟在後面,道是「死便埋我」。有一次,這位老兄喝醉了酒,跟人家吵起來了。吵著吵著,就要動手。等對方捲起袖子準備動手的時候,劉伶卻說,你那尊貴的拳頭,放我這雞肋骨上,委屈了吧!人家一笑,就不打了。

劉伶最離譜的一件事,是他喝醉了酒,一絲不掛的坐在家裡。他的朋友責備他,他卻說,天地就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為什麼要走進我褲子里來呢?


故事之三:東晉大將軍桓溫,能征善戰,風流倜儻,野心勃勃。公元347年,他帶領東晉的軍隊,把盤踞在蜀地的小政權成漢國給滅了。成漢國皇帝李勢的妹妹長得很漂亮,於是把她納為小妾,暗藏在書房裡。可惜桓溫的老婆是東晉明帝的女兒,叫南康長公主。聽後勃然大怒,帶著婢女,拿著菜刀,衝進房去,要殺了這小妖精。公主衝進去的時候,李勢的妹妹正在梳頭,她不緊不慢地把頭髮盤好,起身向公主道了一個萬福。然後說,我的國家被你老公滅了,我的家庭也被你老公毀了,我的身體更被你老公佔了,如果公主今天肯開殺戒,那就是成全我了。公主一看李勢的妹妹頭髮烏黑,皮膚如玉,牙齒潔白,雙目有神,身材窈窕。一下子被感動了,把刀往地下一扔,衝過去抱著李勢的妹妹說,好孩子,你實在是太漂亮、太可愛、太迷人了。連我看見你都心痛,何況我們家那個老色鬼呢?從此,公主對李勢的妹妹非常好。


故事之四:晉元帝司馬睿生了個兒子,當然非常高興,於是大宴群臣,表示濃重祝賀。朝廷的官員,都給了封賞。這時,有個叫殷羨的,就站起來說,陛下誕生皇子,普天同慶,臣等深感喜悅。只不過陛下賞賜這麼豐厚,臣等無功受祿,確實慚愧的很啊!晉元帝說,你慚愧什麼?朕生兒子的事情,還能有你的功勞?


這就是所謂的「魏晉風度」了。挺好玩的,其實這幾個故事,也並不都怪異。學驢叫的其實可以叫「洒脫」,生兒子的可以叫「風趣」,長公主的可以叫「豁達」,只有劉伶才談得上「怪異」。其實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看似啼笑皆非、荒誕不經、匪夷所思的故事,其實體現了一種價值觀,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儀容


真性情:就是不掩飾、不矯情、不做作。不管職務高低,無論關係好壞,不論輩分大小,發現你話語有假,評價有誤,表達有差,他們該頂就頂,該罵就罵,該走就走。下面的例子便是很好的例證!!!


第一個,王珣哭謝安。王珣是王導的孫子。王導是東晉王朝實際的創立者。東晉第一個皇帝司馬睿,就是靠著王導才登上帝位,坐穩江山的。所以,王導是東晉第一位執政者。王導之後,是桓溫,桓溫之後,就是謝安。謝安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有句成語叫東山再起,講的就是他。謝安東山再起之後,名垂史冊的一件事,就是打贏了「淝水之戰」。因此,王導的王家,謝安的謝家,要算東晉士族中,最有權勢的兩個。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就是他們。


這樣兩個東晉最牛的家族,關係當然也非同一般,比如王家跟謝家一直以來都是女兒親家。可是後來,兩家因為婚姻問題,鬧得厲害,翻臉不和。但是謝安去世以後,王珣還是去哭喪了。走到家門口,看門的就把他擋住了,王珣撥開,直接進去,痛哭一場,然後走人。按照當時喪禮的規則,哭完喪以後,還得慰問家屬,但王珣不理這套,不跟謝安的兒子謝琰握手,這叫「想哭就哭」!


第二個,何充頂王敦。王敦是王導的哥哥,是個大將軍,也是個野心家。王敦的哥哥王含在廬江做郡守,貪污腐化,生活糜爛,聲名狼藉,。王敦要替他哥說話,就故意在一次集會上說,家兄在廬江,老百姓都說很好呀!這時,王敦手下有個叫何充的人卻說,我就是廬江人,聽到的情況剛好相反。王敦什麼人,皇帝都要讓他三分的人。何充什麼人?王敦親手提拔的人。但是,儘管明明知道會得罪人,何充還是直言不諱。這叫「該頂就頂」。


第三個,羅友吃桓溫。羅友是個詩人,有一天他去找桓溫,說有些問題想請教。桓溫就請他進來,坐下,談話,吃飯。吃完飯,羅友說,不好意思!是這樣的,我這輩子沒有吃過白羊肉,這才冒昧登門造訪。現在我已經吃了,其實沒問題要問,再見!然後就十分坦然的走了。這叫「該吃就吃」。

高智商:魏晉,是一個崇尚智慧的時代。如果智商特高,能言善辯,反應敏捷,就會受到追捧,成為人物,流芳百世。


比如大學問家殷浩,有人問他為什麼一個人陞官之前總會夢見棺材,發財之前總會夢見大便?殷浩說,因為「官本是臭腐,財本是糞土嘛」;



又比如,東晉庾亮的伯父寫了一篇《意賦》,庾亮就去問他:伯父您自己,究竟是有意呢,還是無意?有意,恐賦不能盡;無意,則何必有賦?他伯父的回答很巧妙,是「正在有意無意間」;

再比如,有個叫阮脩的人,是不信鬼神的。那些信鬼的就跟他說,我們都見過鬼,戴什麼帽子,穿什麼衣服,阮脩說,那就不對了,就算人死了會變鬼,難道他那衣服、帽子也跟著死了,也變鬼;


在崇尚智慧這種風氣影響下,湧現出許多早慧的兒童,比如孔融。他十歲的時候,曾不請自到地跑到大名士李膺家去赴宴,自稱是世交。李膺就問,你我素不相識,怎麼是世交呢?孔融說,怎麼不是呢?我家祖先是孔子,你家祖先是老子嘛!於是大家都說,這小孩真是太聰明了!但也有一個叫陳韙的人潑冷水,說什麼小時候聰明伶俐,大了倒未必就好,孔融馬上說,你老人家小時候一定非常優秀!


還有一個小孩,姓楊,九歲。有一天,他們家來了一位姓孔的客人,家裡人用水果招待他,姓孔的人拿起楊梅,跟小孩開玩笑說,這是你們楊家的果實啊!這個九歲的小孩馬上說,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們孔家的雞啊!


東晉元帝時,有人從長安來,晉元帝向來人詢問洛陽情況,聽著,聽著,就黯然淚下。當時,晉明帝司馬紹還只有幾歲大,正好座在晉元帝的腿上,便問父親為什麼要哭。元帝就把西晉滅亡,王室東渡的事,都跟他說了。然後問,兒呀,你說是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說,太陽遠。因為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哪裡來。元帝大為詫異。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就當著群臣的面,把這故事講了一遍。然後又問明帝:兒呀,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說,長安遠。晉元帝的臉色就變了,說你這孩子怎麼一天一變?晉元帝說,因為太陽我看得見,長安我看不見啊!!!


魏晉,是我國民族歷史上智力大開發,智慧大閃光,智人大增長的時代,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應該僅次於春秋戰國。


美儀容:喜歡漂亮,跟崇尚智慧一樣,也是那個時代的風尚,就是以貌取人。從漢末到魏晉,都如此。比如西晉詩人作家潘岳,是當時的頭號美男子。還有一位詩人作家左思,則奇醜無比,他們兩人的待遇,就天淵之別。《世說新語》說,潘岳年輕的時候,在洛陽,喜歡拿著彈弓出去玩,他一出門,城裡的女人,老老少少,全都出來了,手牽著手圍著他看,久久不願他離開;左思見了很羨慕,也拿著彈弓出去玩,結果城裡所有的女人都對他吐口水。因為,在這個時代,形象很重要,一個人的長相,甚至可以決定他的成敗榮辱。比方說立儲,按照禮法,立嫡以長。但袁紹的選擇,卻是小兒子袁尚,原因是貌美;在比如,孫策,帥哥一個。後來受了傷,臉被劃破。孫策悲嘆地說,我的臉都變成這副樣子了,還能建功立業嗎?於是大吼一聲,傷口破裂而死;再比如曹操,他當了魏王之後,有一次匈奴來了個使節,曹操覺得自己個子太矮,形象欠佳,風度不夠,怕鎮不住那匈奴人,就讓美男崔琰做替身,穿上魏王的衣服,坐在榻上假扮曹操。他自己,則扮成一個衛士,拿了把刀,站在塌邊。接見完畢,曹操派特工去問匈奴的代表,說今天感覺如何?匈奴代表說,魏王雅望非常呀,但是呢,他旁邊站的那個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聽說後,馬上派人把匈奴的使節殺了。


的確,魏晉是個極其愛美的時代,那個時候的人,不僅愛美,而且「愛憎分明」。對哪些不怎麼樣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他們毫無客氣地諷刺挖苦。對所謂「漂亮人物」,則不吝溢美之詞。比如簡文帝司馬昱,就被譽為「軒軒如朝霞舉」軒軒,高揚飛舉的意思,就是氣宇軒昂,有如日邊朝霞;王濛的孫子王恭,則被譽為「濯濯如春月柳」。濯濯,明亮清朗的意思。風姿綽約,有如月下春柳。這可真是漂亮極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一種現象呢?這與當時社會制度有關。因為歷代王朝的幹部選拔前後有三種:察舉、薦舉、科舉。兩漢是察舉,魏晉是薦舉,隋唐以後是科舉。察舉考察什麼呢?一個品行,一個才藝。才藝好,就叫秀才。品行好,就叫孝廉。所謂「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就是說選拔了一個官員,說他才藝好,是秀才,卻不識字不讀書;選拔了一個官員,說他品行好,是孝廉,卻不願贍養父母。這就導致兩漢要想成為察舉對象,就只有兩種結果,要想被舉為孝廉,就得假正經,要想被舉為秀才,就得讀死書(讀儒家的書。)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思想文化的事沒人管了,曹操又搞「唯才是舉」,用人不拘一格,察舉沒有了,這個時候讀死書,沒用,假正經,更沒用。這樣一來,統治者管不著,讀書人閑下來,所以「異端邪說」也就乘虛而入。一個「在野黨」道家學說大行其道;一個「洋鬼子」佛教思想風靡一時;一個「執政黨」儒家經典剝離邊緣。唯獨最吃得開的是《周易》。於是《周易》、《老子》、《佛學》統領東晉文化領域。而這三個學說,其共同點是都講智慧敏銳,隨意洒脫,充滿哲理。這就產生了一種比較純粹的思辯哲學——魏晉玄學。魏晉玄學鍛造了風靡一時、頗具爭議、引人遐想的魏晉風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林八賢 的精彩文章:

道教神仙譜系

TAG:竹林八賢 |